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与流程

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铁皮石斛属多年生附生兰科草本植物,依据《中国药学大词典》、《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等的记载以及大量临床证明,其具备滋养阴津、补益脾胃、益气活血、清补五脏、平衡阴阳、提高机体生理功能等多种功效,可入药、入酒、入膳或入茶。

野生的铁皮石斛多分布于海拔近千米的山地半阴湿岩石上,其产量稀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品种,并被列为濒危植物,由于纯野生的铁皮石斛极难获得,故人们多应用人工栽培技术得到大量人工铁皮石斛,从而满足人们对铁皮石斛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对铁皮石斛进行人工栽培的方法为大棚温室栽培,栽培过程中多采用平铺床栽的方式进行,即,将厚度大于10cm的种植基质置于平放的铁架或木架等种植床上,按15cmx20cm或者其他特定数值的株行间距对铁皮石斛幼苗进行栽培,应用辅助设备随时调整大棚内的温湿度,以保证铁皮石斛的快速生长。

但是,采用大棚温室栽培铁皮石斛管理难度大、投资成本高,通常一亩大棚约需投入30万元,且经对采用大棚温室栽培的方法得到的人工铁皮石斛与纯野生铁皮石斛的成分进行比对发现前者的品质远远不如后者,为了能够降低栽培成本,同时得到更高品质的铁皮石斛,人们开始尝试采用仿野生集约栽培的方式对铁皮石斛进行栽培。

现阶段较为成熟的仿野生集约栽培的方式为林下仿野生集约栽培,主要包括活体树木栽培方式和水泥桩栽培方式。在活体树木栽培方式中,需要在林地中选择活体树木作为附主,并在活体树木上刮刻栽培点后将铁皮石斛幼苗固定在栽培点上,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养分和活体树木供给的养分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集约栽培;在水泥桩栽培方式中,需要在林地中树立水泥柱作为附主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集约栽培。

将仿野生集约栽培得到的铁皮石斛的品质与纯野生铁皮石斛进行对比,前者的品质虽然仍不如后者,但两者的成分已较为接近,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对铁皮石斛的需求。

但是,在上述的两种仿野生栽培方式中,若采用活体树木栽培方式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集约栽培,为达到预定产量,需要寻找郁闭度,即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较高的林地进行栽培,而高郁闭度的林地通常存在光照不足的问题,不利于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另外,在活体树木上刮刻栽培点会对活体树木造成一定的损伤。

而若采用水泥桩栽培方式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集约栽培,存在投资成本较高,不易布置和拆除的问题,且得到的铁皮石斛的品质远不如活体树木栽培方式得到的铁皮石斛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铁皮石斛的品质同时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且经济易管理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包括:场地选取步骤,选择郁闭度在0.4至0.5之间的林地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场地;附主选取步骤,挑选多段由毛竹或者麻竹制成的竹段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附主;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将各段所述竹段沿各自的长度方向剖开形成各自的两段竹片,在各段所述竹片上的各个竹节处分别开设至少一个用于漏水的通孔,在所述林地中的树木上绑定支架,将各段所述竹片的一端与地面固定并将各段所述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从而形成包括所述竹片和所述支架的栽培架;栽植步骤,取多个网纱袋,在各个所述网纱袋中分别盛装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并在各个所述网纱袋中分别设置根系插入所述铁皮石斛培养基质中的铁皮石斛幼苗,将各个盛装有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并设置有铁皮石斛幼苗的网纱袋分别固定在各段所述竹片的内表面的各个所述竹节处得到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以及后期培养步骤,根据所述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情况,定期对所述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进行喷雾与施肥。

另外,技术方案2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在所述附主选取步骤中,各段所述竹段的长度为2.5m至3m。

另外,技术方案3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在所述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各段所述竹片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分别形成为70度至90度。

另外,技术方案4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在所述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每相邻两段所述竹片之间的间隔为20cm至25cm。

另外,技术方案5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在所述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5cm至0.8cm。

