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江西乐平补齐水环境短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江西乐平补齐水环境短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河清景美的乐安河。 朱东海摄

连月来,在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高桥村沃博生态园内,紫薇和各种药花浓淡相宜,无花果飘香沁人心脾,前来赏景的游人络绎不绝。很难想象,数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红土山,广袤农田和鱼塘散落在河湾中,周边村民饱受污水困扰。

美丽蝶变始于乐平市做实一系列“水文章”之后。“美了环境,清了河道,肥了田地,更鼓了腰包。”高桥村村民徐有亮由衷地感慨。

高桥村的“新生”只是乐平市开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依托近年来大力实施的农村水环境整治,焕然一新的乡村水景唤醒了大家记忆里的乡愁,河流奔涌浇灌出期盼中的“产业之花”。

补齐水环境短板,回应群众关切

“江南菜乡”乐平市气候温和,土肥水丰,7条支流汇入乐安河。

因水而兴,也曾受困于水。乐平市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易发;受制于规划滞后、保护意识薄弱等因素,一度经历了沟河淤积、水体污染、杂草丛生的阵痛。面对难题,如何保障水安全,维护水环境,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乐平市从农村河道短板切入,主动回应群众的殷切期盼。

2016年底,乐平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全市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并将其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2020年9月,以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为契机,景泰涌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速。补污水管网建设短板、清污分流、清除底泥……

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加速推进。

河道是农村水环境的重要载体,解决沟河淤积问题既能强化农村防洪排涝薄弱环节,也有利于实现“路通、岸绿、截污、水清”的整治目标。对此,乐平市改变以往单一疏浚河道的方式,打出疏浚、连通、控排、清洁的系列“组合拳”。

“乐平对症下药,细化农村河道治污标准,推行集中连片、整村整治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乐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彭建飞说。

控源截污、生态清淤工程固然重要,但管护非一日之功。乐平市治管并举,积极探索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

除了工程整治,根据全市黑臭水体整治综合部署,一系列治水举措也在“一河七水”落实。为从根本上改善提升市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乐平市统筹谋划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标本兼治破困局。

设置三级河长60名,利用河长APP实施河涌监管,推行全天候、常态化保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今年以来,三级河长累计巡河8053人次。

在化工工业园区,投资8000万元实施园区“一企一管” 污水管网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推行渠长制,园区企业实现联网在线监控。

天新药业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干熄焦发电项目,投资两亿元建设固废处理分厂,今年又投资32亿元开工建设占地700亩的天新维生素科技园项目,预计新增产能上万吨,新增利税10亿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清理“散乱污”企业79家,园区企业排污管网转至地面。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有效治理加上长效管护,断头渠、淤塞河流动起来了,百姓不再为水所困。南内河由“龙须沟”变身美丽的景观河,实现了历史性反转。众多河流、溪塘、沟渠纷纷告别“脏乱差”的历史。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乐平乡村渐次展开。

实现产业突围,赋能乡村振兴

如今的乐平美景妆点,叠翠流金。

走进坐落在国家森林公园内、由官庄河环绕的段家村,可以看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青石古道风貌,静谧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今年64岁的段林海依托自家屋宅在村里开起了农家菜馆。晌午时分,他与老伴忙着烹制农家菜迎客。“节假日从城里来看油菜花海、古战壕、钟山古桥的游客挺多,备足饭菜不吃亏。”临街开业两年多,老两口靠经营餐馆年收入逾4万元。

腰包渐鼓得益于段家村多年来开展的水环境整治。“段家村是‘钟山聚秀’千年古村,以水为魂,以绿为基,河道疏浚全民参与,舍得资金投入,并将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理念融合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时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村支书江长青说。

背靠优美的生态环境,依托文化资源禀赋,段家村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各种农家乐、民宿、开心农场办得红红火火。

守住“绿水青山”,收获“聚宝翠盆”。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兴起,乐平市以生态为经、文化为纬,筑巢引凤,湿地公园、田园花海、观光度假、绿色康养等大型文旅项目纷至沓来。

后港镇磻溪村一边靠山、一面临水,昔日曾是一片荒芜。“上游有养猪场,阵阵恶臭味常扑面袭来。又黑又脏的河流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树叶,村民吃饭都关门闭窗。”村支书王光文记忆犹新。

乐平市相关部门通过积极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保护周边水域,显著改善水环境,为“四季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注入活性生态基因。

经过多年建设,如今这里已引进外资建成节水科技生态园,成功打造覆盖8个自然村、占地4平方公里的磻溪河七彩田园综合体,以磻溪河风光带、新206国道为纽带,构建集乡村休闲、养老养生、文化创意、民俗美食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

随着家门口的风景成为富民产业,“四季花海”景区周边村民积极投入到花卉种植和景区各项服务中。依托生态产业链条的拉长,越来越多的农户找准了“服水土”的致富路。

坐落在乐平市城东南面的莲湖洲,也有多个大型旅游项目落地。钟店社区农民王万林投资开发了“桃花岛”度假区,规划种植了百亩桃花、百亩桑椹和50亩鸡心李,夏季套种麒麟瓜,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通过轮渡进岛体验农事。

从北郊“磻溪花海”到域南沃博康养生态园,一系列生动实践充分诠释了生态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乐平市在绿色生态新产业、新业态上持续发力,不断探路乡村发展新动能。

加码河道生态修复,唤醒乡愁记忆

生态立市,是“江南菜乡”的长期坚守。乐平市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为民办实事的重头戏,启动乐平生态河湖行动,全面实施生态治理行动。

相比业已完成的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乐平市常务副市长王晨认为,此次治理贯彻落实了江西省对加强生态河湖建设、强化水环境治理的要求,是对过境河道综合整治的有效升级。

去沉疴须用猛药。新一轮河道生态治理涵盖了清淤疏浚、截污纳管、河岛修复、河道管护、设施建设等。乐平市打出生态河湖“组合拳”,展开了一场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力争通过3年努力,创建集生态、灌排、防洪、观光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示范河道。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3年来,为让乐安河恢复原有生态,乐平市秉承生态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2019年,投资25亿元拉开流域治理序幕,生态修复涵盖干流河道两岸340里岸线;流域诸洲的形态重构、岸坡守护、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功能提升全面推进,构建水陆统筹、河岸共治的生态体系,实行封河禁采,河岸建造观景台、公园。通过上述举措,再现“一河安澜、两岸和谐、州岛毓秀”的生态美景。

放眼全域,“水美之乡”串联起乐平大地的美丽筋脉,青山绿水留住记忆中的乡愁。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乐平市正倾力做活“水文章”,使乡村振兴的蓝图跃然纸上。

相关知识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江西乐平补齐水环境短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 环保要闻 省生态环境厅在新泰市调研柴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要闻 江西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江西省百巨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关于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合作项目(采购编号:JXBJ24121353705
江西奉新推进花木产业健康发展
苏交科|打造绿色生态滨湖花园城市——江西省都昌县鄱阳湖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概念规划和pp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中国环境报电子报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纪实
荔湾江西强调发挥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碳汇增量

网址: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江西乐平补齐水环境短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31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养生必知:5种常见花的保健功效
下一篇: 走进最美林区丨太行山景尚林场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