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抗病虫育种 第十章 抗病虫育种 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 品种的抗病性及其鉴定 第三节 品种的抗虫性及其鉴定 第四节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 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一.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 二.抗病虫育种意义与作用 三.抗病虫育种的特点 1.作物的抗病性 广义的抗病性: 某一作物品种不感染或不发生某一病害,或 发生病害,但程度较轻,或产量损失较小。 狭义的抗病性: 当作物遭到病害侵袭后,能够产生一种能动 地反映,去战胜病原菌,或减轻其为害。 2.作物的抗虫性: 寄主植物所具有的能抵御或减轻某些虫害侵袭或危害的能力。 即某一作物品种在相同虫口密度下,比其它品种获得高产优质的能力。 二.抗病虫育种意义与作用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品种,可以起到保产的作用。 2.与其它防治措施相比,选育抗病虫品种经济有效,简单易行,效果稳定,而且不污染环境,不会造成人、畜中毒。 三.抗病虫育种的特点 与高产、优质育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了解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 ②了解病原菌或害虫的遗传特性; ③了解作物和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④了解作物和寄生物对环境的敏感性。 第二节 品种的抗病性及其鉴定 一.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 二.作物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 三.作物抗病性鉴定 一.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 1.病原菌的致病性: 病原菌危害寄主引起寄主病变的能力。 在抗病育种中:病原菌侵染某一特定品种,并在其上生长、繁殖的能力。 致病性常表现在毒性和侵染力两个方面 毒性:病原菌能克服某一品种的专化 抗病基因,侵染这个品种的能力。 侵袭力:病原菌在侵染寄主的前提下, 病原菌在寄主中生长繁殖的速 度和强度。 2.病原菌的生理小种(毒性小种) 植物病理学上,把种内或变种内由一种生物型或一群生物型所有组成的能侵染某个特定作物品种的病原菌群体称为生理小种。 3.生理小种的鉴定与鉴别寄主 用一套抗病能力不同的作物品种来区分,这套品种成为鉴别寄主。 对鉴定寄主的要求: ①鉴别力强, ②病症反应稳定, ③具有不同的抗病基因, ④是有代表性的纯系品种。 4.生理小种的消长 优势小种:小种分化明显的病原菌群体,它是由若干毒性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大的小种,称为优势小种。其余的为次要小种。 小种组成:组成病原菌群体的各个小种的种类和比例。 优势小种和次要小种的消长 随着作物品种、自然、栽培条件而变化。当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某一品种时,就会 对当时的病原菌群体产生一种选择压力,这种压力筛选的结果,造成生理小种组成比重发生变化。 感染这个品种的生理小种就逐渐繁殖,积累,传播,数量逐渐增大,成为优势小种,因此,这个品种就成为这个生理小种的哺育品种。 而原来的优势小种,由于失去了最优的寄主条件,就转为次要小种。 当感染哺育品种的小种上升到绝对优势时,这个品种就会丧失抗病性。 5.致病性的遗传 对真菌病害的遗传研究认为, 毒性为单基因隐性遗传。 侵染力是多基因遗传。 6. 致病性变异 致病性变异的原因: ①突变 ②有性杂交 ③体细胞重组 ④适应性变异 二. 作物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 1.作物抗病性的类别 ? 全生育期抗病性 从抗性的表现时期 苗期抗病性 成株期抗病性 生物学抗病性 从抗性机能 形态和组织结构抗病性 生理生化抗病性 避病 耐病 从表现形式 抗病 感病 免疫 高抗 从抗性程度 中抗 中感 高感 从抗性的遗传 主效基因(单基因、寡基因)抗性 微效基因(多基因)抗性 从病原菌小种专化性或特异性 小种专化性抗性 小种非专化性抗
相关知识
第十四篇抗病虫育种.ppt
第十四章抗病虫育种概述.ppt
植物抗病虫育种原理和策略.ppt
重磅推荐《植物抗病虫育种》(原书第三版)发售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ppt课件第1章 育种目标教学幻灯片.ppt
第12章 抗性育种.ppt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第1章 育种目标PPT课件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第16章 主要花卉育种.ppt
第十八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ppt课件.ppt
必读系列 | 何祖华、陈学伟、邓一文等联合撰写:农作物抗病虫研究的战略思考
网址: 第十四篇抗病虫育种.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5517.html
上一篇: 植物病虫情报:第2期 2024年 |
下一篇: 植物抗病虫育种原理和策略.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