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归
撷
英
在乡村振兴路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传承留学报国光荣传统,返乡创业,扎根农村,把智慧与力量播撒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本期《留学看天下》“海归撷英”,我们去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位:95后海归新农人——刘炜昊。
刘炜昊,今年27岁,山东棋山艾乡田园综合体总经理。
2019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返乡做起了“新农人”。
为什么选择回国创业?
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新农人”?
又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助力乡村振兴的?
下面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金秋时节,95后海归新农人刘炜昊和他的棋山艾乡田园综合体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我们从济南市区驱车大约一个半小时便来到了位于钢城区的棋山艾乡田园综合体,这里西临莱钢大道,南邻北外环,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一直通到蔬菜大棚的门口,交通十分便利。
一进玻璃蔬菜大棚便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瓜藤,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悬挂在绿色的枝叶间,翠绿饱满、惹人喜爱。我们看到已经有游客在采摘了。
张先生:我昨天来的。
记者:住哪儿呢?
张先生:住的那个温泉小镇。
记者:住的怎么样?
张先生:挺好的。
记者:您是从哪儿过来?
张先生:我从济南过来。
记者:你来玩得开心不?
小朋友:开心!
记者:你来了之后都玩的什么呀?
小朋友:我们去泡的温泉。
记者:泡温泉舒服吗?
小朋友:舒服。
记者:你尝尝这个黄瓜好不好吃?
小朋友:有点甜,比我在家吃的好吃。
沿着地砖铺就的地面往里走,还有三四名工人正忙着摘黄瓜。一打听都是附近的村民,也是这里的员工。其中有位大姐手脚格外麻利,她把摘下的黄瓜整齐地码在蔬菜筐中,顺手还把卖相不好地挑了出来。
记者:你早上几点过来的呀?
大姐:俺是七点半上班。
记者:您这是已经摘了多少黄瓜了?
大姐:在那边的筐里。
记者:这一筐大概多少斤啊?
大姐:有五十来斤吧。
记者:那咱一个月平均下来有多少钱?
大姐:一天六七十块钱吧。
记者:那两千块钱一个月,够花吧?
大姐:够花的。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俺这里离家挺近便,回去吃饭。
记者:您多大年纪?
大姐:我六十五了。其实他这个活又不是力气活,都不是很累的活,俺这个年龄都能干了,大部分可能都是六十来岁的吧,五十七八的。这个厂子照顾这些年龄大点的,都不错,真不孬,真不孬啊!这里干净,菜也干净,也不用农药啥的,反正这个菜吧,特别新鲜,特别好,有以前俺那小时候那个滋味。在这里干活,确实怪舒服,那老板也怪好,你反正那干活的吧,觉得怪舒坦。
正聊着,远远就看到刘炜昊从大棚的另一头走过来,一边走着一边手里还忙活着,一会儿凑近了仔细观察着秧苗的长势,一会儿弯腰拿起盆里的基质土搓一搓,一会儿又接起了电话……
而他那白衬衫、黑色西裤和黑亮的皮鞋看上去依然干净板正,一米八左右的个头,戴着金边眼镜,睿智、谦逊而又朴实,于是新农人的形象便在我的眼前生动起来。
海归撷英
记者:刘总您好!
刘炜昊:您好。
记者:刚才我一进这个大门,就看到墙上有这么一句话:说有机蔬菜是早上在地里,晚上在餐桌,就说这个蔬菜新鲜,还有营养。
刘炜昊:对,对。这就是我们二十亩的现代化智能温室玻璃大棚,现在我们种的有机的水果黄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当天上午新鲜采摘,下午就到我们顾客的手里。现在我们大棚里的这个水果黄瓜、长刺黄瓜,还有番茄,口感番茄、草莓、西红柿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棚里,主要是黄瓜大棚,一共是二十亩,每天产量能达到二千斤。
记者:人流量怎么样?
刘炜昊:每天人流量能达到一千余人来采摘的。
记者:能创收多少呢?
刘炜昊:创收每天的话能有五六千左右的这个销售收入。
记者:就是只在这个黄瓜大棚就是这么多,是吧?
刘炜昊:对。
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曾寄托了几代人的热切期望。而如今,回归乡村也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对于刘炜昊来说,除了乡愁,还有对家乡、对农业农村所蕴含的发展机遇的高度认同。
刘炜昊:一方面就是现在国家对乡村振兴这块政策支持的力度非常大,我就感觉这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因为家里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对家乡比较有感情,土生土长的钢城人,想着毕业之后还是能回家做点什么,能尽量为家乡的建设尽点绵薄之力。
记者:怎么会想到做一个特色农业项目呢?
