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部营养的应用条件(影响因素) 1. 叶片结构(作物种类) (1) 叶片类型 双子叶:叶面积大,角质膜薄,易吸收 (2) 叶的年龄:幼叶比老叶吸收能力强 (3) 叶的正反面:叶背面比叶表面吸收效果好 2. 溶液的组成如氮肥:尿素硝酸盐铵盐 钾肥:氯化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 3. 湿润时间(0.5~1小时)可加入“润湿剂”:0.1~0.2%洗涤剂或中性皂喷施时间:清晨、傍晚或阴天 4. 溶液反应酸性:有利于阴离子吸收中性~微碱性:有利于阳离子吸收 5. 溶液浓度:0.1~2% 五、叶面肥概述 叶面肥的含义狭义——凡是喷在叶片上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的物质广义——凡是喷在叶片上能对植物起营养作用或生理调节作用的物质 2. 叶面肥的作用与效果在中、低等肥力的土壤上喷施:大田作物平均增产 5~10%;果树增产5~15%;蔬菜增产20~30% 3. 叶面肥的优点针对性强、肥效好、避免土壤固定和淋溶、省肥方便 4. 叶面肥的分类纯营养型: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型:不属肥料,但可调节植物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营养与生长调节剂综合型 5. 叶面肥的种类市场上产品繁多,多数是由纯营养型和生长调节剂型配比制成。 6. 影响叶面肥使用效果的因素环境因素、叶面肥质量和使用技术的影响具体使用时,除了参阅说明书,新选用的品种最好通过试验,以确定其效果和最佳使用技术。 第五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 一、植物营养的共性和个性 (一)共性:所有高等植物都需要17种必需营养 元素 (二)个性: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 甚至同一植物在不同生育期1. 对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需要不同2. 对介质养分的吸收能力不同3. 对肥料的需要量不同4. 对肥料形态的要求不同 二、施肥方法 (一) 传统施肥方法特点:把肥料施入土壤,补给作物最缺 的养分,通常是土壤缺什么养分就施什么肥 料。一般根据施用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种 肥和追肥三种施肥方式及其相应的施肥方法。 表 施肥方法及其相应的施肥方式 传统施肥方法之一 (二) 现代施肥方法 1. 喷施多元微肥 2. 喷施多功能叶面肥 3. 灌溉施肥:喷灌、滴灌 4. 二氧化碳施肥 现代施肥技术—— 喷 灌 果 园 草 坪 菜 园 现代施肥技术——滴灌 二氧化碳施肥 本章小结: 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掌握) 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掌握) 植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掌握) 本章复习题一: 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 和 。 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 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 则相反。 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 较强,亦即根系的 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 根系 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根际是指由于受 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 有显著不同的 。厚度通常只有 。 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b.等于; c.小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 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原物质) 的毒害。 本章复习题二: 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 、 和 等三个阶段。 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 、 和 等三种途 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3.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相关知识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讲解.ppt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ppt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课件.ppt
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ppt
植物对养分吸收
(植物营养学)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ppt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营养与施肥 02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ppt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ppt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网址: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讲解.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1199.html
| 上一篇: 植物的养分吸收和输送机制.ppt |
下一篇: 向日葵高产施肥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