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果树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年产值约1万亿元,从业人口1亿人左右,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人均果品占有量达195千克。目前,中国已成为果树产业第一大国,果品贸易在世界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持具有特别的意义。
当前,中国水果面积和产量居前6位的树种分别是柑橘、苹果、梨、桃、葡萄和香蕉,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业中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蔬菜,排在第3位。果业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人民健康、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果树品质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一项研究表明,若不采取任何措施防治,苹果果园病虫害自然危害损失率可达70%左右,单病虫危害损失率最高达20%以上。在病虫害中,小型害虫个体小,难发现,同时容易对农药产生抗性,是病虫害防控中的重难点,在果树种植中应加强防控。
防治环节问题多果树生产的目标是生产优质的果品,而果品的商品价值容易受到病虫害的暗中影响,为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为害果树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加之果树为多年生作物,每年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时期也不尽相同;在一年的生长过程中,果树经过萌芽、展叶、抽梢、开花、结果和休眠等阶段,各个阶段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数量和为害方式也不同,因此增加了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难度。目前,中国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相关病虫害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现阶段,大部分种植人员没有从果树生长情况出发,与之相关的监督体系不完善,在出现病虫害之后,没有及时发现,从而错过了最佳的防治阶段,导致种植园林经济受损严重。第二,病虫害种类多种多样,但防治方法过于单一。其中,病虫害出现的高峰期为春、夏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病虫害繁衍生长能力比较快,尤其是在温和湿润的天气状况下,活动的更加频繁,春、夏两个季节是果树生长的最佳阶段,也是果树抵抗能力最弱的阶段。同时, 生物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年出现的病虫害多种多样,数量较多,类型不同。但是,从病虫害防治技术来看,大部分果农对待病虫害的方式依旧采取单一措施,比如农药。长期大量喷洒农药不仅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也会促使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性。第三,在果林种植期间,很多种植人员自身技能水平不足,病虫害防治技能较弱,对于新型、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缺少充足的了解和认识。小型害虫是指相对于体型较大的咀嚼式口器害虫,个体微小、种群数量大、繁殖能力强、隐蔽性强、寄主植物广的一类害虫。近年来,农作物上的小型害虫越来越猖獗,以蚜虫、红蜘蛛、蓟马、叶螨、斑潜蝇、白粉虱、烟粉虱、介壳虫等为代表的小虫难防问题最为突出。同时小虫的存在也它会带来非常大的隐患,比如传毒(柑橘上的木虱引起黄龙病的传播)、圣女果的病毒病、蚧壳虫会引起煤烟病的发生,影响作物的正常光合作用。小型害虫主要为害蔬菜、果树、小麦、棉花和水稻等作物,果树上的小虫主要有蚜虫、螨类、木虱、锈壁虱、介壳虫和潜叶蛾等。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在2021果蔬小虫抗性治理暨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大会上的报告中介绍,中国柑橘红蜘蛛、柑橘潜叶蛾、柑橘粉虱、柑橘木虱和梨木虱的发生面积分别为6000、2000、1000、600和400万亩次。受2021年拉尼娜现象影响,预计南方可能偏涝,北方偏旱,估计像蚜虫、红蜘蛛等喜旱环境的害虫发生在北方重于南方,同时由于低价弃管多,果树害虫发生加重。李永平指出,综合防治是治理好小型害虫的基础。小型害虫防治用药登记产品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小型害虫防治关注度不断提升,防治用药登记产品数量逐步增加。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副处长李贤宾在上述会议中表示,目前,果蔬上用的药剂多以内吸、触杀类农药为主,禁止使用高浓度、剧毒和限制性品种。针对一些为害果树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下表中列出常用药剂:(见表1)文章来源:农资导报
相关知识
话题关注:海南省农药管理政策将变,抗性小虫防控还有哪些招?(小虫会干货)
AI智能精准施药、治理病虫害
向精准施药迈近一步
智能果园新趋势:智能虫情测报灯打造精准防控体系
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灾害应急丨2022年广西果树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虫情监测设备搭载虫脸识别技术,实现高效精准施药
虫情监测情:助力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
关于印发《青岛市2024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方案》的通知
植保无人机如何做到精准施药?
网址: 果树小虫治理:防控趁早,精准施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9672.html
上一篇: 草坪出现螨类虫的防治方法 |
下一篇: 夏季果树这样管,省心省力又高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