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边疆:用关爱点亮童心,以交流凝聚守边力量
7月14日至16日,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师生在院长席林带领下,赴德宏州盈江县昔马镇、瑞丽市弄岛镇开展为期三天的“行走·融边·筑师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教育帮扶、心理团辅、文艺巡演、民族团结活动等形式,将思政课堂延伸至边疆一线,让青年学子在为边疆儿童送去关爱、搭建亲子交流桥梁的实践中,读懂“家庭稳则边疆稳”的深意,用教育温情筑牢守边根基。
在昔马镇华侨中心小学,志愿者为93名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团辅、绘本阅读等课程,“亲子沟通班会课”搭建起情感桥梁,通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长讲解“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家长多方面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弄岛镇文化广场上,师生与当地文艺队联袂演出《哈尼宝贝》《仔傣泼水》等节目,以歌舞串联民族情谊,《爱与成长的故事》以音乐绘本剧为载体,立足儿童视角,生动展现个人与集体的紧密关联,引导孩子们理解“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国家”的深刻内涵。志愿者段晓娟表示:“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正是对‘守护家乡’最真挚的向往。”
▲图为活动现场 朱梓冉 摄
融边聚力:校地共筑稳边教育屏障
活动中,学院联合西南大学专家及昔马镇、弄岛镇党委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教育稳边”主题共商长效帮扶机制。自2018年以来,学院已累计派出300余名师生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今年新增的“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和教育调研项目进一步精准对接“边民所需、教育所能”。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学敏教授评价:“这种‘高校+地方’联动模式,使教育成为稳边固边的‘隐形纽带’。”
▲图为会议现场 朱梓冉 摄
席林表示,为深化本次活动效果,团队将留下24名驻村志愿者开展为期15天的活动。在绘本疗愈中融入边疆故事、作业辅导时讲解守边事迹、兴趣课堂上浸润优秀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厚植文化自信。后续活动将惠及260余名儿童,志愿者将与边境派出所、关工委共建“暑期监护安全网”,既为孩子们提供关爱保障,更强化其责任意识。当地家长们坦言:“大学生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孩子守护家乡的重要性,这比什么都珍贵。”
▲图为活动现场 朱梓冉 摄
淬炼师魂:以教育初心夯实边疆根基
在3天行程中,志愿者们走进边境村寨,在民族团结打跳中感受“手足相亲”的力量,在界碑旁聆听守边人故事,深刻体会“教育兴则边疆稳”的内涵。席林说:“行走的思政课让师范生深刻认识到,边疆的讲台就是守边的阵地,培育‘爱家乡、守家国’的下一代,正是为稳边固边筑牢根基。”
▲图为活动现场 朱梓冉 摄
从昔马镇到弄岛镇,200余公里的边疆行,不仅是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以教育力量厚植稳边根基的具体体现。席林表示,学院将持续推进校地合作,让更多青年学子以教育为笔,在边疆孩子心中播撒“守土有责”的种子,让民族团结之花与守边信念共同绽放,为稳边固边、教育强国建设书写师范人的担当答卷。
来源 | 教育学院 林云芸 朱梓
排版 | 高悦思
校对 | 李秀源
初审 | 赵兴灿 顾绍蓉
终审 | 施春朝
相关知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艺路生花”筑梦教育实践团赴阳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星火赴凉山 筑梦布树村——“星火”筑“红心”教育实践团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实践纪实
文华学子三下乡:汇聚青春力量,筑梦乡村振兴
“读懂中国·行走的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暨优质实践基地答辩会顺利举办
外国语学院“语爱童行、乡行筑梦” 实践队开展关爱困境儿童主题实践活动
李丹丹:坚定信仰 培根铸魂 用胡杨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展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弘扬五四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
石榴籽儿心连心 同心共筑中华梦
弘扬五四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展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网址: 保院新闻|青春筑梦边疆 思政花开边陲——教育学院开展“行走·融边·筑师魂”三下乡实践活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16916.html
上一篇: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育实 |
下一篇: 学院“振兴行,川乡情”实践队赴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