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
背景技术:
番红花又称藏红花、西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种常见的香料,番红花亚洲西南部原生种,最早由希腊人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地中海及中亚等地,明朝时传入中国,《本草纲目》将它列入药物之类,中国浙江等地有种植,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大的生理活性,其柱头在亚洲和欧洲作为药用,有镇静、祛痰和解痉作用,用于胃病、调经、麻疹、发热、黄胆和肝脾肿大等的治疗,人们在是室内种植西红花时,时常需要利用到外物来辅助种植,但是,普通的种植结构功能较为单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研发了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种植框,所述种植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把,所述种植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盖子框架,所述盖子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玻璃板,所述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管。
可选的,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
可选的,所述灌注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可选的,所述灌注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灌注管以框体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矩形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
可选的,所述挡圈的高度为一厘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通过种植框的设置,工作人员可将西红花种植在种植框的内部,拉上盖子框架,由于盖子框架的内部是玻璃板,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其查看西红花的生长情况,并且光线可以轻易的照射在其内部,使得西红花可以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种植框内部的土壤进行更换时,通过手把将其拿出即可进行更换工作,从而达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
2、该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通过灌注管的设置,需要进行浇水时,工作人员将水管接在连接管的一端,之后水流通过连接管进入灌注管的内部,最后通过雾化喷头喷出,从而达到了方便浇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体;2、通风孔;3、矩形孔;4、种植框;5、连接杆;6、手把;7、挡圈;8、滑道;9、盖子框架;10、玻璃板;11、底座;12、灌注管;13、分流管;14、雾化喷头;1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包括框体1,框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风孔2,使得框体1内部的空气得到充分流通,进而西红花可以得到充分生长,框体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3,矩形孔3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5,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种植框4,种植框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把6,种植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圈7,挡圈7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内部的土壤洒出,挡圈7的高度为一厘米,框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道8,通过滑道8的设置,使得盖子框架9可以在框体1的顶部进行滑动,滑道8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盖子框架9,盖子框架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玻璃板10,框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1,框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灌注管12,灌注管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3,分流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14,雾化喷头14是将有压水流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呈雾状散落在田间及作物上的农田喷灌设备之一,灌注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5,灌注管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灌注管12以框体1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手把6的数量为两个。
综上所述,该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使用时,通过种植框4的设置,工作人员可将西红花种植在种植框4的内部,拉上盖子框架9,由于盖子框架9的内部是玻璃板10,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其查看西红花的生长情况,并且光线可以轻易的照射在其内部,使得西红花可以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种植框4内部的土壤进行更换时,通过手把6将其拿出即可进行更换工作,从而达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通过灌注管12的设置,需要进行浇水时,工作人员将水管接在连接管15的一端,之后水流通过连接管15进入灌注管12的内部,最后通过雾化喷头14喷出,从而达到了方便浇水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风孔(2),所述框体(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3),所述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种植框(4),所述种植框(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把(6),所述种植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圈(7),所述框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道(8),所述滑道(8)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盖子框架(9),所述盖子框架(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玻璃板(10),所述框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1),所述框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灌注管(12),所述灌注管(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灌注管(12)以框体(1)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孔(3)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7)的高度为一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种植框,所述种植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把,所述种植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盖子框架,所述盖子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玻璃板,所述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灌注管。该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通过种植框的设置,工作人员需要对种植框内部的土壤进行更换时,通过手把将其拿出即可进行更换工作,从而达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蒋倩倩;李冉;贾娅楠;陶正虎;王卓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亳州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01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相关知识
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铁皮石斛的仿野生驯化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一种仿野生种植金线莲的方法
一种白芨仿野生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一种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定向培育方法
鼓槌石斛仿野生种植
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的要点
一种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系统技术方案
一种甘草仿野生种植方法与流程
一种用于淫羊藿仿野生种植的高品质育苗设备及其选育方法
网址: 一种西红花仿野生种植的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6912.html
| 上一篇: “宁前胡”仿野生栽培技术.doc |
下一篇: 仿野生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