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醴陵:念活“山字经”,油茶助振兴

醴陵:念活“山字经”,油茶助振兴

王光明(右)和邓日成正在查看油茶长势。刘毅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毅 通讯员/廖建翔 王菁

6月2日,走进醴陵市板杉镇擂鼓桥村,只见连绵的山坡上油茶林漫山遍野,煞是好看。站在山头眺望,昔日荒山变成了成片的油茶林,醴陵市金桥林农实业有限公司(“金桥公司”)董事长邓日成的脸上满是喜悦。

近年来,醴陵市因地制宜,将油茶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派出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指导,设立了20个提质改造试验田,开展高产栽培试验,让群众背靠大山发家致富,为乡村振兴“加油”。目前,该市有油茶林面积约68.45万亩。

荒山种油茶,添绿又添金

眼下正是油茶林管护的好时机。金桥公司的万亩油茶林基地,油茶果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着为油茶树除草、修剪。

“培训学到了技术,你看剪了枝,果子好多”“管护好,就能多结点果子”……果树下,邓日成一脸笑意,和醴陵市林业局油茶办主任王光明查看油茶果生长状况。这片种植了11年的油茶林长势喜人,已进入丰产期。

“因为发生山火,这里过去是荒山秃岭。”邓日成告诉记者,2009年,他开荒种植油茶。村民从第5年开始,每年能分红。“油茶四季常青,高产80年,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他说。

目前,“金桥公司”的油茶种植面积达1.3万亩,涉及板杉、枫林2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4000多户村民,生产的“湘醴”“金桥源”山茶油颇受欢迎,市场售价每斤70多元。

效益好,吸引众人种油茶

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油茶园,成为村民务工增收的首选地,美了乡村富了民。

“承包了50亩油茶的抚育等工作,每年7500元,加上在基地务工,每月能挣3000多元,每年还分得30多斤茶油。”今年46岁擂鼓桥村村民李跃林,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家门口就业,让他生活有奔头。

邓日成介绍,现在基地有长期工30多人,每天工资120元到130元,到了茶果采摘期则临时聘请300名周边百姓,平均收入每人每天240元左右。

村民谭卫华办了一个榨油机作坊,方便附近乡邻,自己也有了可喜的收入。

种植油茶经济效益如何?邓日成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以亩产500公斤鲜果算,能榨茶油30多公斤,茶壳、茶枯也能卖钱,保守估计4500多元。

看到油茶全身都是宝,种植效益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种植大军中。圆善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左权镇陈家湾村流转了500亩山林,亩产鲜果达500千克,带动一方百姓增收;醴陵鸿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开发种植2000亩油茶林,今年又新增流转土地1000余亩,进一步扩大规模。

王光明介绍,醴陵现有专业油茶种植经营企业18家、合作社56家、大户62家。

成立研究所,为油茶高产探路

醴陵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01年,就获评“全国油茶之乡”。此后,其油茶产业又被列入湖南省“一县一特”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2008年以来,该市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0万亩,但茶果稀少、效益不高等问题逐渐显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油茶产业持续丰收?该市林业部门与种植户一起,努力探寻症结,矢志闯出一条“高产油茶看醴陵”的路子。

近年来,该市林业局先后组织人员前往江西、广西、贵州等地考察学习,还邀请专家来醴陵现场授课、给茶园“把脉”出“良方”。2020年11月,醴陵市成立了油茶研究所,编写了《醴陵市油茶栽培技术手册》(第一版),提出了“密度调整、均衡施肥、合理修剪、花果培管”16字方针,为油茶高产摸索新思路。

此后,开展高产栽培试验、引进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举措相继铺开。今年,该市计划提质改造油茶林10000亩。

油茶不与粮食争地,经济效益高、收益期长。到2030年,该市要提质增效10万亩,打造为湘东地区油茶产业示范林,更新造林40万亩,动员农户抚育改造低产林17万亩,开展加工布局,并在市场上推出“醴油”牌茶油。

作者:刘毅 廖建翔 王菁

责编:金灵

来源:株洲日报

相关知识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醴陵这样交出乡村振兴“高分卷”
长沙株洲攸县高产嫁接油茶苗批发(新型山茶籽树苗种植基地)
油茶产业“金钥匙” 叩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巧念养牛经
山油茶经济效益,山油茶经济效益知识
油茶套种山稻市场需求看好
瓜果飘香丰收季 特色产业助振兴
中国的山油茶市场前景分析
种植香花油茶 助农增收致富
“油香药馨”赋能乡村振兴:邵阳学院学子科技助农绘就真如庵村生态致富新图景

网址: 醴陵:念活“山字经”,油茶助振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359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LY/T 1
下一篇: 给百年油茶树做“体检” 老林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