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日记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油画揽胜
时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8月16日,周五,雷阵雨转晴,24-11℃。早上七点小雨,16℃,有点冷。下午转多云,在太阳下又有点热。今天整理前些天拍的照片,做个美篇日记。</span></p><p class="ql-block">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品中有很多精品,细细看至少需要一天,走马观花也要半天。没有人会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卢浮宫做比较,因为都认为这是两个级别的博物馆,但是当你参观了以后,会觉得这两家艺术博物馆藏品其实是难分仲伯,值得去看。而且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游客不多,可以不受打扰的静静的研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看了3个多小时左右,实在走不动了,只能放弃一部分展馆。下次再来要应该花4-5小时,甚至带好干粮慢慢看名画,名作。埃及,希腊,意大利古代珍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可以和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媲美,但比卢浮宫的规模要小,也不能与大英博物馆比。</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漂亮的门厅</p><p class="ql-block">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球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鲁本斯,伦布朗,丢勒,拉斐尔,提香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使这座艺术史博物馆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1871年开始动工,1891年建成。二战期间,艺术史博物馆的部分藏品被转移至小城阿尔陶塞的地下仓库,在纷繁的战火中逃过一劫。期间,博物馆的藏品仍然在不断丰富中,这要主要是来自于各方面的捐赠,尤其是路易男爵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捐赠</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F_afuvyAJCpheWlino_ZDA"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哈布斯堡王朝收藏史</a></p> <p class="ql-block">肯定想不到,这些壁画是出自名家克里姆特之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和兄弟一共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作了13幅壁画。</span>我开始都不相信,他怎么会为一个建筑作装饰壁画?</p><p class="ql-block">克里姆特,1862-7-1918-2,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其画作的特色在于特殊的象征式装饰花纹。1918年2月2日克里姆特因染上西班牙流感病故。</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1x537xVfhapX5jhhtf6tQ"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i>奥地利的蒙娜丽莎,史上最贵的油画</a></p> <p class="ql-block">梯子上的眼睛——与克里姆特平起平坐,2018年2月2日是克里姆特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为了使观众能够近距离的观看克里姆特所作的壁画,馆方搭建了一个10米多高的架子,观众能从更近的位置观看克里姆特和他的兄弟Ernst和Franz Matsch受奥地利皇帝弗朗茨 约瑟夫一世的委托,为博物馆作壁画。</p> <p class="ql-block">克里姆特的壁画藏在门楣角上,一般游客不太会去注意看</p> <p class="ql-block">每一幅画都有故事,可惜我不知道,慢慢学吧</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p><p class="ql-block">Raphael / Madonna of the meadow</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地利国家艺术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拉菲尔1505年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草地上的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超现实的人物形象,</span>漂亮的色彩,即使你不知道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span>镇馆之宝,也会因其绚丽的画面,有眼睛一亮的感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草地上的圣母》应用了经典的三角形构图法,画面显得非常协调。如果约翰和基督站位稍有偏离,效果就不如现在。