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棣只是广州几个花市之一,但其他花市都位于洋人活动区之外。明朝时,中国中上层社会广泛流行一种莳花弄草、热衷园艺的文化。花迷们培育新种、雕琢盆栽、著书立论、评品花卉、建造园林。苗圃也在主要城市的近郊大量涌现。根据散文家张岱(1597—1679)记载,在华北的兖州,当地人成亩成亩地种植各式各样的牡丹,就像种庄稼一样。
与此类似,广州以西几英里有一个小村,叫花田,种的则全都是茉莉花。一部分茉莉用来熏制茶叶,但在广州有些地方,例如花市,人们也会把大量茉莉花和其他鲜花直接出售。像花棣这样的地方,广州地区还有几个,但花棣的特别之处在于,那儿有很多苗圃,栽培花卉的品种也很多。
花棣的精彩内容使18世纪的欧洲游客既羡慕又惊奇,于是来广州的洋人“照例”要到那儿一逛。花棣的苗圃不仅出售剪枝花卉,也出租盆花供节日庆典时使用,同时还贩卖各种各样的种子和活株植物。菊花、兰花、牡丹、盆栽灌木、山茶、玫瑰、杜鹃、柑橘及其他果树和许许多多其他观赏植物竞相争妍,恭候买主。这些花木有些是热带植物,也有些是中国本土花木的南方品种。18世纪晚期,《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曾从苏州到广州做生意。沈复是个爱花之人,但他到了花棣,却吃惊地发现那里的花木十有三四他都未曾见过。
《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美】范发迪著 袁剑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春节期间,广州花市更是兴旺。一名英国园艺师—采集员曾叹道:“中国对花卉的狂热更甚于欧洲”,“当地人为了喜欢的植物的优秀品种,花上100银元也不在乎”,比如墨兰,“而其实墨兰根本算不得什么稀罕植物”!苗圃每年甚至从大老远的长江流域运来刚刚发芽的牡丹和其他温带花卉,因为这些植物在位于热带的广州较难生长。
西方游客和常驻广州的洋人喜欢造访花棣,一方面是可以透透气,看看风景,另一方面是为了那些美丽的植物。广州政府为了显示对外国人的宽厚,特别准许他们游历花棣的请求,后来还扩大到允许他们到花棣去庆祝春节。洋人于是兴高采烈地在花棣野餐,歌声美酒相伴,让许多旁观的中国人感到很有意思。
花棣的苗圃主人对接待外国顾客一点也不陌生。有些苗圃主人,如18世纪晚期的Old Samay和19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的Aching,还定期为洋行提供花木。花棣本来是一个当地花市,后来因为洋顾客越来越多,苗圃也做了调整。例如,Aching曾打出一块广告招牌,上面用英文写着:“Aching出售各种果树、开花植物和种子。”在花棣,洋人买了很多“种子,整整齐齐地包在抢眼的黄纸中”。
詹姆斯·梅因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园艺师,他查看那些种子,觉得它们定价太贵。也许他是对的,但那也正说明了西方顾客对中国植物有多么渴求。当时完全是卖方市场。来广州的英国人还买了大量的活株植物,试图将其运回英国,但由于航程中照料过于困难,很多植物半路就枯死了。
描绘花棣园林的清代外销画 图/中国新闻网
然而,随着幸存的种子和活株植物越积越多,花棣的英国顾客与中国苗圃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到了19世纪30年代,造访花棣的英国人已经常常表示失望,声称在那里几乎看不到什么新东西。而且,这段时期英国园艺的迅速发展和大英帝国的扩张,使得英国人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观赏植物。英国的花卉爱好者已经越来越难于取悦了。
里夫斯对花棣的了解不逊于任何其他洋人,他感叹自己在19世纪20年代末目睹了花棣的衰落。他批评花棣的苗圃不设法采集和培育野生植物,“他们有那么多漂亮的野生植物”,却不知利用。“(花棣的)花圃衰落得太快了”。里夫斯的评语恐怕未必十分公允。他希望花棣苗圃为英国顾客做得更多,为他们搜寻、培育之前从未“被带到过英国去”的新奇观赏植物。
但是,那些苗圃恐怕不是单靠满足洋人顾客的需求就能够存活的,而且英国人觉得漂亮的花木也未必符合中国顾客的品味。反过来,中国文人士绅对梅、菊、兰和其他富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植物的偏爱,洋人也难以体会。也许花棣的园主觉得如果为了迎合洋顾客的需求而在经营上做出重大改变,到头来不会有什么收益,因此他们才没有选择去迎合那部分市场。
无论花棣衰落的原因是什么,英国人对该地的看法的确改变了,这显示了他们对自己(园艺)文化的自信,也反映了他们对中国植物的进一步了解。
在广州,洋人经常在当地市场找寻新奇的动植物。博物学研究者、普通商人与海员以及中国人参与动植物买卖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海外贸易机制成了他们活动的共同基础。这个机制是当时国际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流通的商品包括丝绸、茶叶、瓷器、出口工艺品等。
除了遍搜当地市场,博物学研究者还通过拓展既有的各种商贸、社会关系,以及其他类似的与中国人进行交换的模式来求取动、植物。事实上,园艺和博物学也构成了广州国际贸易中礼物关系的一部分。在广州的英国博物学研究者并不只得益于当地工匠、店主和园丁的知识与技术。中国的行商,这种社会地位更高且与在华西洋商人平起平坐的富商豪贾,也帮了博物学研究者很多忙。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相关知识
范发迪:十八世纪广州的花市是如何让欧洲人惊艳的?
从惊艳到衰落,“洋人”眼里的广州花市
中新网直播:春节买年花,来年一定发 去广州花市买花迎新春
迎春“云上花市”开启,企业:广州市民买花的热情是挡不住的
翁源兰花香飘广州水上花市 拓展大湾区市场
广州花市酝酿“登堂入室”
广州发布“花花”、“城城”两大花市吉祥物
兰香迎客!翁源兰花香飘进广州水上花市
荔湾湖畔绽幽香!翁源兰花璀璨亮相广州水上花市
龙腾盛世,兰香湾区!翁源兰花香飘广州水上花市
网址: 范发迪:十八世纪广州的花市是如何让欧洲人惊艳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101.html
上一篇: 南京中山植物园欧洲花卉展开幕,“ |
下一篇: 花开绘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