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山南治沙防沙显成效 黄沙荒漠变宜居家园

山南治沙防沙显成效 黄沙荒漠变宜居家园

山南治沙防沙显成效 黄沙荒漠变宜居家园

来源:中国网

2021-08-24 18:06:18

        原标题:山南治沙防沙显成效 黄沙荒漠变宜居家园

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内的防沙网格。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国网讯(记者 郑亮)“举头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这句话曾经是西藏山南市扎囊县风沙肆虐的真实写照。山南市扎囊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海拔在3550~3600米之间,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这里植被稀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西藏严重沙化土地的集中分布区之一。流沙从山地到河漫滩分别以爬升沙丘、网状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新月形沙丘等多形态存在。

为了彻底治沙防沙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自2005年以来,山南市在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防沙治沙面积4.8万余亩。建成综合生态环境监测场、安装小型气象站1处。随着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治沙技术向多元化发展,沙化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示范区采用乔灌草混合搭配模式治理流动沙地,植被覆盖度达75.1%,而且能够自然更新繁育,形成了稳定的固沙植物群落。示范区成功引种桑树、砂生槐、大果沙棘、沙米、枸杞、牡丹和芍药等具有药用、饲料、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固沙植物,以及兼具饲用价值的白草、固沙草、沙打旺、花棒、沙蒿、藏沙蒿等,具有编织作用的沙柳、旱柳、杞柳、细叶红柳等,为沙产业开发提供了优势备选植物种质资源。 通过15年的建设,示范区流动沙丘面积减少75%以上,沙尘气候明显减弱,连续6年无沙尘暴记录。

目前山南在雅江北岸沙地区域建成了万亩苗圃基地、千亩经果林、千亩甘草基地、百亩车厘子基地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在防沙治沙的同时形成了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等多元生态产业扶贫体系,探索出了“生态化治沙,产业化扶贫”的新模式。通过引导示范区周边农牧民参与重点国土绿化、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建设,让周边农牧民得到劳动就业机会并增加现金收入。引进亿利资源、蒙草生态、江平生物等企业,采取生态治沙+产业发展+带动增收的模式,在雅江北岸实施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甘草基地等项目建设,带动就业1432人,人均增收9000元,真正将黄沙荒漠变成宜居家园、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探索实践出了沙生植物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同时,也为防沙治沙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根据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的环境特点,示范区内采取了丘间地造林、沙丘上实施沙障、沙障内栽植固沙植物和点播沙生植物种子、封沙育草的方式治沙。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示范区内对山坡沙地坡度大、种子位移严重问题,采取沿等高线人工踩脚回头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示范区内采用草方格、树枝方格、砾石方格、尼龙网方格沙障和砾石压沙等机械防风固沙措施,同时还采用了前挡后拉固底削顶、片林防风固沙、乔木防护林带、多用途桑防风固沙、灌木林防风固沙、乔灌草相结合等生物防风固沙措施。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示范区种植沙生植物种类达14科27属34个种,成功试种推广花棒、柠条、沙柳、籽蒿、油蒿、梭梭、枸杞、沙打旺等引进沙生植物先锋树种。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为了配合示范区防沙治沙,近年来山南市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完成义务植树面积7.54万亩,栽植苗木445.93万株。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责任编辑:陈莉辉

相关知识

山南治沙防沙显成效 黄沙荒漠变宜居家园
绿染黄沙护绿洲——记全国治沙防沙先进集体金川区林业和草原局
戈壁滩蝶变花果园 张掖高台何以“沙”出重围
世界防沙治沙的“中国经验”
从黄沙围城到森林城市 陕西榆林“绘制”治沙新奇迹
腾格里沙漠的“锁边”智慧——内蒙古努力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系列报道之四
从“风沙口”到“绿屏障”——高台县北部滩“点沙成绿”的生态逆袭
#深度#防沙治沙植物优良品种推荐
【央广时评】科学防沙治沙 久久为功筑牢“三北”绿色长城
绿影逐沙行,共创防沙治沙新奇迹

网址: 山南治沙防沙显成效 黄沙荒漠变宜居家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04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记者实地探访蚂蚁森林:一棵树如何
下一篇: “绿色长城”崛起库布其沙漠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