首页 > 分享 > 尼泊尔乡村新鲜杜鹃花致木藜芦毒素中毒病例分析:首例报道与临床启示

尼泊尔乡村新鲜杜鹃花致木藜芦毒素中毒病例分析:首例报道与临床启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Grayanotoxin poisoning following fresh rhododendron flower ingestion: a rare case report from rural Nepal

编辑推荐:

  本刊推荐:针对新鲜杜鹃花摄入引发木藜芦毒素中毒的空白,研究人员开展个案研究,报道一例58岁男性摄入4朵白色杜鹃花(Rhododendron decorum)后出现心动过缓(HR 52 bpm)、低血压(80/50 mmHg)及小脑症状的病例。通过静脉补液支持治疗,患者48小时内完全康复,证实新鲜花朵同样具毒性,强调高海拔地区公众教育及临床识别的紧迫性。

  

在尼泊尔的崇山峻岭中,杜鹃花(Rhododendron)被尊为国花,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lali guras”。这种花不仅象征着自然之美,更深深融入当地人的饮食文化与传统医学中——从甜饮调味、辣椒拌食,到鱼咖喱中用以“化解鱼骨”,甚至被用作缓解高原反应的土方。然而,美丽背后隐藏着危险:某些杜鹃花品种(如Rhododendron decorum)含有强效神经毒素——木藜芦毒素(grayanotoxin),可引发严重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尽管此前有食用杜鹃花蜂蜜、干花或药材导致中毒的报道,但新鲜花朵的毒性作用尚未被正式记录。这一知识空白,加上尼泊尔山区居民常接触野生植物的现实,使得相关临床风险的认知与防范显得尤为紧迫。

为此,研究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案例报告,详细分析了一例因食用新鲜杜鹃花而中毒的罕见病例。该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监测,明确了新鲜花朵的毒性作用,并强调了在资源有限地区基于症状早期识别与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为开展本研究,作者主要应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重点记录生命体征与神经系统表现;其次,完成12导联心电图(ECG)监测以捕捉心律异常;第三,开展血液学检测(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及随机血糖)以排除其他疾病;第四,通过患者提供的花卉照片进行植物物种鉴定(Rhododendron decorum);最后,采用静脉输液(生理盐水)进行容量复苏,并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所有操作均在尼泊尔多尔喀地区医院(Dolakha district hospital)完成,无需复杂实验设备。

Case presentation

一名58岁男性患者在海拔3842米的Kalinchowk地区食用了四朵白色杜鹃花(后鉴定为Rhododendron decorum)。2小时后,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低血压(80/50 mmHg)和显著心动过缓(心率52次/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4 bpm)。实验室检查除轻度白细胞升高(11.82×103/μL)外均正常。患者曾患高血压与糖尿病,但无类似发作史。经静脉输注1500 ml生理盐水后,血压与心率改善。次日出现短暂性小脑共济失调与构音障碍,48小时内自行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窦性心律(78 bpm)。患者最终完全康复。

Discussion

木藜芦毒素(特别是grayanotoxin I)通过结合电压门控钠通道,使其持续开放,导致细胞膜持久去极化,从而影响心脏、神经系统及肌肉功能。本例中毒症状(心动过缓、低血压、小脑障碍)与此机制吻合。尽管杜鹃花中毒多见于蜂蜜或干花产品,本研究首次证实新鲜花朵同样具毒性。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补液、必要时阿托品或升压药),预后良好,通常24–48小时恢复。在高原地区,本病需与急性高山病(AMS)及酮症酸中毒(DKA)鉴别,心动过缓是重要线索。由于缺乏实验室毒物检测条件,诊断依赖临床识别与暴露史。

Conclusion

本研究首次报道食用新鲜杜鹃花引发木藜芦毒素中毒的病例,证实即使少量摄入也可导致严重心血管与神经症状。支持性治疗可有效促进康复,但公众教育与临床意识至关重要。在杜鹃花消费地区,应加强风险宣传及医疗人员培训,以预防和管理此类中毒事件。

相关知识

白杜鹃花中毒7例诊治体会
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
云南省楚雄州315例蘑菇中毒的时空分布、临床分型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杜鹃花是否有毒?
羊踯躅与大白花杜鹃
2019版《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要点
世界首例:人类罕见的感染了一种仅影响植物的真菌——紫韧革菌
藜芦
两种杜鹃花科植物中二萜毒素的化学成分研究
白杜鹃花中毒方向的医学

网址: 尼泊尔乡村新鲜杜鹃花致木藜芦毒素中毒病例分析:首例报道与临床启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525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注意!南京今年“花蚊子”特别多
下一篇: 又是一年“黄花菜”季!为啥越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