从几幅草稿中,人们发现小约翰和小基督的站位是拉斐尔反复斟酌之后才定下的。</span>三角形构图永远会给人一种稳定的平衡感,使画面看起来特别的协调,再加上拉斐尔所用的色彩都比较亮,配色柔和,所以整个画面就显得协调和靓丽。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幅画达到了那个时期的顶峰。</span></p> <p class="ql-block">有许多名家画过圣母和耶稣故事的油画,但是唯独看到拉斐尔所作的圣母和耶稣画,你会感到眼睛一亮(那天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里我是第一次看到这副画,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拉斐尔所作的圣母和耶稣画为何这么出众,就要从拉斐尔学画的经历说起,拉斐尔11岁时跟着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师佩鲁吉诺学画,佩鲁吉诺是达芬奇的同门师兄弟,换句话说,达芬奇是拉斐尔的师叔。所以拉斐尔的起点是很高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拉斐尔从达芬奇那里学构图,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学人体结构画法。</span>这奠定了拉斐尔成为文艺复兴三杰(<span style="color: rgb(18, 18, 18);">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蓝天白云,近处是绿色的草原,在这样的柔和背景中,穿着红蓝色衣服的圣母低头看着耶稣和约翰,她的眼神落在两个孩子身上,我们知道母子之间的情亲永远是最打动人的。拉斐尔把圣母的形象画得如此人性化,从神到人的自然过渡,体现了拉斐尔的圣母画非常有人文主义的气息,这就是拉斐尔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是天才画家,一幅简单素描画作在2012年就已经卖出近3000万英磅了,那这幅画就价值连城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有三个版本,而他在草稿本上,涂抹过的姿态,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在卢浮宫第一次看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感觉却有些失望,黑黑的画面,不太漂亮的蒙娜丽莎,似笑非笑的表情,画面尺寸很小,要不是画像前密密麻麻人群驻足观看,我怎么也不会认为《蒙娜丽莎》是世界名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们师徒的作品,我还是喜欢拉斐尔的,青出于蓝胜于蓝。</span></p> <p class="ql-block">十字绣满绣 蒙娜丽莎 阿凡提绣 家藏</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圣家族和小约翰》</p><p class="ql-block">Raphael / Holy Family with the Young John</p><p class="ql-block">关于圣母一家的作品很多,尤其是圣母子这个题材,仅拉斐尔一个人就画了三十幅之多,利比、波提切利、达芬奇都画过这个题材。</p><p class="ql-block">圣家族成员:妈妈—圣母玛利亚,养父—约瑟(养父?因为耶稣是上帝之子),儿子—耶稣,表兄—施洗约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外祖母—安妮,</span>圣母的姐姐—伊丽莎白。圣经里记载,施洗约翰只比耶稣大6个月,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画面中的人物分别是圣母、约瑟、耶稣和施洗约翰,构成了一个非常规则的三角形,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里的构图都会采用这种形式,画面的C位依然留给了耶稣。圣母抱着耶稣,他和施洗约翰正在玩耍嬉戏,约瑟站在后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拉斐尔的人物画没有满满的肌肉线条,喜欢是用鲜美的色彩和温柔的笔法让画面看上去很柔和绚丽。</span><b style="color: rgb(51, 51, 51);">所以很多人喜欢拉斐尔的画可能也是这个原因</b><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p> <p>彼得·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br>Bruegel Pieter d. A. / Peasant Wedding<br><br>老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p><p><br></p><p>为了使图画与农村的简朴气氛相适应,他有意让所有人物的衣着单调一色,明暗大为淡化,甚至将阴影省略。另外这幅画展现的构图了当时最先进的对角线构图法,以从餐桌一端斜向展现纵深的形式把众人围聚就餐的情景表现得条理清晰,空间效果非常好。</p><p><br></p><p>墙上仅用一席绿色帘布使得新娘及家主所在位置突出,也使得主题集中,令观众感到虽是普通农家的宴席,却洋溢着隆重甚至圣洁的气氛。<br></p> <p>老彼得·勃鲁盖尔《雪中猎人(冬猎)》<br>Bruegel Pieter d. A. / The Hunters in the Snow<br><br>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而且都是他最出名的作品。</p><p><br></p><p>这是《一年四季》组画中的一幅,所表现的是城郊的冬天景色。近处是林间的猎人和机灵的猎狗、远处是冰河上的溜冰者身影以及空中飞翔的小鸟,使沉静的山野充满生机。