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以科技为笔,绘就乡村丰收新图景

以科技为笔,绘就乡村丰收新图景

@马斯诺:“让宁夏西海固贝贝南瓜被更多人看见和认可。”这个丰收年,抖音新增超13.6亿条乡村视频,“三农”万粉创作者数量超9.5万人。

@跑山阿红:“跑遍镇巴,把土特产带出大山。”这个丰收年,抖音电商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订单量同比增长38%,平均每日发出2448万单。

@刘天英讲植保:“将30年种植经验浓缩进短视频。”这个丰收年,抖音新增农技视频2143万条,农技万粉创作者数量超1.28万人,其中包括数百位各领域权威农技专家。

@司徒村老周:“将打铁花升级为常态化演出。”这个丰收年,385万个乡村好风光打卡点在抖音被看见,相关视频总量达2.7亿条。抖音生活服务全年乡村团购订单量超1亿单。 资料图

13.6亿条乡村视频见证蓬勃生长的新乡村、102亿单农货销往全国、385万个乡村好风光被看见、1亿单乡村团购订单在抖音生活服务达成……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发布的《2025字节跳动助农数据报告》晒出了这个丰收年(2024年9月1日—2025年9月1日)数字技术助农的亮眼成绩单。

从直播间里热销的万单农产品,到电商后台攀升的县域特产销量;从大数据匹配的产销订单,到短视频里火遍全网的“丰收故事”……数字平台正用一组组鲜活数据、一个个落地成果,串联起田垄间的果实、农户的笑脸,勾勒出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

“小个体”对接“大市场”

抖音上有超过9.5万位“三农”万粉创作者,他们中,有返乡创业的“90后”姑娘@跑山阿红,通过收购山货帮家乡陕西汉中镇巴县数百名留守老人、妇女解决了创收问题,并将本地农产品推广到全国;有推介家乡土特产的村干部@茂名罗非鱼村支书(罗水渠),把流量变成销量,把当地罗非鱼卖向更大的市场;有乡村守艺人@彭南科,助力传统技艺焕新……

无论是@跑山阿红还是@茂名罗非鱼村支书(罗水渠),都是电商平台上一个个为家乡代言的“小个体”,通过在直播间里吆喝售卖,把老百姓的山货对接到“大市场”,换来实实在在的人民币。正如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所长康永兴所说:“抖音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帮助很多‘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小众农产品缓解了地理阻隔与流通障碍,也为原创优秀品牌提供了低成本宣传推广的机会。”

直播电商对消费的刺激显而易见。丹东草莓、徐香猕猴桃、富平柿饼……喜欢看直播的北京市民潘女士购买了许多“计划外”的农产品,这些产品中,有不少是她之前从未接触和了解过的。“直播间让消费者接触到了更多元、更丰富的商品,从而激发了更多潜在消费需求。”康永兴说。

抖音电商平台上农特产热销也有力地印证了直播电商刺激消费的作用。《2025丰收节抖音电商农产品消费白皮书》显示,这个丰收年,平台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平均每天有2448万单农特产包裹销往全国各地。广东荔枝、菏泽芍药、蒙阴蜜桃、民勤蜜瓜……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正通过一个个手机屏幕,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抖音电商不仅助力农产品上行,还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新农人经营模式。为降低经营成本,抖音电商推出包括生鲜免佣在内的九大扶持政策,一年来,超21万商家报名参与生鲜免佣,累计减免佣金8亿元。

数字技术全面“入场”助农

“西红柿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应该怎么管理?”蹲在蔬菜大棚里的刘天英自问自答。她捏起已经坐了两穗果子的西红柿秧苗,提醒广大菜农朋友:“要加强营养供应,适当补充施肥。同时,控制浇水的量,否则不利于根系生长,不利于开花坐果。”

作为山东寿光农业农村局原高级农艺师,刘天英定期更新抖音账号@刘天英讲植保的短视频。评论区里农户纷纷点赞,还有很多留言提问。

如何高效传播种植新技术与新理念,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事蔬菜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推广36年的刘天英2022年开设抖音账号,3年来,@刘天英讲植保共发布了1559条短视频,内容深受全国各地菜农的欢迎,甚至有不少海外华人也前来学习知识及经验,真正让“寿光蔬菜”金字招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通过短视频或直播,我给大家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刘天英认为,通过短视频,不仅能更好地服务种植户,还能及时了解各地农业信息和高新技术,实现知识的双向流动和教学相长。“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当下,抖音等短视频、直播平台能通过技术弥合物理上的鸿沟,联系农技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同样对通过使用“新农具”实现农技普惠和互补效应所带来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与直播平台,构建起全新的农技传播网络,让农技传播者和需求者的距离被无限拉近,成为传统农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这个丰收年,抖音新增农技视频2143万条,农技万粉创作者数量超1.28万人,其中包括扎根一线的“农创客”、经验丰富的“老把式”、深耕行业的科学家。通过这些农技视频,先进技术、科学知识打破了时空限制,流动至每一处农田、果园、牧场和鱼塘。

