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关于“架构”与花境关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架构”与花境关系的几点思考

业内把花境中由非植物材料构成的构筑物,约定俗成地统称为“架构”。在花境中,“架构”往往能起到烘托作品主题、渲染作品气氛、丰富景观效果的作用。但在花境推广实践中,特别在花境类竞赛中,“架构”又往往容易带偏竞赛导向等问题。

如何看待“架构”与花境的关系?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根据近几年参与花境推广的经历,说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站在花境竞赛的角度看

从花境竞赛的角度看,多数组办方限制甚至禁止使用架构,目的是引导参赛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手法上。这种规定契合花境竞赛的目的与导向,也更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专业的花境人才。

关于花境竞赛的目的与导向,我曾写过一篇小文章(《竞赛,花境推广的重要手段》--中国花卉园艺2020年第18期)。花境竞赛,严格来说是一种植物景观设计营建比赛。竞赛的宗旨是考量参赛选手的植物认知水平、植物配置技巧以及设计方案落地的水平,并普及花境知识,引导花境健康发展。因此,赛制的设置、评价的项目和赋分的标准,都应围绕和体现竞赛的宗旨。在我国举办的大型花境类竞赛都基本贯彻了这一宗旨(图1-图4),从源头上避免花境竞赛异化为“炫富式”的架构比赛。

图12016年唐山世园会花境景观国际竞赛金奖作品--都市梦田

图22017首届中国花境大赛特别大奖作品--气象万千

图32021年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特别大奖作品--花境之路

图42023年首届全国花艺环境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花境一等奖作品--醉花荫

关于避免花境竞赛异化为架构比赛,我也曾写过一篇小文章(《花境竞赛“三问”》--中国花卉园艺2023年第11期)。

随着花境推广的深入,在专业化花境竞赛的基础上,花境竞赛正在与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绿地景观提升工程相结合,在需要提升景观的空间安排花境赛事,参赛作品留存供当地市民长期观赏。参赛作品既要接受评审专家的专业评价,还要接受广大市民的审美评价。这种现象说明花境推广到一定程度,已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需要在坚持专业花境竞赛宗旨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允许非植物材料架构的存在,寻求专业评价与大众评价的最佳结合点,显得至关重要。已经举办了三届的山东省花境职业技能竞赛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经验(图5-图7)。

图5 花境技能大赛一等奖作品--齐境

图6 山东省第二届花境技能大赛一等奖--花溪地

图7 山东省第三届花境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丝路花屿

二、站在花境景观的角度看

作为植物景观之一的花境,其功能除了生态、科普、疗愈等外,主要功能应该是供观赏,也就是说营建花境(尤其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花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绿地空间的观赏性。从这个角度看,花境景观或者以花境手法为主营建的植物景观,不限制甚至鼓励与其他园林元素(包括各种构架)相互结合,以丰富景观的可观赏性是值得提倡的。其实这种“组合”手法在景观中早有应用,如国庆或重大节日期间在北京长安街几个重要节点上展示的组合植物景观,常用的手法就是花境+立体花坛(图8)。G20期间西子湖畔的主题景观“G20”也采用花境+立体花坛的组合(图9),此景观后来改名为“花好月圆”。安徽合肥曾经有个网红景点《水墨黄山》采用的是花境+垂直绿化+文化墙的形式(图10)。花境与具有区域文化特色或蕴含作品主题的园林元素相结合,往往能够收到“1+1>2”的观赏效果。

图8 北京长安街重要节点上的组合植物景观

图9 杭州西子湖畔的组合植物景观

图10 合肥街头的组合植物景观

三、对架构的要求

对架构的要求,分为对竞赛类花境中架构的要求和对架构的自身的要求。

第一,架构在竞赛类花境作品中的地位。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作品的视觉焦点,二是作品的主题演绎。在花境竞赛类作品中,花境的植物景观应该是作品的视觉焦点,架构应该处于从属地位,而不应该“喧宾夺主”,这一点不能动摇。艺术心理学认为,最能刺激视觉的元素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线条与质感。因此,假如架构色彩过于艳丽、体量过于庞大或造型过于奇特,都违背了花境竞赛的宗旨。参赛花境作品的主题靠什么演绎?是架构+文字说明,还是植物语言+配置手法?答案显然是后者。在有架构参与的花境作品中,如何判断是什么诠释了作品主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排除非植物材料架构后,看看作品的主题是否还清晰存在。

第二,对花境中架构自身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花境竞赛作品的中的架构还是作为景观的花境中的架构,都应符合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一是架构要服务和服从于作品的主题,而不能与作品主题“不搭界”,更不应该纯粹为了“猎奇”而拼凑(图11)。二是架构的制作与安装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包括拼接的牢固程度、安装的稳固程度以及加工工艺,不能留下安全隐患。三是架构的用材尽可能自然生态。架构的材质与成品能经得起较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根据对长效花境的主体景观保持三年及以上的原则要求,架构的观赏寿命应不低于三年。

图11 某花境设计大赛落地作品

为了既发挥非植物材料架构丰富花境景观的作用,又尽量减少对参赛花境作品评价的干扰,某些花境类竞赛如首届全国花艺环境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实质是高规格的花境竞赛)、第三届河南省园林绿化花境竞赛等,在花境大赛的同时设置“园艺雕塑”专项评审并设立独立奖项,鼓励设计师利用园林废弃物创作雕塑作品(图12、图13),架构与花境同台展示,相得益彰,在丰富景观观赏性和践行节约型园林理念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图12 首届全国花艺环境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参赛的“园艺雕塑”

图13 第三届河南省园林绿化花境竞赛参赛的“园艺雕塑”

随着花境推广的深入,进一步认识并把控非植物材料架构在竞赛花境中的度,包括非植物材料架构的色彩、体量、形状如何融入并烘托花境的主题;架构自身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时效性如何与花境的景观特质相协调;架构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与权重如何设置等等,都是值得业内人士重视的问题。至于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花境如何与其他园林元素相结合等问题,是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抛砖引玉,欢迎更多同行参与讨论。

作者:成海钟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副会长、花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注:图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可留言发表您的见解,谢谢!

欢迎点击下方进行点评或留言,小编会筛选进行展示!

现代园林

ID:xiandaiyuanlin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关于植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关系的思考
关于植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关系的思考.doc 免费在线阅读
传统文化产品烟花爆竹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景感生态学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水肥一体与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ppt
基于公选课《花卉艺术》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pdf
关于常德诗墙博物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连云港市切花营销现状的几点浅见
关于庐山文化景观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网址: 关于“架构”与花境关系的几点思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86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世园会芙蓉花国际专项竞赛揭晓,成
下一篇: 生命科学技术系成功承办盆景、花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