<br></p> 小彼得·勃鲁盖尔《有滑雪者和捕鸟器的冬景》<br>Bruegel Pieter d. J. / Winterlandscape with Bird-Trap<br><br>小彼得是老彼得的大儿子,也是一位有名的尼德兰画家。很多人认为这幅是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因为它与上边那幅老彼得的传世名作《雪中猎人》描绘的场景非常相似。但实际上这是小彼得画的。这两件著名作品都是描绘冬天雪景,描绘同样的活动的人们,同样辽阔的天空和空中的飞鸟,构图也很相似。 <p>老彼得·勃鲁盖尔《巴别塔(通天塔)》<br>Bruegel Pieter d. A. / The Tower of Babel</p><p><br></p><p>“巴别塔”是一个很有名的寓言,取材于旧约《创世纪》。诺亚后代迁居南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一块大平原,因为祖先被洪水冲怕了,担心再遭水灾,就齐心修建一座高塔使全体人员都能住进去。<br></p><p><br></p><p>为了表现通天高度的巴别塔,勃鲁盖尔以宏大的构图来处理这个富有幻想意味的场面。他不仅精心描绘了众多的人物,还在塔顶处用云彩拦腰截去一个顶部,并在云层上画了一个隐约可见的塔顶,以示塔已建到的极高高度。<br></p><p><br></p><p>塔越修越高远至天界,触怒了上帝。上帝决定施神术搅乱人的语言,使人们互相不能勾通而造不成塔。<br></p> <p>扬·维米尔《绘画的艺术》<br>Jan Vermeer / The Art of Painting<br><br>维米尔传世作品很少,能被公开展览的就更少,幅幅皆为精品。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p><p><br></p><p>这幅画描述的是一位画家在自己的工作室为自己的客户绘制肖像画,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左手抱着一本书,右手拿着小号,头戴着月桂花环。小号和月桂花环代表的是不朽的名望,这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司掌历史的缪斯克利俄(Clio)的形象。</p><p><br></p><p>画中桌子上的绘画论文、面具以及墙上的荷兰地图,可以视为克利俄书写的不朽历史。<br></p> <p>卡拉瓦乔《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br>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br><br>看这幅画时有点血淋淋的感觉,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在世时虽然声名显赫,但他放荡不羁,声名狼藉,生活狂乱,屡屡犯罪杀人,被迫流亡海外,最终神秘而悲惨地死去。</p><p><br></p><p>这幅画创作于他辞世前不久。画中被砍下头的歌利亚正是卡拉瓦乔本人的肖像,他表情恐惧和悔恨。胜利者大卫手上的剑刃上写着拉丁文的“Humilitas occidit Superbiam”(卑贱灭杀高傲)。卡拉瓦乔通过这幅画,表达一种自我坦白与忏悔。卡拉瓦乔多年在等待教皇保罗五世的赦免,最终教皇赦免了他的罪过,但他早已忧郁而终。</p> <p>卡拉瓦乔《传播玫瑰经的圣母》<br>Caravaggio / The Madonna of the Rosary</p><p><br></p><p>这幅大规格油画分成了三个层次。上层为圣母与婴儿耶稣,中层为神职人员,下层为普通的教徒。描述的是教徒向神职人员索要玫瑰经的场景。因为教徒感受不到圣母与耶稣的存在,需要通过神职人员才能感受到圣人存在。反映的是天主教教义“教徒与耶稣的沟通必须通过神职人员”。<br></p> <p>扬·凡·艾克《金匠Jan des Leeuw》<br>Jan Van Eyck / The Goldsmith Jan des Leeuw<br><br>扬·凡·爱克是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纪北欧后哥德式绘画的创始人,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因其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誉为“油画之父”。</p><p><br></p><p>这位金匠请如此有名的扬·凡·爱克给他画一幅肖像的,估计金匠花了不少金子。</p>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圣塞巴斯提安》<br>Andrea Mantegna / San Sebastian<br><br>曼特尼亚是北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壁画领域创造了用透视法控制总体的空间幻境,开创了延续三个多世纪的天顶画装饰画风。<br><br>《圣塞巴斯提安》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杰作之一。圣塞巴斯提安是圣经传说中一位罗马的殉道者,他曾在罗马的军队中传道,后被反对基督教的罗马皇帝逮捕,并命令用乱箭把他射死。 <p>帕尔米贾尼诺《凸面镜中的自画像》<br>Parmigianino / Self-portrait in a Convex Mirror<br><br>帕尔米贾尼诺21岁时的自画像。1525年他带了三幅小型绘画去往罗马与教皇克莱蒙特七世见面,其中就包括了这幅自画像。最终这幅画打动了赞助人。</p><p><br></p><p>《凸面镜中的自画像》画在一块象凸透镜一样的木板上,所以手是变形的。在现场可以非常仔细地凑得很近地看清楚,这真的是一块凸透镜一样的木板。<br></p> 帕尔米贾尼诺《丘比特制弓》<br>Parmigianino / Bow Carving Amor<br><br>这幅画是帕尔米贾尼诺成年后的代表作。馆里有两幅帕尔米贾尼诺的《丘比特制弓》,而且还展示在不同的区域。