另外,技术方案6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5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所述通孔包括三个,各个所述通孔能够分别连通所述竹片的内表面和所述竹片的外表面,且各个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竹片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另外,技术方案7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在所述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所述支架包括横向架和纵向架,所述横向架由多段所述竹片依次连接形成为“一”字型,且所述横向架以长度方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林地的相邻树木之间,所述纵向架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纵向架的另一端支撑构成所述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所述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

另外,技术方案8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7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所述纵向架形成为具有能够支撑构成所述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所述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的“v”形支槽的“y”字形。

另外,技术方案9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在所述栽植步骤中,所述铁皮石斛培养基质主要由松皮、木屑和花生壳混合而成。

另外,技术方案10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中,在所述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之后且在所述栽植步骤之前,还包括从铁皮石斛驯化苗中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铁皮石斛幼苗的幼苗选取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一种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包括:场地选取步骤,选择郁闭度在0.4至0.5之间的林地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场地;附主选取步骤,挑选多段由毛竹或者麻竹制成的竹段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附主;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将各段竹段沿各自的长度方向剖开形成各自的两段竹片,在各段竹片上的各个竹节处分别开设至少一个用于漏水的通孔,在林地中的树木上绑定支架,将各段竹片的一端与地面固定并将各段竹片的另一端与支架固定从而形成包括竹片和支架的栽培架;栽植步骤,取多个网纱袋,在各个网纱袋中分别盛装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并在各个网纱袋中分别设置根系插入铁皮石斛培养基质中的铁皮石斛幼苗,将各个盛装有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并设置有铁皮石斛幼苗的网纱袋分别固定在各段竹片的内表面的各个竹节处得到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以及后期培养步骤,根据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情况,定期对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进行喷雾与施肥。

在场地选取步骤中,选择郁闭度在0.4至0.5之间的林地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场地,能够为栽培在林下的铁皮石斛提供适宜的遮阴度和适宜的湿度;在附主选取步骤中,挑选多段由毛竹或者麻竹制成的竹段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附主,使铁皮石斛能够利用毛竹或者麻竹制成的竹段的各个竹节处实现大密度栽培,同时利用各段竹段之间的间隙保证良好的通风性和采光性,使铁皮石斛的栽培环境接近原生境,保证栽培得到的铁皮石斛具有较好的品质,并避免采用活体树木栽培方式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集约栽培时在活体树木上刮刻栽培点对活体树木造成损伤的现象的发生;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使用树木作为支架的支点,保证了支架的稳固性,同时,通过将竹段制成竹片,弥补了将铁皮石斛幼苗固定在光滑的竹段外壁上容易滑落的现象,固定过程更加牢固易完成,另外,通过在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分别开设至少一个用于漏水的通孔,能够防止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积水,有利于保证铁皮石斛幼苗的根系的快速稳定生长;在栽植步骤中使用网纱袋,能够避免铁皮石斛幼苗及铁皮石斛培养基质被风吹走,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后期培养步骤则能够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附主选取步骤中,各段竹段的长度为2.5m至3m,从而使各个竹段之间形成的栽培架整齐易管理,易于对栽培架进行统一喷雾灌溉,同时能够保证各段竹段分别具有多处竹节,保证栽培产量。

根据技术方案3和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各段竹片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分别形成为70度至90度,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的间隔为20cm至25cm,通过以上设置,能够保证固定在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的铁皮石斛幼苗得到充足的光照。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通孔的直径为0.5cm至0.8cm,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充分保证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不会积水,从而保证铁皮石斛幼苗不会被积水泡烂,进一步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上述的通孔包括三个,各个通孔能够分别连通竹片的内表面和竹片的外表面,且各个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竹片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通孔对各段竹片的竹节处发挥良好的排水效果,从而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进而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产量。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支架包括横向架和纵向架,横向架由多段竹片依次连接形成为“一”字型,且横向架以长度方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林地的相邻树木之间,纵向架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纵向架的另一端支撑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

