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的收割与管理要点1. 收割时间至关重要:苜蓿草的收割时机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最佳收割时期是在现蕾末期至初花期,此时营养成分最高,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可达20%左右。过早收割会影响产量,过晚则会导致纤维素增加、消化率降低。适宜的留茬高度:每次刈割后应保留
苜蓿草的收割与管理要点
1. 收割时间至关重要:苜蓿草的收割时机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收割时期是在现蕾末期至初花期,此时营养成分,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可达20%左右。过早收割会影响产量,过晚则会导致纤维素增加、消化率降低。
适宜的留茬高度:每次刈割后应保留5-8厘米左右的留茬高度。适当的留茬高度有助于保留根系养分,促进新芽萌发,同时避免机械损伤造成病虫害入侵。
合理安排刈割次数:一年内刈割次数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品种确定。一般情况下,南方地区每年可刈割4-6次,北方地区3-4次。但要注意不能过度刈割,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和来年产量。
4. 科学施肥是关键:苜蓿草对磷钾肥需求较大,在播种前要施足基肥(如农家肥),生长期内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追施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以防徒长倒伏。
病虫害防治不可忽视:常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等。预防为主,定期检查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草地轮作休耕制度:为了保持土地肥力和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建议实行草地轮作或适时休耕。例如与禾本科牧草或其他经济作物轮作,既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水分管理要适度:虽然苜蓿耐旱性较强,但在干旱季节仍需注意灌溉补水,确保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雨季时要及时排水防涝,防止根部腐烂。
注意采收后的处理:刈割后的苜蓿草应及时摊晒干燥,含水量降至14%以下再打捆储存,以防止霉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制作青贮饲料,这样能更好地保存其营养价值。
科学合理的苜蓿草收割与管理措施对于保证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农户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技术要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品名:紫花苜蓿种子
高度:50~90cm
特点:抗性好,生长快,适应性好。
种植期:春夏/视地区
适播地:排水顺畅,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应规格:全新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