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有很多写作技法,其中也包括意象叠加。意象是指主观情感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艺术形象,如山川、草木、风雨、雷电等,由于注入了作者的情感,便显得更有深意。比如黄庭坚描写仕途坎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还有柳永描述离情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短短两句融合了很多景物,让人回味无穷。
>意象叠加又称为列锦,可以创造意境,引发读者进行再创作的想象,从而更好地解读诗作。比如,孟浩然抒写寂寞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秋日登高见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优秀的诗词一定会留白,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有时又故意跳跃,达到简洁的效果。下面精选十首意象叠加的古诗词,欢迎补充。
>1、西江月·咏梅 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赏析: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丰富的意象叠加,衬托出梅花开放,鲜艳迷人。
>2、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却凝练而并不简陋。
>3、商山早行 唐代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历代传诵的名句,其中未用一个动词,只罗列了六个具体事物,这一连串的描述性意象叠加在一起,突出了秋季早行的特征,读者便能领悟到此诗含而不露的意境,以及游子在凌晨路上凄冷、寂寥的感受。
>4、于中好 清代:纳兰性德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赏析:上片意象叠加,叙述了三层意思,首先是寒云秋深,北雁南飞,犹怨归迟;其次雁去自由,人困藩篱,有家难回;最后再递进一层,瘦马关山,西风扑鬓,人归无期。
>5、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赏析:作者把一到十的十个汉字同小路、云烟、山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朴实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6、风入松 元代: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赏析:“杏花春雨江南”,仅仅六个字,却有三个意象叠加,仿佛看到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诗人未加任何形容词,白描笔法,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7、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独夜舟”是诗眼,用细草微风、星空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五个意象去烘托,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8、书愤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颔联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9、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代: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赏析:“星河秋一雁”,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寂寥,“一雁”孤独,“秋”夜清冷,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10、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千里江南,黄莺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村庄、依山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多个意象的叠加,立刻令人心旌摇荡。
相关知识
十首意象叠加的古诗词,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带秋字的古诗词100首 含秋字的诗词大全 秋字飞花令100句
秋渐浓,景如诗 最“秋意盎然”的104句古诗词
秋思·乌柏微丹菊渐开
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
描写秋风的诗句(595句)
飞花令“秋”的诗句100首,含“秋”字的诗句大全
宋代刘克庄“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名句意思全解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正式汇总.ppt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正式详解.ppt免费全文阅读
网址: 十首意象叠加的古诗词,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13949.html
上一篇: 古诗词中常见意境及如何分析诗歌的 |
下一篇: 【以古鉴今.诗与远方】NO.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