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

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发生现状以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对未来的发生趋势进行了简单预测。简要描述了关于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外来有害生物生物入侵现状影响趋势

  1综述

  1.1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生物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1]。

  中国地域辽阔,栖息地类型繁多,生态系统多样,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很容易在中国找到适宜的生长繁殖地,这也使得中国较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生物入侵者制造的麻烦。“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经高达2000亿元。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生物入侵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一方面,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再者,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子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该国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最后,生物入侵还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困扰,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稳定。例如:豚草产生的花粉是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北京”枯草热“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1.2外来有害生物

  外来有害生物(Exotic pest)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生态环境,并对新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它是本地不存在的,从外地传入的,并对新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有害生物。在定义上与口前广泛使用的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有相似之处。[2]。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首先要明确外来物种的定义(Alien species)或者称非本地的(Non-native)、非土着的(Non- ind igenous)、外国的(foreign)、外地的(exotic)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3]。如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那么某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原来没有这个物种,是通过人为有意或者无意的从其它生态系统中引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就叫外来物种。但是,一旦这种外来物种在当地自己繁殖,形成对当地生态或者经济的破坏,这种物种可以称为外来入侵种,这是以生态系统来界定(据中国国家地理)。外来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种首先在概念的范围上就不同,外来有害生物是一类物种的总称,即所有的非本土的有害生物统称:而外来入侵种是具体到某个物种,其所指的是每一个非本土的入侵种。其次,外来有害生物带来的威胁可能是潜在的,也可能是已经造成的,即该外来物种即使未在当地形成自我繁殖的种群,其也可定义为外来有害生物。如当前检验检疫部门截获的非本地有害生物,如地中海实蝇、谷斑皮蠢、大豆疫病、假高粱等有害生物。而外来入侵种是指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并可自我维持,改变或威胁本地物种,这是外来入侵种与外来有害生物最大的区别。最后两个概念也有不同的含盖范围,外来入侵种是属于外来有害生物定义范围之内的,即外来有害生物包括外来入侵种(如图1)。根据外来物种入侵的”十分之一法则“(tens rule)[4],所有被引入的外来物种中,大约有10%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以自行繁殖,在可以自行繁殖的外来物种中又有大约10%能够造成生物灾害成为外来入侵种。但几乎所有的外来有害生物都是潜在的外来入侵种,其关键是该外来有害生物能否在新的生态体系中建立种群。

  2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东西5200km,南北5500km.跨越50个纬度和5个气候带,这种自然条件使我国很容易遭受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害。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尤其是近20年来,有意或无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导致了更多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本土生态系统的入侵,并产生了灾难性的结果。到底有多少外来生物传入我国,有多少己建立种群并造成危害,这些都是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Is)。本文将已查询到的从国(境)外传入我国的林业主要外来有害动物、有害微生物和有害植物发生危害情况简述如下。

  2.1有害动物

  2.1.1干木白蚁(Incisltelmes minor Hagen)

  原产美国加州南部西海岸,又名小楹白蚁。1937年一位乡绅由香港带回木箱将干木白蚁传入浙江宁海,并造成局部的严重危害。目前我国除浙江宁海外,上海、江苏等地也有分布。干木白蚁为木栖性白蚁,一般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的地方,主要筑巢于干燥的木材中,危害家具及房屋的木构件。受害的木材常被蛀食一空,只剩下外表一层很薄的皮壳,里面则充满了粉末及排泄物。所以对房屋建筑、树木、江河堤防及水库堤坝、铁道枕木、公路桥梁、电杆电缆、古代文物、图书资料、帐册收据、棉麻制品、贮藏粮物及农林作物等都构成威胁[3.6-8]。

  2. 1.2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llausmann)

  原产美国东部,1914年在山东、辽宁发现[a],在我国分布于天津、河北、辽宁、江苏、山东、云南[9],寄主有苹果属(Malus)、梨属(Pyrus)、山植属(Crataegus)、花揪属(Sorbus)、李属(Prunus)、桑属(Morus) ,榆属(Ulmus)等。苹果棉蚜是口前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若虫吸取寄主的枝干、果实和根系汁液,被害根部形成瘤状虫癣,影响寄主的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虫癣增大破裂后,易招致其它病虫的侵袭,加重对寄主的危害,直至寄主枯死,并能在果实的果粤、果洼内危害,造成结果推迟,果实质量、产量下降,使生产蒙受损失。

