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家长,别给孩子学习加压

家长,别给孩子学习加压

  教育话题

  中小学开学已两周,经历两个月的漫长假期之后重返校园,等待学生们的并不是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紧张的学习、繁重的作业和考试的焦虑。有人说,要救救孩子,先救救家长,因为,如今大多数孩子已成为家长梦想的载体。

  学生压力多来自家长

  据一份权威调查机构的民调显示,在中国,高达68%的受访者认为家长给予孩子的学业压力太大,这个比例位列所有21个受访国家之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学生中,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功课外,有70%的孩子每天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完成父母布置的作业,其中包括近半数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参加辅导班或特长班。201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家庭教育支出大约占家庭收入的三成,年平均费用为8700多元,而用于课外班等各种扩展性教育支出的年平均费用为5800多元,约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67%。而且,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实际满意度要低于孩子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86%的初中生感到学习上存在心理压力,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感到有压力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这种学习压力来自哪呢?初中生表示压力“来自父母”的人次占40%,“来自班级竞争”的人次占33%,“来自升学”的人次占30%,“来自自己”的人次占25%,“来自老师”的人次占16%。由此可见,家长是孩子心理最大的加压者。

  勿庸置疑,高中生的压力就更大了,尤其是高三毕业生,12年的寒窗苦读,不就为了高考时取得好成绩吗?然而,对于很多高三学生而言,沉重的压力并不仅仅是因为个人心理素质差,而更多是来自父母的期盼和家庭的紧张气氛。在很多高三学生的家里,早在新年过后就已经进入备战状态——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能大声说话。更有甚者,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身体上,有些家长整天让孩子服用各种保健品,一日三餐换着花样吃,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上下学的路上耽误时间,干脆一家人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虽然家长们想尽办法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免干扰的学习环境,但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了紧张气氛,这能让学生轻装上阵,没有压力感吗?

  孩子成了家长攀比的工具

  有网友说,他们不忍心在通宵排队争取到孩子的入学学位之后,看到孩子在学校里“荒废学业”;他们不忍心在为生计劳累奔波一天之后,看到孩子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他们不忍心为了生存在工作上丢失尊严之后,被老师投诉孩子在学校里“不争气”……

  今年刚刚入学的旺旺很聪明,在幼儿园时就学会了很多英语单词,熟背几十首儿歌、诗词,业余时间还学习画画、围棋,可谓多才多艺,可在记者面前,他却一脸的倦容。“姑姑的女儿比旺旺大1岁,每次考试各科都是满分,还经常在学校文艺演出时获奖,爷爷奶奶也因此特别宠爱这个小姐姐。为了缩小和姐姐的差距,每个假期,我们早早就把旺旺送到少年宫托管班,文化课、特长班都积极报名,一通恶补,没有丝毫懈怠。这不,为了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们特意托关系、花钱,跑到离家大约十公里的市重点小学上学。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了,困得眼睛都睁不开,有时还来不及吃早餐,赶上堵车还可能会迟到。”旺旺妈一脸无奈地说,“看到孩子那么辛苦,我们也很心疼。但现在明摆的事实是,上不了好小学就很难进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基本上找不到好工作。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正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给孩子带来了无形压力。

  期末考试后,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谈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孩子语、数、外三科都得95分以上。”“我儿子三科全满分!”只见这位家长满脸的自豪;中考结束后,在办公室里,两个家有中考生的同事也谈着自己的孩子:“我女儿平时成绩不是很突出,可这次考试发挥得不错,考入市重点了。”“我家宝贝全年级第三,进了市五所。”高考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家孩子上的211大学。”“我家孩子考上北大了!”“别得意了,我们孩子接到了国外3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是世界排名前50的著名大学!”唇齿之间那份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而取得这些成绩背后,承载着多少来自父母的压力,只有孩子自己能体会得到。

  对此,心理专家分析,家长给孩子施加压力,往往是自己遭遇现实压力的一种投射,盲目攀比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用来攀比的工具,久而久之,最终导致丧失学习兴趣。

  还有更多的网友感同身受:现在的家长谁不是这样认为?牺牲孩子的童年就为了他将来有一个好的未来,不为生存而活,而是有尊严体面地活着。家里不是富二代,没有刚爸,又不能出国留学移民的家庭都在这样做!要救孩子,谁又来救家长?只有良性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制、均衡的教育资源、取消教育地方保护,才能真正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

  家长要当好孩子的“减压器”

  调查显示,目前有四成多家长认为成才等于“有一份地位高、待遇好的工作”、“能有一番事业,而且还能有助于社会发展”。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平时督促孩子学习,把大把的金钱花在辅导班、特长班上,而更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要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排遣压力的能力,平时多和孩子真诚沟通,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父母都是最强大的后盾。

  专家建议,家长看孩子要会用“四镜”,情绪上要把握“三不”,沟通时要学会“两分”。

  看孩子用“四镜”:

  1、放大镜:把孩子的优点放大看。

  2、缩小镜:把孩子的缺点缩小看。

  3、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看。

  4、多棱镜:把孩子的特点多面看。

  平和情绪要“三不”:

  1、不生气:跟孩子说话时不生气,免得伤了感情。

  2、不挖苦:嘲笑、讽刺、挖苦会让敏感的孩子受到伤害。

  3、不翻脸:亲子间有争执时,要多理解,多谅解,妥善解决问题。

  感同身受,学会“两分”:

  1、分享喜悦:孩子有高兴或得意的事跟你说,你要认真倾听,一同快乐。

  2、分担忧伤:孩子有伤心或难过的事向你倾诉,你要耐心安抚,替他分担。

相关知识

家长,别给孩子学习加压
山楂片别给孩子当零食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涂鸦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涂鸦
优秀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怎么写
青少年心理疾病治疗机构:孩子初中高考前焦虑症该如何开导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与社交环境
孩子对花粉过敏家长如何预防
太原家长注意!开学啦,几招帮孩子摆脱“节后综合征”

网址: 家长,别给孩子学习加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886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过年室内布置 四种方法任你选择
下一篇: 【适合北方室内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