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及其土壤生物驱动

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及其土壤生物驱动

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及其土壤生物驱动

【摘要】: 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是指凋落物具有在其生长的栖息地比在别的生境分解更快的特征,土壤生物的特化作用被认为是主场效应的产生机理。主场效应是除基质质量和物理化学环境外控制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子,可影响模拟精度的8%。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驱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促进分...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祥;朱彬彬;田秋香;林巧玲;陈龙;刘峰;叶片凋落物分解的主场优势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23年05期 2 方碧江;杉木灰木莲混交林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年01期 3 周丽丽;黄鹏;李树斌;蔡丽平;吴鹏飞;马祥庆;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能量的输入特征[J];江西农业学报;2022年02期 4 卢小妮;陈露雨;李永春;方韬;胡晓嫣;李永夫;俞叶飞;毛竹林和阔叶林凋落物互置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及微生物贡献[J];生态学报;2022年12期 5 周长剑;何伟;王奔;俞珺慈;雷蕾;任世奇;晏召贵;王鹏程;肖文发;曾立雄;亚热带3种主要造林树种凋落叶分解失重的主场效应[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年03期 6 田龙;扈梦梅;杨晋宇;森林经营对土壤动物影响研究进展[J];林业与生态科学;2021年01期 7 张安宁;刘任涛;陈蔚;常海涛;吉雪茹;干旱区气候因子对枯落物分解和土壤动物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1年03期 8 陈蔚;刘任涛;常海涛;张安宁;放牧对草地枯落物分解和土壤动物群落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0年10期 9 王阳;王雪峰;张伟东;土壤线虫群落对森林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的作用[J];生态学报;2018年21期 10 魏强;凌雷;王多锋;李国林;戚建莉;柴春山;甘肃省兴隆山森林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质量的关系[J];水土保持通报;201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长剑;亚热带3种主要造林树种凋落叶分解的主场效应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 2 宝文智;大针茅草原主要植物混合凋落物分解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2年 3 王丽洁;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林龄增加对林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理研究[D];延安大学;2022年 4 张安宁;柠条锦鸡儿枯落物分解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D];宁夏大学;2021年 5 蓝丽英;土壤节肢动物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 6 吴盼盼;亚热带四种典型人工林凋落叶地表和空中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D];江西农业大学;2021年 7 陈蔚;放牧对宁夏荒漠草原枯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关系的影响[D];宁夏大学;2021年 8 邹琳;人促分解对中亚热带板栗林凋落叶养分释放过程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9 王云霞;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 10 方雨婷;凋落物与牦牛粪的分解及其对土壤特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2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湘琴;林植华;陈慧丽;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2 付刚;刘增文;崔芳芳;秦岭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3 张静;王邵军;阮宏华;土壤动物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杨曾奖;曾杰;徐大平;李尚均;卢建;森林枯枝落叶分解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2007年02期 5 刘增文;高文俊;潘开文;杜红霞;张丽萍;枯落物分解研究方法和模型讨论[J];生态学报;2006年06期 6 林英华,张夫道,刘海东,苏化龙百望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枸树落叶分解中的变化[J];动物学杂志;2005年03期 7 陈国康,曹志平土壤生物的生态学研究[J];土壤通报;2005年02期 8 杨钙仁,童成立,张文菊,吴金水陆地碳循环中的微生物分解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通报;2005年04期 9 徐国良;莫江明;周国逸;薛花;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J];生态环境;2005年06期 10 李志安,邹碧,丁永祯,曹裕松森林凋落物分解重要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査同刚;张志强;孙阁;王高敏;贠小琴;王伊琨;刘艳;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及其土壤生物驱动[J];生态学报;2012年24期 2 许湘琴;林植华;陈慧丽;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3 杜晓芳;李英滨;白杨;刘笑彤;张晓珂;梁文举;李琪;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土壤生物健康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24年12期 4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生物调查外业调查采样顺利通过省级验收[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4年06期 5 王改华;郑小红;林明诗;邱欢;钟海英;陈劲衡;林松楠;土壤生物活力技术对哈密瓜产量与商品率大瓜率的影响试验[J];农业与技术;2021年24期 6 陈健;刘顺;史作民;赵广东;川西亚高山三种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年07期 7 王妍;土壤生物工程减少坡面侵蚀效果[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5期 8 如何测量地下的世界?