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药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收藏
|
赞
本成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小麦蓝矮植原体毒性因子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30871625)资助。
小麦蓝矮病(Wheat blue dwarf,WBD)是我国小麦上的一种新的危险性病害。该病害在西北旱区冬麦区间歇性发生危害,给小麦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本研究采用接种组与非接种组的小麦材料,cDNA-AFLP 技术,获得了 5 个致病过程中病原 WBD 植原体基因组中特异表达的基因,溶血素(TlyC)1266bp、β-1,4-内切葡聚糖酶(FrvX) 1244bp、Tengu 213bp、免疫膜蛋白(Imp)668bp、溶血素同系物(Hlyc)990bp。
分别将 5 种基因构建到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BSMV)载体中,体外转录,用表达产物接种小麦,结果表明 TlyC 与 Tengu 基因能够引起小麦植株矮缩、腋芽丛生症状。
将 TlyC、Tengu、FrvX、Imp 和 HlyC 基因构建到 PVX–VIGS 载体中,接种本氏烟,也能够引起本氏烟表现腋芽丛生症状。
FrvX引起叶片皱缩,而Imp和HlyC基因没有引起明显症状。
将TlyC基因导入小麦,获得了转基因小麦植株,验证了 TlyC 基因致病作用。
本研究首次筛选出了 WBD 植原体引起矮缩、腋芽丛生症状的毒性致病因子 TlyC 与 Tengu 基因。
相关知识
长春花黄化植株植原体株系的复合侵染
甜樱桃花变绿植原体的病原鉴定及效应因子的原核表达
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探究
小麦品种(系)与小麦白粉菌的相互作用Ⅰ.小麦白粉菌毒力频率和毒性基因的研究
植原体致病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工作动态 环植所在海南植原体和病毒种类鉴定及其进化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植物病理学报
甘肃临洮县马铃薯疮痂病致病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网址: 小麦蓝矮植原体毒性因子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1086.html
| 上一篇: 小麦开花时,颖片开张的品种较颖片 | 下一篇: 一种培育蓝粒蓝颖壳蓝芒小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