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闽南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物替代治理技术研究

闽南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物替代治理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闽南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物替代治理技术研究

陈振忠   开通知网号

【摘要】:通过采用不同的林地处理方式和红树林树种组成,对闽南东山湾北岸滩涂互花米草进行生物替代治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切割、深翻的方法对互花米草滩涂进行处理,然后加大密度种植无瓣海桑、拉贡木等速生红树植物,并及时割草抚育,抑制和控制互花米草再生长,红树林种植18个月后郁闭度0.6以上,互花米草因被红树林遮挡而逐渐衰败。这是种植红树林生物替代互花米草的最佳治理方案。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宝华;韩广轩;入侵植物互花米草防治:理念、技术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年12期 2 邵银龙;陈珊;杨东;钱爱国;郦建锋;温宇;唐虹;蒋永参;孙元敏;汤坤贤;中国大陆互花米草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防控措施[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03期 3 蒙宽宏;倪章华;何丛颖;李璠;王吉涛;表层地温对植物替代互花米草措施的响应[J];林业科技;2022年05期 4 高施楠;何诗甜;刘淑桐;赵鸿飞;袁永革;李钧敏;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本土红树植物秋茄的化感效应[J];杂草学报;2021年02期 5 程彬彬;刘长娥;原源;基于文献信息分析的互花米草危害与防控措施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20年03期 6 谢宝华;韩广轩;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8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晓敏;福建省引种的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的种群特征及生态影响分析[D];厦门大学;2020年 2 杨霞;粗毛牛膝菊的入侵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年 3 胡小英;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及生理响应[D];沈阳大学;201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管伟;谷兴华;廖宝文;张留恩;苗期无瓣海桑与互花米草的营养竞争关系研究[J];生态科学;2012年05期 2 李静;田广红;彭少麟;杨雄邦;陈蕾伊;曾艳;刘文辉;何克宏;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群落土壤化感作用比较[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3 张苏玮;漳浦县无瓣海桑引种栽培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5期 4 谷兴华;廖宝文;朱宁华;管伟;遮荫对互花米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0年03期 5 管伟;廖宝文;邱凤英;谷兴华;韩静;田广红;杨雄邦;利用无瓣海桑控制入侵种互花米草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6 谭芳林;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及其对滩涂土壤性状影响研究[J];湿地科学;2008年04期 7 唐国玲;沈禄恒;翁伟花;章家恩;廖宝文;刘金苓;滕兴顺;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效果[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张苏玮;闽南无瓣海桑苗木培育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07年01期 9 王智晨;张亦默;潘晓云;马志军;陈家宽;李博;冬季火烧与收割对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生长与繁殖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博文;红树植物秋茄治理互花米草的生态效应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2 王君;互花米草危害福建的风险分析与生态经济损失评估[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忠;闽南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物替代治理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14期 2 杜文琴;马丽娜;刘建;张秋芳;郑雪芳;红树林区内互花米草防除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3期 3 刘亚军;郑秋燕;郭玉清;汲珊珊;陈建春;李军;刘爱原;厦门滨海湿地红树林资源与互花米草入侵分布[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2期 4 陈秋夏;杨升;王金旺;刘星;郑坚;邓瑞娟;浙江红树林发展历程及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9年07期 5 王文卿;张林;张雅棉;王瑁;红树林退塘还林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2期 6 万本清;霞浦县红树林建设技术及影响因素初析[J];绿色科技;2018年17期 7 范航清;王文卿;中国红树林保育的若干重要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8 陈志明;浙南茅埏岛红树林种植与滩涂生态系统修复[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04期 9 高聘荣,龙耀红树林保护的法律适用之分析[J];森林公安;2002年02期 10 武增宏;红树林[J];环境;202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华美;治理互花米草营造红树林修复湿地生态[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宜辉;黄冠闽;方清;王文卿;陈鹭真;林光辉;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相互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乔民;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的影响[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乔民;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标再讨论[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吴华;防城港新地红树林海洋生态实验园区与您共同保护红树林[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林鹏;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董楚扬;咏红树林[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8 林石狮;余意;罗连;沈如江;徐华林;廖文波;低温对珠三角地区红树林影响初探——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9 陈清华;程琪;赵蒙蒙;钟超;徐敏;我国红树林生态修复现状研究[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9年 10 廖培钧;黄生;马来半岛是红树林遗传隔离的地理分界线[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明明;1973~2013年中国红树林动态变化遥感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2 单家林;海南红树林植物区系与耐盐生物学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3 蒋云霞;基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资源研发的宏基因组学平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冰冰;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闽江河口湿地氮生物循环过程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 5 杨丹;红树林沉积物中铬污染风险评估和含铁矿物磁性特征的研究[D];厦门大学;2020年 6 刘文文;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在入侵地和原产地沿纬度梯度的适应进化[D];厦门大学;2019年 7 刘浦东;种间竞争条件下互花米草光谱特征分析及叶绿素含量反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刘明月;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遥感监测及变化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年 9 饶清华;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生物循环特征及其生态风险[D];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 10 冯建祥;互花米草入侵和利用本土红树植物防控情境下红树林湿地食物网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天树;基于自然机制的红树林修复规划数字营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 2 徐慧鹏;广西典型红树林沉积与碳埋藏特征及其扩张历史研究[D];广西大学;2020年 3 王丽香;海南红树林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4 吴培强;近20年来我国红树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王武霞;南海沿岸红树林30年时空变化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6 于祥;基于神经网络红树林景观特性的遥感获取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7 伍淑婕;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谢瑞红;海南岛红树林资源与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9 易杰良;广西红树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年 10 董怡超;基于深度学习的红树林检测与趋势预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青;身陷危机的“海岸卫士”急盼呵护[N];科技日报;2018年 2 记者 刘联;抵御“入侵者” 助长红树林[N];珠海特区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施力维 甘凌峰 通讯员 吴初平;红树林的“北进计划”[N];浙江日报;2020年 4 本报记者 蓝瑜萍 冯雪珠;修复红树林 为何要坚持[N];福州日报;2024年 5 记者 张华迎;福州罗源:护好红树林 渔村奔富忙[N];经济参考报;2024年 6 本报记者 张文奎;共同守护万亩红树林[N];闽东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王雅婧;守护“海上森林”[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年 8 本报记者 祝桂峰;修复红树林 筑牢绿屏障[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许妍敏;雷州:17000亩人工红树林成新景观[N];广东建设报;2008年 10 记者 苑伟斌;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在深开幕[N];深圳商报;2023年

相关知识

沿海滩涂湿地的烦恼——互花米草
福建沿海滩涂遭遇“互花米草烦恼” 清理难度凸显
互花米草已成为我国沿海危害严重的恶性入侵植物!加快对环渤海地区互花米草治理的建议答复
一种生物替代控制外来种互花米草的方法
治理互花米草修复湿地生态保护滩涂水鸟
揭榜挂帅,锁定入侵者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
治理互花米草营造红树林修复湿地生态
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人民政协网

网址: 闽南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物替代治理技术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947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马鹿花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下一篇: 我省28个项目喜获第十届梁希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