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作为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引发的一类重要植物病害,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不同作物上的白粉病菌种类各异,例如瓜类白粉病多由瓜白粉菌和瓜单囊壳白粉菌导致,小麦白粉病则是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作祟。这些病原菌常以菌丝体、闭囊壳或分生孢子的形态,在病残体、种子或多年生植物上越冬,伺机而动。
在农业生产中,有多种化合物可用于防控白粉病,它们虽目的一致,但在作用机制、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上存在明显差异。
一、从作用机制来分析选择合适的白粉病化合物:
从作用机制来看,硫磺粉主要干扰病菌的氧化还原过程。高温时,硫磺粉升华产生硫蒸气,与菌体细胞内的氧结合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毒害病菌,抑制其某些酶的活性,阻碍病菌的正常代谢与生长繁殖。三唑酮和四氟醚唑同属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三唑酮抑制病菌体内 C - 14 脱甲基酶的活性,致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坏病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影响病菌生长发育。四氟醚唑主要抑制 C - 14α - 去甲基化酶,干扰麦角甾醇合成,进而对病菌的生长、附着、侵入和繁殖等环节予以抑制。醚菌酯作用于病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上的复合物 III,阻止电子传递,抑制病菌呼吸作用,干扰其能量生成,同时还能诱导植物自身抗病能力,增强植物免疫力。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通过抑制病菌的蛋氨酸生物合成和水解酶分泌来发挥作用。蛋氨酸是病菌生长必需氨基酸,抑制其合成影响病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抑制水解酶分泌则可阻止病菌对植物组织的分解和侵染。乙嘧酚磺酸酯在化学结构上有所改进,相对乙嘧酚,稳定性、活性和药效可能更佳。藜芦根茎提取物(康禾多利)中的活性成分,如藜芦碱等生物碱类物质,一方面可破坏病菌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细胞内容物泄漏,影响病菌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可能干扰病菌呼吸代谢等过程,抑制病菌生长繁殖。补骨脂提取物中的补骨脂素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影响病菌核酸合成,干扰病菌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同时对病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等结构产生破坏作用,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二、从杀菌特性和功能方面搭配白粉病组合方案:
在特性方面,硫磺粉价格亲民、来源广泛,兼具杀菌、杀螨功效,不仅能防治白粉病,对部分螨类害虫也有效果。然而,高温(超 32℃)时使用易对作物产生药害,且持效期较短。三唑酮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活性高,内吸性强,能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多种作物白粉病防治效果显著,但长期连续使用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醚菌酯杀菌谱广,除白粉病外,对多种其他真菌性病害也有良好防治效果,具备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还能改善作物品质,不过在光照下易分解,施药时应避开强光时段。四氟醚唑活性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良好,对新叶、老叶及果实等部位的白粉病均有出色防治效果,且对环境友好,在土壤和水中易降解。乙嘧酚对作物白粉病有特效,作用迅速,低温下也能保持较好药效,对部分有抗药性的白粉病菌株也能有效防治,只是持效期短,需多次用药。乙嘧酚磺酸酯在保留乙嘧酚优点的基础上,稳定性和药效有所提升,持效期稍长,对作物安全性良好。藜芦根茎提取物(康禾多利)属于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的特点,对人畜安全,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可与其他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混合使用增强防治效果,但其活性成分受植物生长环境、提取工艺等因素影响,产品质量可能存在差异。补骨脂提取物用于防治白粉病同样具有低毒、环保特性,可能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逆性的作用,但目前相关研究和应用较少,作用效果受提取方法和使用技术影响较大。
三、不同化合物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
使用这些化合物时,也有诸多注意事项。硫磺粉应避免在高温天气(超 32℃)和作物花期使用,以防药害,使用时需均匀喷雾,储存时注意防潮,防止结块影响效果。三唑酮要严格按推荐剂量使用,不可超量,避免与碱性农药混用,对瓜类、豆类等作物幼苗期使用需谨慎。醚菌酯施药宜选早晨或傍晚,避免强光,不能与乳油类农药混用,使用时做好防护。四氟醚唑要按规定剂量和间隔期使用,可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因其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使用时要防止药剂污染水源。乙嘧酚因持效期短,需根据病情及时多次用药,间隔期一般 7 - 10 天,不能与铜制剂等碱性农药混用,注意喷雾均匀。乙嘧酚磺酸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与乙嘧酚类似,可根据持效期稍长的特点适当调整用药间隔,同样要避免与碱性农药混用。藜芦根茎提取物(康禾多利)使用前充分摇匀,因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最好在阴天或傍晚施药,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补骨脂提取物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标准和规范较少,使用前应先进行小面积试验,观察对作物的安全性和防治效果后再大面积推广,提取液需现配现用,防止活性成分降解。
白粉病的发生有着特定规律。其发病条件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栽培管理密切相关。白粉病病原菌在 10 - 3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 20 - 25℃。相对湿度在 45% - 75% 时利于发病,湿度超 95% 时,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染虽受一定抑制,但高湿度有利于菌丝体生长繁殖,所以温室大棚等相对封闭、湿度较高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白粉病极易发生和流行。光照不足削弱作物光合作用和自身免疫力,使作物生长势变弱,增加发病几率,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偏施氮肥导致作物植株徒长,叶片嫩绿、组织柔软,抗病能力下降,浇水过多或过少、排水不畅等不良栽培管理措施,也会使作物更易受白粉病菌侵染。白粉病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从病株飞散到健康植株上,遇合适温湿度即可萌发侵染,农事操作、雨水飞溅、昆虫活动等也能传播病原菌,在设施栽培中,人员和工具往来还可能导致病原菌在不同棚室间传播。白粉病在作物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一般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发病较重,前期若环境适宜,病原菌也可侵染发病,随着作物生长病情逐渐加重,在作物开花结果期,由于植株营养消耗大、生长势相对减弱,此时白粉病的发生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了解这些防控白粉病的化合物以及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对于农业生产者科学防治白粉病、保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知识
热点!硫磺粉、三唑酮、四氟醚唑、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补骨脂提取物、藜芦根茎提取物防控白粉病,你知道哪个更适合你的农作物吗?
黄瓜白粉病防治(有84位专家分享了答案)
戊唑醇的用法(有457位专家分享了答案)
如何防治草莓白粉病
白粉病你真的认识吗?我国用于防治白粉病的农药登记情况汇总
小麦白粉病的症状及防治
新朝阳:天然植物源化合物-CE蛇床子素 高效防治抗性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诊断与防控
白粉病该如何防治?五大药分享给你!(白粉病用什么药最有效)
生物农药:瓜菜白粉病难防难治,三个生物农药防治方案
网址: 热点!硫磺粉、三唑酮、四氟醚唑、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补骨脂提取物、藜芦根茎提取物防控白粉病,你知道哪个更适合你的农作物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7209.html
上一篇: 一种姜黄根茎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 |
下一篇: 姜黄根提取物中姜黄油对黄瓜白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