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山地玫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山地玫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山地玫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花卉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花卉不仅在美化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食用花卉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食用玫瑰在贵州各地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营养价值,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和掌握食用玫瑰的病虫害情况,对惠水高镇花卉基地食用玫瑰的病虫害以及害虫天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病虫害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案,为探讨花卉病虫害有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在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惠水县高镇花卉种植基地,不定期调查玫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集害虫和天敌标本进行鉴定,根据病害为害特点和症状确定病害种类。

2 调查结果

2.1 主要害虫种类

通过调查,主要的害虫如表 1 所示,其中蓟马在玫瑰生长的季节都有为害,发生时间最长,为害最严重。

表 1 主要害虫种类


2.2 主要害虫的为害特点

2.2.1 蓟马。蓟马现在成为玫瑰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锉吸花卉嫩梢、嫩 (茎)叶、花的汁液。被害嫩叶皱缩、畸形,形成斑枯,影响正常光合作用。被害花瓣褪色、皱缩、扭曲,并能引起花蕾脱落,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2.2.2 蚜虫。主要以成蚜、若蚜为害,常群集于新梢、嫩叶、花梗及花蕾上刺吸汁液,抑制新梢的伸长和嫩叶伸展;展叶开花后,继续为害可使叶片卷缩、枯黄,甚至使花朵提早干枯脱落;并会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及观赏。蚜虫为害时分泌的油状蜜露,会导致霉菌滋生,诱发煤污病,甚至还可传播病毒病。

2.2.3 叶螨。以成螨、若螨和幼螨为害,刺吸寄主叶片、枝梢、萼片等幼嫩组织的汁液,受害初期呈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叶卷曲、枯黄。叶螨数量多时有丝网。

2.2.4 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咀嚼取食花蕾和叶片,低龄幼虫常聚集为害,可在叶片或花蕾上发现有 4~6 头取食为害,3 龄幼虫后,由于食量的增加,严重危害植株叶片或花蕾,导致被取食叶片仅剩枝条,或花蕾被啃食过半,也发现斜纹夜蛾幼虫在花蕾中蛀食为害,严重影响花卉的生长及观赏价值。

2.2.5 蔷薇叶蜂。初孵幼虫数十头甚至上百余头,聚集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甚至将嫩叶吃光,仅剩较粗的主脉,致使植株叶残花疏;雌虫卵产于枝梢、致枝梢枯死,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质量。

2.2.6 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刺吸植物汁液,引起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干枯,严重为害时引起煤污病。

2.2.7 白星花金龟。成虫啃食叶、芽、花蕾等,影响玫瑰的观赏价值。幼虫为害根部。

2.3 主要病害种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有性阶段为蔷薇单丝壳菌Sphaerotheca pannsa ,无性阶段为白粉孢 OidiumLeuco-conium )、黑斑病(蔷薇双壳菌 Diplocarpon rosae )、炭疽病(胶孢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霜霉病(蔷薇霜霉菌 Peronospora sporsa )、灰霉病(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锈病等(病原物有 3 个种,即短尖多胞锈菌 Phragmidium mucronatum 、蔷薇多胞锈菌 P. rosae-multiflora e 和多胞锈菌 P. rosaerugosae )。

2.4 主要病害的为害特点

2.4.1 玫瑰白粉病。侵染叶片、花器、嫩梢等。染病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黄斑,以后叶背面出现白斑,并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状。严重时白斑互相连接成片。嫩梢卷曲,皱缩。花蕾表面布满白粉,花朵畸形。叶柄及皮刺上白粉层较厚,引起植株落叶,影响花蕾的生长和开放。

2.4.2 玫瑰黑斑病。主要侵染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初发时叶片上呈大小不等的黑斑,病斑角质层下有辐射状褐色菌丝线和小黑点(分生孢子盘)。后扩大并呈黄褐色(或暗紫色),后期变为灰褐色,严重时新梢枯死,整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剩枝干。