通过这样的结构,与设置为其他形式的支架相比,上述的横向架和纵向架能够以形成为多排的方式相互层叠设置,从而良好地节省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进而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另外,上述的横向架和纵向架对活体树木的损伤较小,尤其在应用果林或者珍贵树种林地时,能够在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产量的同时保证林地本身的产量。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纵向架形成为具有能够支撑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的“v”形支槽的“y”字形,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纵向架对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的支撑的稳定性,保证栽培架不易松散。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栽植步骤中,铁皮石斛培养基质主要由松皮、木屑和花生壳混合而成,由此保证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能够为铁皮石斛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铁皮石斛的根系的生长,缩短铁皮石斛的生长周期,进而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之后且在栽植步骤之前,还包括从铁皮石斛驯化苗中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铁皮石斛幼苗的幼苗选取步骤。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栽植步骤中栽植的铁皮石斛幼苗具有较强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铁皮石斛幼苗的成活率,更进一步地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方法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不同附主铁皮石斛鲜品多糖含量的差异表。

附图标记:s1-场地选取步骤;s2-附主选取步骤;s3-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s4-幼苗选取步骤;s5-栽植步骤;s6-后期培养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方法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方法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包括场地选取步骤s1、附主选取步骤s2、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s3、幼苗选取步骤s4、栽植步骤s5以及后期培养步骤s6。

具体地说,在场地选取步骤s1中,选择郁闭度在0.4至0.5之间的林地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场地。

在附主选取步骤s2中,挑选多段由毛竹或者麻竹制成的长度为2.5m的竹段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附主。

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s3中,将各段竹段沿各自的长度方向剖开形成各自的两段竹片,在各段竹片上的各个竹节处分别开设三个用于漏水的通孔,并设置各个通孔的直径为0.5cm,同时保证各个通孔能够分别连通竹片的内表面和竹片的外表面,且各个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竹片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林地中的树木上绑定支架,将各段竹片的一端与地面固定并将各段竹片的另一端与支架固定从而形成包括竹片和支架的栽培架。

其中,各段竹片与地面之间分别形成75度夹角,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的水平间隔为20cm。

另外,上述的支架包括横向架和纵向架,横向架由多段竹片依次连接形成为“一”字型,纵向架形成为具有“v”形支槽的“y”字形,横向架以长度方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林地的相邻树木之间,纵向架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纵向架的另一端通过“v”形支槽支撑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

在幼苗选取步骤s4中,从铁皮石斛驯化苗中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铁皮石斛幼苗。

在栽植步骤s5中,取多个网纱袋,在各个网纱袋中分别盛装主要由松皮、木屑和花生壳混合而成的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并在各个网纱袋中分别设置根系插入铁皮石斛培养基质中的铁皮石斛幼苗,该铁皮石斛幼苗为幼苗选取步骤s4中选取出来的幼苗。之后,将各个盛装有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并设置有上述铁皮石斛幼苗的网纱袋分别固定在各段竹片的内表面的各个竹节处得到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

在后期培养步骤s6中,根据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情况,定期对栽植好的铁皮石斛幼苗进行喷雾与施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包括场地选取步骤s1、附主选取步骤s2、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s3、幼苗选取步骤s4、栽植步骤s5以及后期培养步骤s6。

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在场地选取步骤中,选择郁闭度在0.4至0.5之间的林地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场地,能够为栽培在林下的铁皮石斛提供适宜的遮阴度和适宜的湿度;在附主选取步骤中,挑选多段由毛竹或者麻竹制成的竹段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附主,使铁皮石斛能够利用毛竹或者麻竹制成的竹段的各个竹节处实现大密度栽培,同时利用各段竹段之间的间隙保证良好的通风性和采光性,使铁皮石斛的栽培环境接近原生境,保证栽培得到的铁皮石斛具有较好的品质,并避免采用活体树木栽培方式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集约栽培时在活体树木上刮刻栽培点对活体树木造成损伤的现象的发生;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使用树木作为支架的支点,保证了支架的稳固性,同时,通过将竹段制成竹片,弥补了将铁皮石斛幼苗固定在光滑的竹段外壁上容易滑落的现象,固定过程更加牢固易完成,另外,通过在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分别开设至少一个用于漏水的通孔,能够防止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积水,有利于保证铁皮石斛幼苗的根系的快速稳定生长;在栽植步骤中使用网纱袋,能够避免铁皮石斛幼苗及铁皮石斛培养基质被风吹走,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后期培养步骤能够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附主选取步骤中,设置各段竹段的长度为2.5m,从而使各个竹段之间形成的栽培架整齐易管理,易于对栽培架进行统一喷雾灌溉,同时能够保证各段竹段分别具有多处竹节,保证栽培产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通过设置各段竹片与地面之间形成75度的夹角,同时设置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的间隔为20cm,能够保证固定在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的铁皮石斛幼苗得到充足的光照。