这两幅画不是互为复制品,仔细看会发现有细微差别。 <h3><font color="#010101">画家以顶天立地的构图来描绘丘比特制作弓箭的情节。小爱神裸体背向观众,转目注意人间,抬起左脚踩在两本书上,寓意着“爱情战胜了书本知识。”在丘比特两腿中间,描绘了两个小天使,胖呼呼的很是讨人喜爱,其中一位机灵地看着观众,一只手用力地搂抱着小伙伴,由于过分用力而使小伙伴痛得叫起来,十分生动。</font></h3> 彼得·保罗·鲁本斯《哀悼基督》<br>Peter Paul Rubens / The Lamentation of Christ<br><br>鲁本斯是绘画史上少有的幸福一生的著名画家。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0, 250);">披毛皮衣的海伦•芙尔曼(以第二任妻子为原型)</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鲁本斯所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0, 250); color: rgb(34, 34, 34);">鲁本斯(1577~1640) ,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早期巴洛克艺术杰出代表。他笔下的人体形象,都画得骨质健壮,肉感十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0, 250); color: rgb(34, 34, 34);">鲁本斯一生两娶,第一次结婚时已32岁,娶弟媳18岁的侄女伊莎贝尔为妻,不幸的是,鲁本斯49岁时,爱妻染上瘟疫去世。4年后,53岁的鲁本斯娶了第二任妻子海伦•芙尔曼(前妻的侄女),海伦出身于中产阶级,健美俏丽,嫁给鲁本斯时年仅16岁。</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鲁本斯的第一任妻子</p> <p>圭多·卡格纳希《克丽奥佩特拉之死》<br>Guido Cagnacci / The Death of Cleopatra<br><br>意大利巴洛克晚期风格派画家圭多·卡格纳希,这幅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p><p><br></p><p>克丽奥佩特拉——埃及艳后。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星海战中大败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的埃及舰队。这一胜利,屋大维确立了他的统治地位,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石。一年之后,屋大维率兵进军埃及亚历山大城。安东尼饮恨自杀,死在克丽奥佩特拉怀中。艳后让人把他的尸体运到他们相识相爱的西塔纳河边,自杀身亡。</p><p><br></p><p>在这最后一刻,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在自己身上安放了一条毒蛇,这条将艳后送还死神的毒蛇,既是古埃及的王权守护神,又是女性魅力的象征。<br></p> 乔凡尼·贝利尼《照镜子的裸体女人》<br>Giovanni Bellini / Naked Woman in Front of the Mirror<br><br>贝利尼最出名的作品是不朽的雕塑和建筑,他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提香·韦切利奥《 戴荊冠的耶稣》<br>Tiziano Vecellio / Ecce Homo<br><br>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由于他在色彩方面的造诣,被誉为色彩大师,对后来的画家如鲁本斯和普桑都有很大的影响。 <p>丁托列托《入浴的苏珊娜》<br>Jocopo Tintoretto / Susanna Bathing<br><br>丁托列托是提香·韦切利奥最杰出的学生,威尼斯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绘画对后世的影响极其重大,鲁本斯、委拉斯开支、德拉克洛瓦等许多画家都深受他的影响。这幅画是丁托列托的代表作之一。</p><p><br></p><p>画中故事是,巴比伦富商之妻苏珊娜貌如天仙,一次,她在自家花园的浴池里沐浴,不料被两个年老的好色之徒看见,他们觊觎其美色,企图上前奸污她,遭到了她的拼死抵抗。后来两个好色之徒害怕苏珊娜向她的丈夫揭露他们的罪行,便恶人先告状,诬陷苏珊娜不贞。官司一直闹到埃及法老那里,苏珊娜被判为死刑。最后,多亏先知出面相救,才为苏珊娜洗清冤屈,伸张了正义,两个恶棍最终被判以烙刑。苏珊娜从此成了阿拉伯民间故事中贞女的化身。<br></p> 伦勃朗《自画像》<br>Rembrandt / Self-portrait<br><br>欧洲有点实力的艺术博物馆里肯定有这么一幅大同小异伦勃朗自画像,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伦勃朗画展室里有四幅伦勃朗自画像。 小·大卫·特尼尔斯《莱奥波德·威廉大公的画廊》<br>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 / Archduke Leopold Wilhelm in His Gallery at Brussels<br><br>小·大卫·特尼尔斯是一个出色的风俗画家,大部分以描写都市平民阶层的日常生活为主。 <p>朱塞佩·阿尔钦博托 《四季》系列之《夏》<br>Giuseppe Arcimboldo / Summer<br><br>他的肖像油画作品特点是用水果、蔬菜、花、书、鱼等各种物体来堆砌而成。在这幅画中,他将自己的名字和绘画时间巧妙地藏在用麦穗编织的服装图案里边。