刘炜昊:因为我之前是做了棋山温泉酒店,大多数外地游客来的时候就是泡泡温泉,可能上午来,下午就走,产品也比较单一,后来想的就是怎么把这个线路给丰富起来,想着尽量能让他(游客)在咱们这个棋山住一晚上,先来泡温泉,然后下午咱们大棚里面采摘。除此之外,还有艾草体验基地,可以做一下艾灸体验。我有生产不同种类的艾灸条、足浴包,也就体验中医文化,整体打造这样一个思路。
整体打造,融合发展,新理念新思路,让棋山脚下曾经贫瘠的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要解决乡村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乡村振兴梦”,刘炜昊深知关键是产业上要加强造血功能。
刘炜昊:我觉得乡村振兴首先得有产业的支撑,先有了产业,然后就能带动老百姓,他们来工作,各方面的才能提高收入,然后提高这个生活的质量,幸福指数。
你像我现在这个项目,现在一共是三千零四亩。里面很多土地都是流转的当地老百姓的土地。之前的时候他们可能就简单种一些普通作物。因为这个地方比较贫瘠,土地大部分都是沙地,在山上,收成也不是很好。我这边给他收过来,比较高的这个价格,一千三百三十(元)的这样流转费一年,流转过来之后,我这边建了这个大棚,还有一些像四周的那些花海,还有艾草加工的项目,他们来这上班,工作的时候再有一部分收入,另外他每年我到年底都会付给他们土地流转的租赁费,这就是另一份收入,这两份收入的话,我觉得就比较好的一个带动作用,我感觉就是乡村振兴一定得有产业,有产业才能持续地发展。
对于刘炜昊来说,脚下的这片土地已经不只是他成长生活的地方,也是承载他的梦想和社会理念的舞台。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延长产业链,如今刘炜昊说起来很是轻松,在他的心里,也许曾经那些来自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与乡亲们之间的龃龉,与产供销各方的拉扯……在丰收的季节里,在村民的笑容里都成为了微不足道的过往。
刘炜昊:有这个一产,一产主要是以建设一千亩的艾草基地为主。同时我们还有五十亩的智能化玻璃温室,全部都是智能化控温控湿,还有三十亩的半坡暖棚。
二产我们主要是做的艾草深加工,建设了艾草的深加工基地,还有自己的艾草生产线。现在这个艾草产品有两百余种,比如这个艾灸条、足浴包、艾草精油、还有艾草枕头等等一系列的产品。
三产我们是主要结合这个特色农业,农业科技田园+文化、+教育,打造配套的服务产业,农旅结合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同时结合棋山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将三千零四亩的艾草为主的这个标准化基地,打造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农文旅结合项目。其中艾草产业产值超过两千余万元,同时我们也组建了党建联合体,带动周边村庄和艾草种植面积超过八千余亩,增加就业岗位八百余个,农户年均增收一万元,增加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生存能力,增强和带动项目区和周边村民的创富增收。
如今,这里产业兴旺,满山盈绿,乡亲们笑容满面,“沉睡”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憧憬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刘炜昊说他信心满满,也将在这条路上一往无前。
刘炜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棋山温泉,把农业种植、乡村旅游与康养深度融合,打造以“农业+文旅+研学+康养”为一体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型农文旅产业。同时计划未来进一步融入旅游、体育、餐饮等多种元素,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力促乡村振兴战略的走深走实。
记者手记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现在,越来越多像刘炜昊这样有理想、有知识、有创新力的年轻人,选择乡村作为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各地也敞开怀抱,不拘一格欢迎年轻人返乡发展创业。这场双向奔赴的美好正徐徐呈现在我们面前:村庄环境靓了,村民日子富了、生活美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同时我们也知道,返乡创业不容易,年轻人要走好这条路,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也希望出台更多的鼓励性政策,为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创造条件,让年轻人下乡返乡兴乡成为常态,让愿意扎根田野、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关知识
95后海归新农人刘炜昊,回国创业圆梦乡村振兴
身边的花博丨90后“海归”来崇当“花匠”,成为“新农人”
泰州海陵:“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乡村振兴之路“添景”又“添金”
《花儿绽放》:海归女性塑造乡村新风貌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当上新农人 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新农人”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无土栽培!“95后”新农人把大姜种出新“花样”
遵义桐梓:挖掘乡村致富能手 让新农人成“兴农人”
田间“长”出新质生产力④|既是“新”农人,又是“兴”农人
一年新增万家农村电商 农民主播等新职业助力湖北乡村振兴
网址: 95后海归新农人刘炜昊,回国创业圆梦乡村振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95743.html
上一篇: “艾草链”圆了创业梦 |
下一篇: 河南南阳卧龙区:探索乡村振兴的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