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感冒药更有性价比”。
蝉鸣渐歇,多地开启了 “5G 入秋” 模式,冬雪还没来,网友的段子倒先人一步。
如今,这届消费者人主打一个人间清醒,几块钱的运费抠抠搜搜,上千的“纸片人老公”痛下狠手,属实把该省省该花花演绎到了极致。
但其实,消费的主力军并没有变,只不过这一次,消费哲学正在被改写。
一、价格基础,品质就不基础
国庆期间,蜜雪冰城携福鹿家,以 “5.9 元喝精酿” 的颠覆性定价,正式杀入啤酒赛道,彻底打破了精酿啤酒的高价壁垒 。从市场反馈来看,市场对这种 “平价小酌” 模式展现出极高接受度和满意度。
不难发现,从小时候的比“富”到如今的比“穷”,极致的质价比正在成为这一代消费者的主旋律。
消费者口中的 “抠”,早已不是过去 “舍不得花钱” 的吝啬,而是升级为 “精准花钱” 的理性。他们追求的质价比,也远非简单的低价,而是花小钱获得同等甚至更高价值的消费智慧,这本质上是对无效溢价和品牌收割的主动反抗。
这种理性,首先体现在对质优价平品牌的偏爱上。
当别家奶茶还在卷名媛风装修和高端定位,柠檬水主理人蜜雪冰城早已悟了,大家对奶茶的要求很简单:原料上严控供应链,口感上满足日常饮用需求,于是,既有“雪王的诱惑”,又有“穷鬼的预算”的小雪,直接被干到了上市,疯狂扩张53000家店,被奉成为奶茶界的顶流。
瑞幸咖啡从国内火到国外,也同样揭示了质价比路线的可行性。它以亲民的价格走近各大写字楼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力,一骑绝尘地猎杀了星巴克。最重要的是,它甚至改变了中国消费者饮用咖啡的习惯。
“日咖夜酒” 也成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新趋势,“早 C 晚 A” 更是日常标配。有人说这届年轻人不爱喝酒了,其实他们不是不喝酒,只是喝酒的需求变了。酒桌上的应酬、功利、谄媚正在被去权力化,低度、利口、健康的需求跃升到首位。即便宴请甲方爸爸,一打“牛市News”精酿啤酒或者一瓶12度的梅见青梅酒同样周到又不失分寸,男女都能喝,氛围轻松,拉进距离又不至于醉后失态。
在吃喝这件人生大事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吐槽拼好饭”,然后“爱上拼好饭”。
这是因为,外卖吃多了之后,大家发现拼好饭和正常外卖压根没有区别。凭借 “低价不低质” 的体验,拼好饭完成了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已经拥有超过2.7亿用户。
胖东来则诠释了质价比的另个一维度——体验质价比。
它的商品或许并非是最低价或是最高品质,但是它把消费者购物过程中需要的服务体验,做到了天花板级别,大幅提升了商品的附加价值。
狭义上,胖东来的服务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免费服务、退货制度、客户投诉和代客急购等。广义上,胖东来真正做到了只要是跟客户产生接触,不管是门店、商品、信息还是人员,都是服务。
这种全方位的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了消费者整体获得的价值感,达成一种更高维度的质价比。
这一切,都是商业效率的胜利,其核心始终围绕一点:极致的性价比。
反观那些固守 “高溢价”“面子消费” 逻辑的品牌,则明显水土不服。
LVMH 在华销售额下滑 16%,Gucci大幅下降25%,Saint Laurent减少13%,开云集团其他品牌(包括Balenciaga、Boucheron等)也下滑16%,大量奢侈品店迎来闭店潮。
当品牌光环褪去,一种更务实的消费哲学成为主流。高质价比,正逐步取代高品牌性,成为购物车里的第一决策要素。
二、保健品不行,精神保健品,行
消费的主力军Z世代,是一群在物质充裕,但精神世界荒芜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当他们有了自由支配的能力,且基本生活需求被质价比稳稳托住后,便开始愿意为情绪价值大方掏腰包。那些能带来快乐、治愈、陪伴感的事物,哪怕价格不菲,他们也甘之如饴。
“不开心,上soul啊”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不光卖的是产品,也隐约传递出内在提供的情绪价值。
Labubu的抢购潮,追的大概率不是风,而是一种情感投射的载体。