  2. 1.3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 sumurae Kuwana)

  原产日本,我国最早于1942年在辽宁省砌顶口老铁山首次发现,1950年在山东蜡山也发现该虫危害1101。布于辽宁、吉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地。寄主为马尾松(Pious massoniana),黑松(P. thunbergii )、赤松(P. densif Iota )、油松(P .tabulaeformis)、千头赤松(P. densifloracv. Lmbraculifera)、垂枝赤松(P. densifloravar pendula)、黄山松(P. taiwanensii)、黄松(P. thumbergii)、琉球松((P. luchuensis)等松属植物。日本松千蚜是松树枝干的重要害虫,老龄松树和4龄以下幼树及苗木均能受害,以5--15a生松树受害最重。主要以2龄若虫在阴面枝梢上危害,造成树干向阳面倾斜弯曲或枝条软化下垂、叶枯黄脱落、枝梢萎蔫,受害较久的松树树皮增厚、硬化、卷曲、翘裂,并易引起次期性虫害侵袭,发生危害后很快造成树木死亡,致使大面积松林枯死。

  2.1.4红脂大小蠢(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原产北关,于20世纪80年代随国际木材贸易传入我国,1998年秋在山西省阳城、沁水首次发现[II].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陕西。该虫主要危害油松,寄主树木包括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黄衫属(Pseudotsuga)、冷杉属(Abies)和落叶松属(Larix)的植物。红脂大小蠢主要危害树干墓部和根部,可导致几年生至几十年生的树木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在新鲜伐桩和伐木上危害尤其严重。

  2.1.5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

  原产北美,1979年在辽宁发现,现在我国分布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地[3]美国白蛾是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在我国已发生地区被害树木和植物也超过百种,主要危害糖械(Acersaccharum)、核桃揪(Jug]ans mandshuri ca)、桑树、樱花树(Prunusspp. )、杨(Poplus spp.)、柳树(Salix spp.) ,悬铃木(Platanusorlentails)、臭椿(Ailanthus a] tlssima)、枣树(Zlziphus jujuha)等多种阔叶树和果树。严重发生时,披株树叶大部分被吃光,形成大的网幕笼罩整个树冠,造成树木死亡或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果树受害后造成减产或不结实。

  2.2有害微生物

  2. 2. 1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原产美国,1982年在江苏发现[3],现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寄主有赤松、黑松、马尾松、黄松、海岸松(Pinus pinastet)、火炬松、湿地松、琉球松、白皮松(P.bungean )等松属植物。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移动,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最后核株枯死。

  2.2. 2松疙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原产欧洲〔12],1958年在辽宁省本溪县发现此病[13],分布于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是多种五针松的危险性病害,寄主有红松(Pinus koraiensis)、新疆五针松((P .  sibirica)、华山松((P .armandi)、乔松扭gri ffi thi i)、堰松(P. p umila),主要危害幼苗和20 a生幼树的枝干部位。感病红松当年松针长度减少30%,变灰绿色无光泽,绝对干重减少27%,主梢生长量减少82%-94%,树高仅为健康株的4/ 5- 3/ 5; 3-5 a后干枯,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

  2.2. 3杨树花叶病毒(PoplanWosaic Virus)

  最早报道在保加利亚发生,我国于1972年从意大利引进杨树插条时随之传入叫,目前该病在全国呈下降趋势,现分布于山东、河南、湖南、甘肃等地。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病后很难防治。寄主有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念珠杨(P. deltoides ssp.Afoni ll fera )、黑杨(P.  nigra )、莱比锡杨(P .  canadensiscv. -Leipzig.)、健杨(P. canadensi scv)等。该病初期于6月七、中旬在有病植株下部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常聚集为不规则少量橘黄色斑点,至9月份,从下部到中上部叶片呈明显症状,边缘褪色发焦,沿叶脉为晕状,叶脉透明,叶片上小支脉出现橘黄色线纹,主脉和侧脉出现坏死斑,叶片较正常叶短1/ 2,且氮、磷、钾含量明显降低,叶柄也有坏死斑,严重发病的植株木材比重和强度降低,木材结构也发生异常,树木明显生长不良。

  2.3有害植物

  2. 3. 1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原产中美洲,1935年在云南发现,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3].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茎紫色,叶对生。它能够分泌化感物质,排挤邻近多种植物,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2.3.2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

  原产中美洲,1934年在云南发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3]丛生型的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达3-7 m,瘦果能借冠毛随风传播,而成熟季节恰值干燥多风的旱季,故扩散、蔓延迅速,种子的休眠期很短,在土壤中不能长久存活。叶有毒,含香豆素,用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起泡,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能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

  2.3. 3大米草(Spart ina angl ica C. E. Hubb.)

