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群体种茶树花白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
黄山群体种茶树花白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
【摘要】: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一种世界广泛种植且具有经济效益的叶用作物。具有特定叶色茶树的特征化学成分与其品质密切相关,因而茶树叶色多样性的研究一直以来被茶业界广为关注。本研究在黄山群体种茶树中发现花白茶树单株...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黄华林;陈欣;陈海强;马成英;陈维;乔小燕;不同季节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比较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年10期 2 王蔚;郭雅玲;白化茶品种的开发与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8期 3 任富丽;王文龙;杨国庆;安吉白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4 周梦韩;汪静;孟新刚;王俊刚;感染白粉病菌初期黄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J];北方园艺;2013年03期 5 韩震;王开荣;邓隆;李明;张龙杰;白化茶树新品系——黄金斑[J];茶叶;2013年03期 6 王开荣;梁月荣;张龙杰;李明;白化茶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性[J];中国茶叶;2008年08期 7 王开荣;林伟平;方乾勇;李明;梁月荣;秦岭;俞茂昌;白茶新品种“千年雪”选育研究报告[J];中国茶叶;2007年02期 8 史成颖;宛晓春;江昌俊;孙俊;提取高质量茶树总RNA的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夏九成;王玉平;马炳田;殷兆晴;郝铭;孔德伟;李仕贵;水稻(Oryza sativa L.)苗期低温白化突变体al12的超微结构与基因定位(英文)[J];遗传学报;2006年12期 10 刘强,张贵友,陈受宜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调控作用[J];科学通报;2000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贤强;茶树中茶氨酸代谢的探讨[J];茶叶;1981年03期 2 Takeo.T;赵良骏;宛晓春;茶树体内铵态氮的同化[J];茶业通报;1981年S1期 3 林馨颖;邵淑贤;王鹏杰;杨如兴;郑玉成;陈潇敏;张磊;叶乃兴;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2号’黄化变异机理[J];生物工程学报;2022年10期 4 竹尾·村一;诱导氨基酸合成的NH_4~+态氮肥以及茶树中氦基酸的季节性变化[J];茶叶;1982年03期 5 疏再发;王琳琳;娄艳华;吉庆勇;邵静娜;刘瑜;何卫中;白化茶树L-茶氨酸累积机理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年17期 6 阳衡;罗源;刘仲华;黄建安;蔡淑娴;茶氨酸的体内代谢与功效机制[J];茶叶通讯;2017年01期 7 马关柳;林开勤;魏杰;赵许朋;陈智雄;鄢东海;刘声传;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解析白化茶树‘千江月’不同叶色期主要滋味物质合成的分子机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年期 8 张书沛;林世嘉;茶树中茶氨酸代谢和转运机制研究进展[J];茶业通报;2023年03期 9 邰玉玲;杨林;王欢欢;刘春;茶特征成分合成相关新转录因子鉴定[J];江苏农业学报;2021年06期 10 王菲;王志超;程小毛;梁涛;黄晓霞;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对不同海拔的生理响应[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炎;茶树缺硫诊断与施硫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余有本;江昌俊;王朝霞;茶树中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的抑制及在其他生物体中的表达[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唐颐;茶树、茶人、茶文化[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文集[C];2005年 4 瞿花;陈起伟;对保护永平县古茶树的思考[A];2012年云南农业环境保护协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洋;刘振;杨培迪;成杨;杨阳;茶树肌动蛋白基因密码子偏性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成浩;高秀清;茶氨酸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周天相;徐金良;周勇敏;周洁敏;龙顶8号茶树无性系选育[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8 杨阳;赵洋;刘振;杨培迪;茶树密码子用法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9 陈邦海;茶树无性繁殖存在的问题与措施[A];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C];2008年 10 胡智益;蔡憲宗;蔡右任;林順福;台湾茶树经济栽培品种之成茶鉴定[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芳;茶树类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及基因的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李美凤;短期中度干旱对采前茶树新梢品质组分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20年 3 马士成;铝对茶树氟吸收、累积、分布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志薇;茶树中L-茶氨酸代谢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 5 常笑君;茶树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鉴定、进化及其表达分析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21年 6 于明革;茶多酚对茶树铅生物有效性的调控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冯虎;‘龙井43’基因组组装和茶树群体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8 施云龙;茶树抗炭疽病和抗冻机制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9 徐劼;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对铅的吸收累积及耐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于翠平;茶树耐铝的基因型差异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梦倩;黄山群体种茶树花白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 2 汤志近;茶氨酸合成相关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及茶树遗传转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陈锋;茶树CsDOF3转录因子的功能分析[D];贵州大学;2024年 4 陈丹;茶树呈味物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预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5年 5 查成敏;褪黑素对啶虫脒在茶树中代谢降解的调控作用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25年 6 马姣姣;硒与褪黑素调控茶树炭疽病与叶片衰老的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 7 秦冰;茶树硒代氨基酸的赋存形态及外源硒肥对其形态和含量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8 李健;‘紫娟’茶树紫叶花青素积累机理的转录组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9 王琼琼;茶树稀土和氟铝元素积累特性及基因型差异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0 韩洁云;‘响洪甸1号’茶树嫁接体中特征化合物的变化[D];安徽农业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袁国凤;褪黑素调控茶树抗逆性和品质代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食品报;2020年 2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孔祥瑞;茶树“育种4.0时代”加速到来[N];福建日报;2025年 3 记者 孙吉晶 王博 通讯员 张超楠;我市全力救治“中暑”茶树[N];宁波日报;2022年 4 记者 郭爽;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N];中国科学报;2017年 5 全媒体记者 李锟;古茶树焕发新活力[N];恩施日报;2020年 6 洪敬谱 姜家生;我国科学家揭示茶树“抱团取暖”抗寒互助机制[N];中国食品报;2025年 7 融媒体记者 杜婉琼 通讯员 陈玉萍;茶树不惧寒 以爱滋养终成青山[N];泉州晚报;2025年 8 张才建;古丈县三措并举走出古茶树保护新路径[N];团结报;2025年 9 记者 金秋时;遵义市凤冈县 一封磋商函助力古茶树保护[N];贵州日报;2024年 1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文菂;党武街道掌克村:古茶树延伸价值链[N];贵州日报;2024年
相关知识
黄山群体种茶树花白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
茶树芽叶黄化变异的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叶色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茶树紫芽中花青素累积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茶树液相芯片助力茶树分子育种
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茶树成花机理研究进展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白锈病抗性鉴定及其抗性机理研究
黄山毛峰茶树品种
我院在莴苣叶色的遗传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网址: 黄山群体种茶树花白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