2.4.3 炭疽病。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受害部呈近圆形斑,深褐色边缘,中间呈褐色至浅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间变为灰色,病斑边缘具轮纹状晕圈,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着生黑色小颗粒及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2.4.4 锈病。锈病可为害植株地上部分所有绿色器官,主要为害叶片和芽。发病部位有桔红色的孢子堆,病斑呈粉末状,夏孢子发芽感染的适宜温度为 18~23 ℃,24℃以上开始减少感染,27℃以上时停止感染。

2.4.5 霜霉病。侵染叶片、新梢和花器。初期叶上出现不规则形的淡绿色斑块,后扩大呈黄褐色和暗紫色,最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渐次扩大蔓延到健康的组织,无明显界限。在潮湿天气下,病叶背面可见到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与病叶上的相似,但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腐败枯死。

2.4.6 灰霉病。主要侵染花、花蕾和嫩茎。该病在叶缘和叶尖发生时,初期为水渍状浅褐色斑点,光滑稍有凹陷,后扩大腐烂。花蕾发病,病斑灰黑色,可阻止花开放,病蕾变褐枯死。花受侵害时,部分花瓣变褐色皱缩、腐败。灰霉病菌也可侵害折花之后的枝端,黑色的病部可以从侵染点下延到数厘米。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灰色霉层可覆盖侵染部位。

2.5 主要天敌

调查到小型害虫的天敌较多,主要有小花蝽、草蛉、异色瓢虫等。小花蝽主要捕食蓟马、蚜虫、粉虱、害螨、鳞翅目害虫卵及低龄幼虫。草蛉幼虫主要捕食蚜虫、害螨。瓢虫主要捕食蓟马、蚜虫、粉虱、害螨。

3 防治关键技术

玫瑰重要病虫害的防治要采取强化冬季控制,实时种群监测,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防控技术体系。

3.1 冬季控制

冬季控制是防治效益较高的阶段,斜纹夜蛾和叶蜂类害虫均是在土壤中越冬,所以可采取冬春季翻动植株周围土壤,暴露越冬害虫,有助于减少虫源。冬季控制主要针对越冬保护地中的土壤进行处理,以有效地控制越冬种群数量。

3.2 实时种群监测

可以利用蓟马、蚜虫及粉虱对颜色的趋性,在田间设置一定数量的有色粘虫板,当粘虫板上诱集的害虫超过一定数量后,应喷洒高效低毒药剂。

3.3 多种农业措施相结合

及时清理不成商品的花朵并集中销毁可以有效地减少田间蓟马种群数量。对于已感染病害的植物,及时对病苗进行剪枝集中处理,避免病菌扩散。定期清理植物周围杂草,保证植物环境通风,有助于降低病害的传播。田间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起多种病害暴发,所以应合理浇灌,及时排除积水,减少病害发病几率。西花蓟马在土中化蛹,应结合栽培措施采取深耕土壤,尽量降低蓟马的种群基数。此外,使用土壤改良剂,利用植物的生长,提高对病虫害的抗性。

3.4 强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

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可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种群数量,通过蓝色粘虫板(添加蓟马诱芯)诱集,释放小花蝽等天敌,能很好控制蓟马的为害。

3.5 合理施药

在病虫害暴发之际,喷洒高效低毒药剂进行控制。

4 讨论

在玫瑰的生产过程中,有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单一的防治措施很难有效地控制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 。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玫瑰病虫害的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在防治病虫害时,要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如蓟马有极强的趋花性,由于花粉和花蜜对西花蓟马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开花前或花采摘后控制蓟马的种群数量,对整个生长季节蓟马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控制效果。

植物的生理病害也是影响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当植物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易造成植物生理病害,导致植物抗病和抗虫能力降低,加速了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除了正常施肥以外,根据植物生长状态,可适当施加叶面肥,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


相关知识

调查校园植物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
惠州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及持续控制对策
春季常见木本观花植物种类及病虫害防控调查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方案.docx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茶园杂草的种类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园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新疆南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药用植物金银花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

网址: 山地玫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14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
下一篇: 如何做好台风强降雨后农作物重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