</p><p><br></p><p>朱塞佩·阿尔钦博托接受当时意大利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的委托,为国王的宫殿画了肖像油画作品《四季》,它们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br></p> 委拉斯开兹《菲利普·普罗斯皮罗公主》<br>Diego Velazquez / Prince Felipe Prospero<br><br>委拉斯开兹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画家。 委拉斯开兹《穿藍色衣服的特蕾莎公主》<br>Diego Velazquez / Infanta Margarita Teresa in a Blue Dress <p>阿尔布雷 希特·丢勒《三圣一体的朝拜》<br>Albrecht Dürer / All Saints' Picture</p><p><br></p><p>三位一体指圣父、圣子和圣灵合而为一。鸽子象征圣灵,圣父是位老人形象,而圣子就是基督。<br><br>画的结构分为四部分,三部分是在天上,第四部分是一条狭长的地面。</p><p><br></p><p>第一部分,圣父展开披风,手持着与受难的基督,以及其它手持乐器的天使;</p><p><br></p><p>中间地带是一大群信徒围绕在三圣一体的周围,圣父的左侧,圣母领着一群殉道者,右侧则是随着圣胡安之后跪着的一群男女先知;</p><p><br></p><p>下面的部分,教士列队向右行进,非教会人士包括名流与战士则尾随在威严皇帝之后;</p><p><br></p><p>最下面是大湖和两座小山的远景。在右下角丢勒亲自出镜,他手扶着一块大牌子,牌子上写着此画的创作日期以及他自己的简介。</p> 巴托罗美奥·斯普朗格《密涅瓦战胜无知》<br>Bartholomeus Spranger / Minerva Victorious over Ignorance<br><br>斯普朗格擅长描绘神话题材中妖艳的裸体女性形象。画中主角是智慧与勇敢的女战神雅典娜,以优美的曲线诱惑着画中的男子。 <p>小汉斯•霍尔拜因《英格兰女王珍•西蒙》<br>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 Jane Seymour<br><br>这幅是小汉斯•霍尔拜因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画中人物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三任妻子珍•西蒙,这位皇后才成婚一年多就病死了。<br></p> <p>卢卡·吉奥达诺《叛逆天使的堕落》<br>Luca Giordano / The Fall of the Rebel Angels</p><p><br></p><p>圣马可是圣经里提到的两个天使之一(另一个是Gabriel),他是个领军天使,为上帝四处征战。艺术品里典型造型是成年健壮的圣马可身着战衣,有着宽厚的翅膀,挥舞利剑,杀向踩在脚下的坏天使——妖魔和他的走卒。妖魔也曾是领军天使,带着1/3的天使造反,被圣马可击败。<br></p> <p class="ql-block">馆内其它展品</p> <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作</p> <p class="ql-block">《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在1487年前后创作的素描作品,是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规格为34.4 cm × 25.5 cm。达芬奇作画目的是想绘出完美比例的人体。</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米开朗基罗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米开朗基罗作</span></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作品,<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70, 226, 255);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 62, 93);">西斯廷圣母,拉斐尔,1513-1514年,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圣体辩论》 1509年-1510年,拉斐尔作,收藏于梵谛冈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雅典学院》拉斐尔作</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cNszSS1T-0ItNjKyeM0J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拉斐尔雅典学院介绍</a></p> <p class="ql-block">8月16日,周五,雷阵雨转晴,24-11℃。早上七点小雨,16℃,有点冷。下午转多云,在太阳下又有点热。今天整理前些天拍的照片,做个美篇日记。</p><p class="ql-block">这是早晨窗外的景色。</p> 相关知识
816日记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油画揽胜
欧洲艺术史:油画与花艺
名人加入艺术品收藏行列 冯小刚年花5000万买油画——中新网
植物日记
139.31平米的房这样装修,空间大了1倍,装修只花了8万!-阳光揽胜4.0装修
关于花展的日记100字8篇
“花”样人生——“疯狂教授”荒木经惟来了!
【大都会博物馆——第四章:花卉与花园】整理备份笔记
黄豆发芽记——详细观察日记与成长变化图片
《宁波日报》:一花一叶一乾坤——《中国古代缠枝纹装饰艺术史》读后
网址: 816日记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油画揽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