[J];中国科学探险;2021年02期 9 王颖;高甲荣;娄会品;顾岚;钱斌天;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市琉璃河生态恢复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2期 10 高甲荣;刘瑛;Hanspeter Rauch;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河流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先贵;我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研究方向思考[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吕晶;高甲荣;李晓宏;娄会品;土壤生物工程在沿河公路护坡中的初期水土保持效应[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钱斌天;陈胜利;廖贵彩;刘胜;陈平平;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梁文举;姜勇;闻大中;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及其在土壤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6 娄会品;高甲荣;刘瑛;吕晶;王颖;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山区公路绿化中的应用[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杰;王克林;西南喀斯特白云岩地区植被进展演替伴随土壤生物逆行演替[A];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卫建;冯金侠;陈长青;卞新民;章熙谷;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健康的关系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9 姜春晓;黎华寿;赵小龙;赵芳;龙眼产期化学调控剂(KClO_3)土壤残留及对土壤生物影响研究初报[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赵吉;邵玉琴;廖仰南;蒙古口蘑蘑菇圈的土壤生物因素[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思德;碳介质介导土壤生物电流传递过程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 2 刘瑛;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河岸生态修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梅;岷江上游辐射松人工林种质资源及土壤生物肥力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4 Michael Opoku Adomako;土壤生物对植物响应土壤异质性及氮磷化学计量的影响[D];江苏大学;2020年 5 陶军;蚯蚓活动对农田土壤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范成明;土壤生物消毒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效评估及防治机理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陈国康;甲基溴替代技术条件下温室土壤生物群落特征及地下食物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杨强;乌桕与土壤生物相互作用的原产地和入侵地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蒋林惠;农业措施和植食害虫介导的土壤生物群落变化对作物生长-防御权衡关系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20年 10 丁启朔;耕作力学研究的土壤结构及其评价方法[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植物发展特征及固土效果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2 李益;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固坡效果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 3 靳楠;蚯蚓(Metaphire guillelmi)介导的土壤生物性质对番茄抗虫性的影响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21年 4 娄会品;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郊区生态护岸应用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王晓晴;基于声发射的土壤生物活动动态监测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6 王颖;土壤生物工程在京郊示范区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程阳眷;生物炭削减土壤生物污染作用及水铁矿对其的强化机制[D];浙江工商大学;2024年 8 郑威;杉木人工林土壤生物有效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3年 9 李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河流近自然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10 许彦骁;转基因棉长期种植对土壤生物摄食活性和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谢峰;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国家标准首次发布[N];首都建设报;2023年 2 赵亚;联合国发起保护土壤生物运动[N];科技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赵引德;培育土壤生物肥力是当务之急[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符王润;土壤生物:一群被忽视的“地下工作者”[N];广东科技报;2011年 5 唐一尘;请保护土壤中的“小世界”[N];中国科学报;2020年 6 邹翔;更好守护脚下这片净土[N];人民日报;2021年 7 汪晓云 杨其长;给土壤做“保健”[N];科技日报;2006年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指导组专家到广西现场指导土壤生物调查[N];农民日报;2024年

相关知识

叶片凋落物分解的主场优势研究进展
土壤微生物特性解释了凋落物分解的主场优势,New Phytologist
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凋落物混合效应的“绽放”:花和叶凋落物相互作用对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分解的作用,Biogeosciences
模拟气候变化对3种草原植物群落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植物凋落物组成选择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结构,进而驱动不同的凋落物分解模式和土壤固碳能力,Geoderma
土壤生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科学网—揭示植物凋落物分解调控因素及差异
花椒林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以贵州花江峡谷为例
立枯物和凋落物对土壤微环境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网址: 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及其土壤生物驱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9039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三种杨树树皮真菌群落的研究
下一篇: 西藏喜马拉雅山系南坡乔松林外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