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岳君:标准化引领电力燃煤行业高质量发展

岳君:标准化引领电力燃煤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注

电力行业电力燃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岳君表示,标准化工作不是锦上添花的辅助环节,而是支撑整个电力燃煤行业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神经系统”和“通用语言”。

图片

作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电力燃煤行业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标准化工作如何为行业安全、高效、清洁发展提供支撑?在“双碳”目标下,燃煤机组如何平衡“保供”与“减碳”?新兴技术又将为标准化工作带来哪些新机遇?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电力行业电力燃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岳君,深入探讨电力燃煤机械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挑战与未来。

标准化助推电力燃煤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工作不是锦上添花的辅助环节,而是支撑整个电力燃煤行业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神经系统’和‘通用语言’。”岳君开宗明义地指出,标准化在电力燃煤行业的核心作用可概括为“五大基石”。

其一,标准化是安全稳定运行的“生命线”。岳君强调,电力燃煤机组是电网的“压舱石”,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从锅炉压力容器的材料标准、焊接检验标准,到汽轮机超速保护系统的控制逻辑标准,这套严密的标准体系是防范事故的底线。没有标准,安全生产就是空话。”

其二,标准化是提升效率效益的“助推器”。通过统一设备设计、制造、运维标准,标准化实现了规模效应与互换性,大幅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例如,统一的零部件标准让备品备件通用化,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标准化的能效对标体系帮助电厂精准定位差距,通过技术改造持续降低供电煤耗,将效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岳君表示。

其三,标准化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与“轨道”。先进技术需通过标准固化推广,当创新燃烧技术或污染物控制技术写入行业标准,就能迅速在全行业落地。同时,标准也为技术发展设定“轨道”。“比如,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针对燃煤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我们需要制定快速启停、深度调峰等新的技术标准,这既为设备制造商指明了研发方向,也为电网调度提供了统一的调控依据,确保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顺畅协同。”

其四,标准化是绿色转型的“硬约束”与“度量衡”。在“双碳”目标下,标准化将环保政策转化为可执行的技术标准。超低排放标准对污染物浓度设限,倒逼电厂采用先进环保技术;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标准体系建设,正为行业深度脱碳铺路。

其五,标准化是产业链协同的“通用语言”。电力燃煤产业链涉及设计、制造、运营等多环节,标准化确保了上下游无缝对接。岳君指出,“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合作中,掌握标准就是掌握话语权。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能提升我国电力技术和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跨越。”

挑战集中在技术、经济、运行三方面

尽管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需通过系统性创新破解难题。“‘保供’与‘减碳’并非对立,而是通过系统重构实现动态平衡。”岳君坦言,当前行业核心挑战集中在技术、经济、运行三方面。

技术层面,“效率”与“灵活”难以兼顾。为平抑新能源波动,煤电机组需深度调峰至20%—30%负荷,但此时供电煤耗增幅高达90克/千瓦时,与节能降碳冲突;同时,频繁启停加速设备损耗,非计划停运风险增加。

经济层面,“投入”与“回报”不匹配。灵活性改造、CCUS等技术投资巨大,但容量电价机制尚未完全覆盖深度调峰新增的变动成本,低碳技术规模化推广面临经济性瓶颈。

运行层面,“安全”与“考核”压力交织。低负荷运行加剧锅炉稳燃、环保设施投运等安全风险,而容量电价考核、环保排放等刚性要求,让企业管理难度空前。

对此,岳君提出三大解决路径:一是明确战略定位,推动煤电从“电量主角”转向“系统配角”,核心价值在于保障调节能力;二是深化技术创新,通过运行优化、热电解耦、多能耦合(如“火电+储能”)及生物质掺烧、CCUS等低碳技术,实现“调峰、降碳、增效”协同;三是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容量电价和辅助服务市场,让调节服务获得合理回报,同时通过标准引领和政策支持,降低改造成本。

“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但‘有标准难落地’现象仍存在。”岳君指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方面是技术适配与协同困境,如老旧电厂改造时,新增设备与原有系统控制逻辑不匹配;另一方面是经济成本制约,高标准改造投入大,部分企业面临资金压力;此外,运营管理路径依赖,部分企业对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标准理解不足,未能转化为日常实践。

对此,岳君建议,首先,建立改造分级体系,针对不同机组类型、服役年限制定差异化标准,避免“一刀切”;其次,强化技术规范配套,出台更多“技术指南”类标准,形成改造“工具箱”;最后,创新标准化融资模式,将标准符合性与设备更新贷款贴息、REITs等金融工具挂钩,提升改造可行性。“例如,《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要求,改造机组剩余寿命应在10年以上,这就是通过标准引导资金投向关键领域。”

标准化从“技术支撑”迈向“治理引领”

展望“十五五”,岳君认为,电力燃煤标准化工作将发生四大战略转向,从“跟随政策”升级为“引领转型”。

转向一:从“能耗单项赛”到“碳能双驱”的规则升级。“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标准体系需构建覆盖碳监测、核算、核查的全链条标准。”岳君透露,新版《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已为碳排放指标纳入标准预留空间,未来将实现“能耗+碳排放”双约束。

转向二:从“技术及格线”到“市场入场券”的价值蜕变。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深化,煤电价值将体现在调节能力上。“标准需为深度调峰、快速爬坡等性能建立测量验证方法,让灵活性能被量化定价,成为机组获取收益的‘技术凭证’。”岳君强调。

转向三:从“设备改造图”到“系统集成手册”的范畴扩张。支撑煤电与新能源、储能协同,标准需关注系统耦合。“例如,制定火储协同控制标准、多能系统接口规范,推动煤电从发电单元转向综合能源枢纽。”

转向四:从“静态安全规”到“动态风险阀”的管控前移。面对深度调峰、频繁启停新常态,标准需覆盖设备寿命预测、智能预警等领域。“《关于加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深度调峰期间安全管理的通知》已迈出一步,未来需建立更完善的风险防控标准体系。”

在岳君看来,在CCUS、生物质掺烧、灵活性改造等新兴领域,标准化将重点关注“全链条覆盖”。CCUS将重点攻克捕集能耗和碳核算标准;生物质掺烧将完善在线监测及降碳效果核算标准;灵活性改造则强化低负荷能耗评估与安全管理标准。

针对智能巡检、数字孪生、AI优化燃烧等技术,岳君指出:“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数据规范、模型验证、算法透明度等新标准需求。例如,数字孪生需统一系统架构与数据接口,AI优化燃烧需明确算法模型与效果评估标准。同时,标准要推动燃煤机械与新能源、储能协同,通过规范并网准则、协同控制、调度运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标准竞争本质是创新生态的竞争。”岳君强调,“十五五”期间,需破解“研用脱节”“产学壁垒”等问题,构建开放协作机制。标准化工作需从“保障规模化生产”转向“激发创新、配置资源、管理风险”的治理工具。

文 | 本报记者 苏南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nenergy)编辑丨闫志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岳君:标准化引领电力燃煤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南宁市:以标准化引领促进火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解读之二:以标准引领环保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引领油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引领 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燃煤废料粉煤灰成为盐碱地改良增产“新法宝”
浙江萧山以会展经济引领花木业高质量发展
百瑞源:引领宁夏枸杞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樊文花第2届中式手法大赛总决赛荣耀落幕 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网址: 岳君:标准化引领电力燃煤行业高质量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737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时代春语花庭-苏州(春语花庭)楼
下一篇: 空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