  原产英国,是互花米草(S. alterniflora)和一种欧洲米草(S.Maritime)的杂交种,是宿根性草本植物。1963年我国在江苏海滨引进试种,在以后的20a中得到发展,从辽宁锦西向南达广西海滩均有生长。该种分m力和繁殖力强,种群密度高,群落生物量大,在许多地区对护滩固岸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在原引种地以外地段滋生蔓延,形成优势种群,排挤其它植物,构成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危害叫。

  3.外来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及防治措施

  3.1发展特点与趋势

  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播扩散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入侵频率逐步加大,在上述31种外来有害生物中,20世纪80年代之前入侵12种,之后入侵19种,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和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大量引进种苗用于造林的同时传入了有害生物,其中比较重要的种类有松突圆蚜、湿地松粉蚜、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蠢、松针褐斑病、杨树花叶病毒等,尤其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美化生活环境、城乡绿化的同时,有害生物随观赏树木、花卉的引进而传入,代表性的种类有紫茎泽兰等;二是传播扩散速度快,一些种类不仅在侵入点附近扩散,而且能跨省区、跳跃式传播,新的疫情不断出现:三是一些在原产地危害并不很严重的有害生物传入我国以后危害明显。如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蠢[15]等传入我国后危害比原产地严重。就我国现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危害情况看,都尚未达到饱和期,其传播扩一散的潜力巨大[16]。

  3.2防治措施

  随着保护生态环境、巩固绿化成果的任务日趋艰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必须更加引起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要站在为全国林业跨越式发展和生态建设大局保驾护航的高度,研究外来有害生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侵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法制建设,立进境植物及其产品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早期预警体系,对已入侵的外来有害生物予以治理,密切国内外合作,做好宜传培训工作,坚决扭转外来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15]。具体的,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管理,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引种审批和监管程序,常年对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实施监测,持续进行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治理工程,加强协调配合,创造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良好氛围,制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预案等等。

  参考文献

  [1]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李伟丰,外来有害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l ScilBull 2007, 13 (2):81一83.

  [3]李振宇,解众,中国外来入侵种,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 Williamson 1996 Biological Invasions) Chapm an&Hall 244.

  [5〕李娟,胡学兵,我国主要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种类简述,ForestPest and Disease Mar. 2005 No. 2.

  [6]陈尧,吴建国。我国城市建设与白蚁种群变化、种群数量变动关系综述[J].白蚁科技,1994, 11(3):16- 21.

  [7] Cabrera B J, Schef frahn R H. Featured Creatures [M]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1.

  [8] Grace J K, Cutt en G M, Schef frahn R H, etal. First infestation  by Incisiter mes minor of a Canadian building(Isoptera: Kalot ermitidae)[J].Sociobiology, 1991(18):299- 304.

  [9〕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0]高峻崇,山广茂,任立伟,等。日本松干蚜防治技术综述【J].吉林林业科技,2003,于2(2):16- 19.

  [11]苗振旺,张钟宁,王培新,等。外来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蠢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J].昆虫学报,2004, 47(3):360- 364.

  [12」曾大鹏。中国进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病害[u].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14〕张征云,李小宁,孙贻超等。盐生植物大米草在我国滩涂引入后的利弊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 16 (6):38 -39.

  [15〕吴坚。我国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科技导报,2004,  (4):41一44.

  [16」周茂建,赵宇翔,李永成,李娟。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趋势分析。植物检疫。Vol. 21 No. 2.

相关知识

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
邱县农业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贵州外来物种入侵的种类、危害、防治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乌鲁木齐对花卉市场开展外来有害生物检疫检查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园林有害生物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生物在临海的发生与防治研究现状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杨凌示范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商榷——以林业有害生物为例
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网址: 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99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植物界的杀手-
下一篇: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防范外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