乙游里的“电子老公”常被玩家形容为“不会塌房的陪伴”,这种可控的浪漫也恰恰映射出当下人们对情绪的核心诉求,自主、治愈、稳定。
这些看似割裂的消费图景,本质上都指向了一个底层逻辑:人们把消费当成一种工具,而非目的。
他们通过质价比工具为物质世界做减法,从繁杂的物质世界中解放出更多的资源;再利用情价比为精神世界做加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投入到那片名为自我的精神花园。
早些年,高价白酒是酒桌文化的硬通货,为了面子,饭桌上的白酒越摆越贵,名酒企的市值被捧得越来越高。那时候,向外求才是心照不宣的主流。
但如今,酒桌文化里的劝酒语录也快成了时代的眼泪,Z世代不再愿意为面子工程透支。对比传统白酒所承载的社交负重,大量消费者更愿意选择RIO、梅见青梅酒、恩施玉露精酿这样的轻负担、低门槛的新酒饮。
今年双节期间,就有不少家庭选择梅见青梅酒作为中秋家宴用酒。“青梅酒一家人都能喝,氛围也轻松。”在线上,“月亮圆了该回家了”热点话题也引发网友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带着好酒梅见与好久没见的家人一起好好吃饭的内容。话题讨论热度不断高涨,各地文旅部门也加入这一话题的内容创作,进一步扩大了梅见的情感影响力。
此外,恩施玉露精酿、金星信阳毛尖茶啤等茶啤不仅占领市场迅速,更作为新兴细分品类增速领跑风味创新品类。据天猫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包括茶啤在内的精酿啤酒同比增速显著高于啤酒大盘。
随着消费社会进入最终成熟阶段,人们对单纯的物质需求就会越来越弱,而在消费时产生的附加值,也就是情价比的要求则会水涨船高。
以中东为例,受益于石油等行业发展,中东北非国家人均GDP非常高,当物质丰裕到成为背景,他们的情绪生意,是人类追求身份地位的又一个极致消费样本。
一名中东UGC产品经理曾分享到:“他们的消费动机里没有经济因素,基本是情绪回报。”在这里,社交产品的核心卖点是“排他性的精英圈层”,奢侈品消费追求的是“家族荣耀的世代传承”,甚至为虚拟游戏角色一掷千金,购买的也是一种“无需解释的身份认同”。
这预示着,当基础需求被充分满足,消费的终极形态,将纯粹是一场关于身份建构与情绪满足的游戏。
可以确定的是,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永远不会终止,而选择哪些方式进行消费,将永远是我们手中最具确定性的权力之一。
质价比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对过去几十年,品牌神话与标签裹挟的集体祛魅。它让我们主动剥离那些被强加的符号,回归最真实的自我。
而情价比的崛起,则标志着更深刻的转变,当物质世界被充分满足,人们开始转向对内在世界的系统性投资。人类“非必要消费”的形式或许有迭代,但内核将永存。
所以,不要再简单地用贵或便宜来评判一代人的消费选择。每一笔消费的背后,都是一个奔向更好自己的微小努力。购买的从来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所能带来的那个更幸福、更快乐、更有独立灵魂的“我”。
相关知识
青年消费图鉴:“该省省该花花”的“矛盾美学”|有数青年
“抠抠搜搜花大钱”“情价比消费”,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报告,展现青年网民的消费观念变迁
“抠抠搜搜”花大钱,年轻人消费注重“情价比”
中国日报|“情价比消费”浪潮:青年网民的消费观念变迁趋势——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14
“该省省该花花”深刻悟透的原来是特斯拉车主…
“该省省,该花花” 年轻消费者注重理性体验消费
秋冬水果消费升温:柑橘与柚子引领“质价比”新潮流
秋冬水果热销新趋势:消费者更注重“质价比”!
秋冬水果消费趋势:柑橘柚子热销,消费者更追求“质价比”
年轻人的婚礼,该花花,该省省
网址: 该省省该花花的尽头,是质价比与情价比的终极胜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8103.html
| 上一篇: 陈巷上花村:“青果子”变“金果子 |
下一篇: 铁建投城发花栖樾楼盘&md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