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小地块“变身”群众家门口幸福地 南通海门公共空间治理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小地块“变身”群众家门口幸福地 南通海门公共空间治理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小地块“变身”群众家门口幸福地 南通海门公共空间治理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原创2021-08-25 16:53·扬子晚报

一雨洗残暑,初秋生嫩凉。这样的时节去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颐生村北部的“花漾常乐”河西绿廊走走再合适不过了。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月季、柳树等植物花繁叶茂,与村里打造的特色庭院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花园融合家园,家园点缀花园”的生态宜居之景。这样的美景得益于该村村委会的不懈努力,该村全面实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将原有的菜园、村落、沟河等进行了深入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关乎群众切实利益。今年以来,海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今年,海门各区镇都成立了工作小组,制定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道路、沟河、集体资产资源等专项调查摸底,逐步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常乐镇梳理出治理项目15个,其中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增加耕地约200亩,可增加村营收入20多万元;通过三棚改造、河道整治等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三星镇累计清除占用河道搭建鸡鸭棚295个,拆除违规搭建河房184处、占用河岸厕所287所,清理占据道路护坡行为13处、占据公共绿地违规建设水泥场地6处,使得镇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余东镇排查闲置集体土地46.38亩,用于建设少数民族风情园;治理农村三棚“散、乱、破”219处;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增加集体耕地160亩,可增加村营收入10多万元。海永镇着重沿河、沿路公共空间治理,共拆除三棚等建筑1200平方米,为环境提升项目腾出空间。临江新区积极盘活破旧闲置老村部实施省级保鲜冷库项目,预计每年可获租金20万元;开展民沟整治增加土地面积约50亩,可增加村营收入5万元。

今年,海门街道振邦村、常乐镇颐生村、余东镇富民村被列入南通市级公共空间试点村。各试点村示范先行,将本村实际与公共空间治理有效结合,实现新发展。海门街道振邦村将公共空间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民住房改善等工作相结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租闲置房屋增加村集体收入近30万元。常乐镇颐生村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与特色产业项目相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创办新型合作农场、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新亮点。余东镇富民村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与“三棚”整治、“四园”建设相结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有利于理顺农村各方利益关系、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下阶段,海门区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督促区镇加强入村工作指导,协调解决治理中的问题,统筹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通讯员 俞苏华 林文丽

校对 苏云

来源:紫牛新闻

相关知识

宿迁: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 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南通开发区:以文聚力 以文兴城
【奋进清水2024我们的答卷】清水: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赋能焕发新活力 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济南“乡村振兴”新画卷:炊烟新起处 青山变金山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喜报】廊下镇南陆村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乡愁记忆”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营造研究——以大冶市上冯湾村规划为例
迷迭香赋能乡村振兴“分外香”
佛山南海:接地气聚人心,文化赋能城乡出新更出彩

网址: 小地块“变身”群众家门口幸福地 南通海门公共空间治理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183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林业标准]GBT 26424
下一篇: 杭州市锹甲昆虫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