另外,在上述的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通过设置用于漏水的通孔的直径为0.5cm,能够充分保证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不会积水,从而保证铁皮石斛幼苗不会被积水泡烂,进一步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另外,在上述的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将上述的通孔设置为三个,其中,各个通孔能够分别连通竹片的内表面和竹片的外表面,且各个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竹片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通孔对各段竹片的竹节处发挥良好的排水效果,从而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进而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产量。

另外,在上述的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支架包括横向架和纵向架,横向架由多段竹片依次连接形成为“一”字型,且横向架以长度方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林地的相邻树木之间,纵向架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纵向架的另一端支撑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

通过这样的结构,与设置为其他形式的支架相比,上述的横向架和纵向架能够以形成为多排的方式相互层叠设置,从而良好地节省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进而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另外,上述的横向架和纵向架对活体树木的损伤较小,尤其在应用果林或者珍贵树种林地时,能够在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产量的同时保证林地本身的产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纵向架形成为具有能够支撑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的“v”形支槽的“y”字形,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纵向架对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的支撑的稳定性,保证栽培架不易松散。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栽植步骤中,通过设置铁皮石斛培养基质由松皮、木屑和花生壳混合而成,由此保证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能够为铁皮石斛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铁皮石斛的根系的生长,缩短铁皮石斛的生长周期,进而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之后且在栽植步骤之前设置从铁皮石斛驯化苗中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铁皮石斛幼苗的幼苗选取步骤,能够保证栽植步骤中栽植的铁皮石斛幼苗具有较强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铁皮石斛幼苗的成活率,更进一步地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产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之后且在栽植步骤之前包括从铁皮石斛驯化苗中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铁皮石斛幼苗的幼苗选取步骤,但是不限于此,在使用的铁皮石斛幼苗为盆栽幼苗或者未经驯化的幼苗时,可不包括该幼苗选取步骤,而是直接将幼苗的根系放置在铁皮石斛培养基质中,之后进行栽植,栽植过程中仍可对需要栽植的幼苗进行择优选取,其相对于大棚温室栽培或水泥桩栽培方式而言,仍然能够使铁皮石斛保持较高的品质,但是,按上述的幼苗选取步骤,选取经驯化后的铁皮石斛幼苗进行栽植,能够充分保证栽植步骤中栽植的铁皮石斛幼苗具有较强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铁皮石斛幼苗的成活率,从而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产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附主选取步骤中,挑选多段由毛竹或者麻竹制成的长度为2.5m的竹段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附主,但是不限于此,挑选出的各段竹段的长度也可以是2.6m或2.8m或3m或者2.5m至3m之间的任意长度,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使各个竹段之间形成的栽培架整齐易管理,且易于对栽培架进行统一喷雾灌溉,同时能够保证各段竹段分别具有多处分节,保证栽培产量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设置各段竹片与地面之间分别形成75度夹角,并设置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的水平间隔为20cm,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各段竹片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0度或72度或85度或90度或70度至90度之间的任意度数,同时,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的水平间隔也可以是21cm或23cm或25cm或20cm至25cm之间的任意长度,同样能够保证固定在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的铁皮石斛幼苗得到充足的光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在各段竹片上的各个竹节处分别开设用于漏水的通孔,并设置该通孔的直径为0.5cm,但是不限于此,该通孔的直径也可以是0.6cm或0.75cm或0.8cm或0.5cm至0.8cm之间的任意长度,同样能够充分避免各段竹片的各个竹节处发生积水现象,从而保证铁皮石斛幼苗不会被积水泡烂,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用于漏水的通孔包括三个,各个通孔能够分别连通竹片的内表面和竹片的外表面,且各个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竹片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但是不限于此,该用于漏水的通孔的数量也可以是不小于1的任意数个,且各个通孔的中心轴线也可以是与竹片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者,该通孔开在竹节的台面上,其中心轴线与竹片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零度,即该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竹片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同样能够达到将竹节处的积水漏出从而防止泡烂铁皮石斛的根系的效果,但是,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数量和角度进行设置,与其他设置方式相比,通孔对各段竹片的竹节处的排水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地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进而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产量。

