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告别《繁花》,迎接繁华

告别《繁花》,迎接繁华

时光如水,将人一并带走。再回首,恍然如梦,黄浦江浪头依旧。

1月8日,#《繁花》大结局#登陆热搜第一,《繁花》官方微博写下这样一段告别的话——人们密切关注剧情结局,充分讨论关于《繁花》的一切,文学与思想、文化与时代、娱乐与消费。

《繁花》让人不舍的是什么?哪一幕?哪一个人?哪一首歌?比如,带着“再回首”“执迷不悔”“不再犹豫”,玲子和菱红的终有一别,宝总和李李的将吻未吻,范总和汪小姐的江湖再见……

或许,真正让人不舍的,是重拾一部好剧带来的信念感。

影评人曾说,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始终是构建内容行业的基底,好剧集身上的高度配得感,让观众对国剧的信任感增加。

《繁花》可贵,并非一枝独秀。

再回首,2023《狂飙》开年,全网都记得强哥说“风浪越大鱼越贵”,《三体》走上荧屏,终于把科幻的电视梦做实了。

后来,走过《漫长的季节》,发现悬疑的故事可以这样讲,面对时代宿命要“向前看,别回头”。就连沉寂多年的情景喜剧,也因为《鹊刀门传奇》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带着“放大镜”看《繁花》的网友,发现聚焦上世纪90年代,成就了好剧的“好巧”。若上世纪90年代是新旧碰撞的分水岭,那我们有幸看到分水岭上五彩斑斓的时代剖面。

搞外贸的汪小姐要做自己的码头,开日料店的玲子走出宝总的港湾,开了一辈子火车的王响要放下过去。

解构深刻,解锁多元,一直是影视创作进步的标志。

严肃文学也能成功推上荧屏,科幻、悬疑、职场、历史都能照顾到,是国剧努力挤掉水分,走向成熟的艰难探索。

无论《人世间》还是《繁花》,都完成了严肃文学向剧集市场的成功渗透。

当大众感觉到自己面前的严肃文学和多元题材不再寡淡无味,而是深刻和有趣,这种反馈的碰撞会把国剧创作拉向更高的水准、更先进的理念。

国剧在变,古早“大IP”一买,古偶一上,流量一聚,这种“偷懒公式”过时了。

观众的口味在变,审美在提升,需求在升级。而好的剧集带来的满足一定是高分辨率的,并不是简单的宏观上的起伏,而是在微观的世界里瞥见闻所未闻的维度和见所未见的纹理。

那种震撼,是当你某一天,在某种心情下,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一个遥远的场景,和某个时代某个人产生深度共鸣的惊喜。

在互联网渗透剧集产业链上中下游,《繁花》似的探索代表了“新物种”,是未知的、充满活力的鲶鱼,带来了更多影像语言和内容创作变现的丰富性和可能性。

旧模式失灵,新秩序建立,市场这么大,多来几条鲶鱼吧。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相关知识

《战国志》扶桑华服迎接全新天下,春日活动共赏繁华美景!
好书推荐 | 阅尽繁华,一生《繁花》
适合毕业寄语的短句(告别校园,迎接人生)
春深花盛,一起迎接夏日繁华
#繁花剧评#《繁花》剧评:当《繁花》变浮夸之后,就是王家卫也无能为力。
“繁花”再起波澜,来张园感受海派过大年
离别之花(告别伤感)
生如夏花 繁华满枝
电视剧《一路繁花相送》主题曲 炎亚纶最久的瞬间歌词介绍在哪听
告别游戏的伤感语句?

网址: 告别《繁花》,迎接繁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9803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形容短暂而又美好的成语(形容短暂
下一篇: 短暂繁荣后再次步入发展缓慢消沉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