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打造供应链 四川巴中特色农产品出山越海
四川省巴中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南江黄羊、银耳、富硒茶、核桃、巴山土猪、芦笋、黄花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地。金秋十月,在巴中市的田野、果园、农场里,一幅幅“粮满仓、牲畜壮、果飘香”的丰收画卷正铺展开来。
通江银耳产值持续提升
在大巴山独有的青冈树段木上种植的银耳品质优良,如今其已成为巴中市通江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俗话说,“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在通江县一个银耳生产基地的耳堂中,一朵朵洁白如玉的银耳在人工生成的雾气中悄然绽放。在当地一家银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专注地对精选的银耳进行清洗、灌装。在加工过程中,企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仅保留了银耳丰富的营养成分,更让产品的口感和品质得到了充分保障。
“目前企业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7条生产线全速运转,每天能生产银耳羹、银耳汤、冻干银耳、干银耳等产品8万-10万份。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东三省和沿海城市。下一步,我们计划开拓土耳其、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力争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通江县,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以陈河镇、涪阳镇、新场镇为核心,辐射火炬、胜利、诺水河等12个乡镇的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通江县生产段木银耳100万棒、木屑银耳70万袋,鲜品年产量1950吨,综合产值达35亿元以上,“通江银耳”入选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名单。通江县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到2027年,通江段木银耳栽植用种量预计将突破150万袋,木屑工厂化栽植用种量预计将突破800万袋,银耳主产区人均增收预计可达2500元以上。
南江黄羊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巴中市南江县山峦起伏、林丰草茂、水资源充足,是山羊繁衍生息的乐园。生长于此的南江黄羊因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繁殖能力强、板皮品质优、适应范围广、改良效果佳而闻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南江黄羊品牌价值达41.85亿元;2019年,南江黄羊原种场被评为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南江县黄羊产业扶贫案例入选全球减贫优秀案例。
在南江县大河镇海拔1250米的高山上,上千只南江黄羊穿梭于树林、荆棘与沟壑之间,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山泉水和野菜。这种生态养殖方式使南江黄羊体格健壮,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南江县仁和镇,一家家羊场点缀山间。近年来,仁和镇将南江黄羊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通过创新“党建+”和产业“飞地”跨村抱团发展模式,培育出规模羊场12家、家庭羊场21家、养殖大户28户,年出栏黄羊超1万只,养羊户户均年增收5万余元。
在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区,一头头黄羊在精细分割后销往全国,从源头到终端、从田园到餐桌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据了解,该园区内的南江黄羊屠宰、冷冻车间和科研中心总面积达8200平方米,每年可加工肉羊30万只。
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企业依托南江黄羊的品质优势,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出羊肉香肠、羊肉火腿、羊巴骨肉等南江黄羊系列产品30余种,畅销北上广等地。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南江黄羊,南江县连续10余年举办南江黄羊美食节,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为了让更多人吃上南江黄羊,南江县在巴中、成都、重庆等地建成南江黄羊大酒店、体验店、连锁店28家。
恩阳芦笋产业链加速延伸
近年来,巴中市恩阳区双胜镇将芦笋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大棚设施种植,以红岩社区芦笋产业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连片产业带。2017年,“恩阳芦笋”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双胜镇芦笋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量达3750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
“种植芦笋效益显著,亩均净利润达7350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双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过硬的品质,恩阳芦笋打入高端市场,恩阳区芦笋现代农业园区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名单。
在发展芦笋种植的同时,恩阳区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食品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开发出芦笋茶、芦笋面条、芦笋月饼等精深加工产品50余种;推进芦笋智慧园区建设,并与16家优质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年产销额达1.5亿元。
“巴食巴适”农产品走向世界
除了通江银耳、南江黄羊、恩阳芦笋,巴中市还拥有巴州大罗黄花、恩阳葡萄、南江大叶茶、平昌龙山瓦灰鸡、巴州翘嘴、通江空山牛、通江山地梅花鸡、平昌肉牛等优质农产品。为了拓展市场,巴中市在2013年申请注册了巴中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适”,其品牌目前涵盖段木耳菇、高山茶叶等8类近500种特色产品。
10余年来,巴中市借助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天府粮仓”精品全国推介活动、香港美食博览会、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活动,并且依托淘宝、京东、“巴适GO”等平台,持续宣传推介“巴食巴适”品牌。如今,“巴食巴适”已吸纳20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成品牌旗舰店、连锁店、授权店近150家,品牌价值达到124亿元,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销往北上广等地,6种“巴食巴适”优质农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欧洲。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巴中市把巴山魔芋制成零食,把长赤翡翠米打造成走俏的伴手礼,众多“巴中产、巴中造”农产品以优良的品质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近年来,巴中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绿色富硒优势,以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创新布局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耕特色食用菌、生物育种、高端肉制品三大主导产业;引入大批优质龙头企业扎根巴中,并从财政资金、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等方面立体化护航产业发展,巴中现代农业已然步入动能释放、质效双升的黄金发展期。
今年以来,巴中市系统谋划肉制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冷链仓储、茶旅融合等项目50个,招引农业重点企业11家、签约金额12.9亿元,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金额8.42亿元。如今,巴中市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正从田间地头销往全国、走向世界。(记者 蒋俊伟)
转自:中国食品报
相关知识
拉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打造供应链 四川巴中特色农产品出山越海
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如何打造百亿级蜜柚产业链
临朐寺头:拉长产业链 山楂树下的扶贫之路
延伸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融通供应链——五大连池市大力发展大豆精深加工产业
不断拓宽“邕系”农产品出乡之路——南宁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四子王旗打造领头羊产业
了解下!玉林的香蕉全产业链
福建古田何以“领菌”?打造产业链发展样板!
生鲜农产品出村,如何跑好“最先一公里”
网址: 拉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打造供应链 四川巴中特色农产品出山越海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6272.html
| 上一篇: 日照莒县:现代农业撑起乡村振兴“ | 下一篇: 萧县“五彩”农业开出“致富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