另外,在上述的栽培架的制作与搭建步骤中,支架包括横向架和纵向架,横向架由多段竹片依次连接形成为“一”字型,且横向架以长度方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林地的相邻树木之间,纵向架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纵向架的另一端支撑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但是不限于此,该支架也可以不是形成为上述的包括横向架和纵向架的结构,而是形成为能够以环绕树木的方式固定在树干上的环形架结构,各段竹片的一端与地面固定且各段竹片的另一端与支架固定。或者,该支架包括多条横向杆,各条横向杆的各自的中部分别固定在同棵树木的树干上而交叉排列,各段竹片的一端与地面固定且各段竹片的另一端与支架固定;或者是形成为其他结构的支架,同样能够达到对铁皮石斛进行集约栽培的目的。

但是,与设置为其他结构的支架相比,上述的横向架和纵向架能够以形成为多排的方式相互层叠设置,从而良好地节省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另外,上述的横向架和纵向架对活体树木的损伤较小,尤其在应用果林或者珍贵树种林地时,能够在保证铁皮石斛具有较高产量的同时保证林地本身的产量。

另外,在支架形成为包括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横向架和纵向架的情况下,纵向架形成为具有能够支撑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的“v”形支槽的“y”字形,但是不限于此,该纵向架也可以是形成为圆柱形,由纵向架的平面状的顶部对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进行支撑,并在支撑点处用钉子固定,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支撑作用,但是,将纵向架设置为上述的“y”字形,能够在无需使用钉子等附加部件的情况下,充分保证纵向架对构成横向架的每相邻两段竹片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的支撑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栽培架松散,且易于拆装。

另外,在上述的栽植步骤中,铁皮石斛培养基质主要由松皮、木屑和花生壳混合而成,但是不限于此,在该铁皮石斛培养基质的成分中也可以包括水苔等其他物质而不包括上述的松皮或形成为包括各种其他营养物质的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同样能够使铁皮石斛培养基质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从而为铁皮石斛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缩短铁皮石斛的生长周期,进而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但是,主要由松皮、木屑和花生壳混合而成的铁皮石斛培养基质更容易调配获得,且能够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另外,有实验研究表明,将花盆、水泥桩、龙眼树、檀香树、降香黄檀树、马占相思树以及竹片分别作为用于栽培铁皮石斛的附主做栽培实验,能够得到不同附主铁皮石斛鲜品多糖含量的差异表,其表格及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在使用降香黄檀树时,获得的铁皮石斛中的多糖含量最高,其测定方法可参考《不同附主铁皮石斛鲜品多糖含量的差异》,张宁南等,《药学研究》,2017年36卷02期,第72-74页。

由此,在本发明中,选择的林地中的树木可为人工种植的降香黄檀树,将一部分铁皮石斛幼苗直接栽植在降香黄檀的树皮表面,配合栽培架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栽培,由此能够在种植降香黄檀树的同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保证获得的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多糖含量而拥有良好品质。

另外,本发明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可以由上述的各种方法步骤及其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方法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方法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知识

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与流程
一种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方法与流程
一种铁皮石斛仿野生有机种植方法与流程
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方法
铁皮石斛组培繁育及仿野生栽培方法
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的要点
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铁皮石斛两种仿野生种植法.doc
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技术及优势
每亩产值超五万元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收益高

网址: 铁皮石斛仿野生集约栽培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68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一种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及重楼仿野
下一篇: 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