当农民用上“豆包”等AI技术,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山东泰安,种植户董守营在手机上问“豆包”:“大棚西蓝花怎么追肥?”屏幕上很快弹出了详细的建议,从肥料的种类选择,到具体的施肥量,再到施肥的最佳时机,都一一列出。

按照AI助手的建议,董守营进行了追肥。一段时间后,蔬菜的长势不错,叶片翠绿,植株健壮。“我现在每天都会打开‘豆包’,看看天气预警,学学种植技术,甚至还能在上面搜搜菜谱。”董守营笑着说。

在辽宁沈阳,“90后”创作者张琬婷在账号@稻梦空间展示自己借助“豆包”“即梦”等AI技术辅助设计的创意稻田画,这些技术使稻田画设计效率大大提高。她说:“看着游客们在稻田间流连忘返,惊叹于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杰作,我知道,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乡村文旅接住了“泼天流量”

山西晋城司徒村,将打铁花从春节民俗升级为常态化演出,今年暑期迎来休闲旅游消费热潮。6月—8月,其抖音生活服务团购订单同比增长4倍;

湖北武汉木兰花乡杜堂村,打造“木兰不夜城”夜游模式吸引游客。今年6月—8月,抖音生活服务活动给景区带来超5000万次曝光和70%的新客群体;

山东潍坊杨家埠村,结合潍坊风筝节,抖音生活服务通过“技艺体验+场景消费+故事共鸣”等方式,助力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4月—6月卖出2.5万张门票和风筝制作套餐;

……

这个丰收年,385万个乡村好风光打卡点在抖音被看见,相关视频总量达2.7亿条,抖音生活服务全年乡村团购订单量超1亿单。

在短视频广受欢迎的今天,透过小小屏幕,人们可以直观地欣赏壮美河山,品味风土人情,也易生发出赴实地体验的渴望。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乡村容易被“打卡”?创作者往往用高质量内容吸引游客“打卡”。例如,短视频和直播以游客体验、村民生活为切片,将历史故事等文化元素融入古朴村落,实现地域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破圈传播,从而将流量转化为线下的实体消费,用户的体验分享形成口碑的良性循环,这些海量内容生动展现了乡村的烟火气和活力,也预示着文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

“既要有传播流量,更要有经济增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表示,“借助抖音生活服务,文化传播和文旅产业进入了同频共振的阶段,‘流量’正在转换为文旅的‘留量’,推动实体经济增长。”

时下,短视频和直播,不仅仅是一种高效便捷吸引游客的传播方式,更是一种变革力量,开始深度介入文旅全领域。

记者手记

数字平台的这份丰收成绩单可谓沉甸甸,是无数个乡村故事的生动注脚,是新乡村蓬勃生长的鲜活见证。

我把乡村短视频比作一束光,照亮了乡村曾经被忽略的美,也打通了乡村与外界连接的新通道。短视频中呈现的画面,串联起了一个个充满活力、机遇与希望的新乡村图景。让新农人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了大山田野,让农技知识惠及了更多耕耘者,更让亿万网友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相信会有更多乡村故事通过屏幕被看见,更多乡村好物通过网络被喜爱,更多人投身到乡村建设的浪潮中,共同描绘出一幅更加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相关知识

筑梦农科:以兰花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村庄规划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莲”通致富路 绘就新图景
龙江森工集团:特色产业绘就金秋丰收图景
以花为“境” 绘就城市新图景
秦皇岛:“一村一品”绘就乡村旅游新图景
山东微山:“藕花虾田”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林西镇:棚室绘就新图景 花卉扮靓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就文明秀美图景
“多彩画笔”绘就巫山烟叶新图景

网址: 以科技为笔,绘就乡村丰收新图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53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爱果乐人体工学椅730元抢
下一篇: 宝可梦朱紫野餐材料在哪买 全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