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福建泉州湾开展了刈割+机耕船方法(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Sparrtina alterniflora)试验,调查了该法治理互花米草的效果,并对互花米草治理迹地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监测,为互花米草治理迹地的再利用提供依据.2006年7月初对互花米草进行刈割,待其新萌生株生长至10~15 cm后,用机耕船对滩涂进行高强度耕作,以充分破坏其根系,其后,如仍有零星新萌牛株,则用人工踩踏使其深埋淤泥之中.近一年多的治理效果监测表明,该法治理迹地在第二年以后没有发现新萌生植株,治理效果理想;与未治理互花米草的草滩相比,治理一个月后,治理迹地的土壤容重减小了21.2%~23.5%,之后,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但在治理后一年...
关键词:
刈割+机耕船方法互花米草治理滩涂性状
分类号:
Q143(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资助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06BAD03A1903 ) 国家948项目 ( 2005-4-072006-4-44 )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前期研究项目 ( 2005YZ1002 )
在线出版日期:
2009-03-13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5 ( 526-530 )
英文信息
相关知识
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及其对滩涂土壤性状影响研究
闽南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物替代治理技术研究
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方法
互花米草的生态效果及其治理探讨
互花米草入侵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刈割+水淹治理互花米草技术对湿地土壤性状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一种互花米草防控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治理互花米草修复湿地生态保护滩涂水鸟
浙江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长性状对土壤化学因子的响应
网址: 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及其对滩涂土壤性状影响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0483.html
| 上一篇: 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少 |
下一篇: 平和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平和县花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