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小农水哺育现代大农业

小农水哺育现代大农业

近年来,江苏省实施高效节水工程显成效,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成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基地。可谓小农水哺育出了现代大农业。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短板,同时不增加农民负担,江苏财政按照1∶1配套中央财政资金,全国仅此一例。2009年至今,江苏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57.28亿元。目前,江苏省有效灌溉面积达90%,旱涝保收实际面积80%,均排在全国前列,保证了连续多年粮食增产。”江苏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蔡勇介绍,项目完成后,累计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0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52万亩,年节水能力1.5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5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7.72亿元。

节水、节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了解,连云港市处于全省水源供水末梢,农业用水紧张问题时常发生。每年因旱经济损失数千万元,甚者数亿元。而赣榆丘陵山区占全区总面积1/3,当地农民只能“望天收”。连云港赣榆区水利局农水科科长张庆波对2011年春旱仍记忆犹新,“颗粒无收,麦苗用犁全扒了,老百姓种苗的钱都没收回来,好多人都在那儿淌眼泪。”

为根本扭转靠天吃饭、产出率低的局面,近年来,赣榆区围绕节水做文章,确立“集中连片、水源先行”,保证山区用水有源头,并根据水源分布特点,合理规划不同用水特性的林果品种产业布局。截至2016年底,全区已建成各类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85万亩。

过去石桥镇农作物以花生、玉米、地瓜为主,现如今以果树为主,其中黄桃3万亩、苹果0.5万亩、黑莓、大樱桃、冬桃等各0.2万亩。“这里实现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型的秘诀全靠田里那一条条黑色的PE管。”张庆波称这是农田的“毛细血管”,每条PE管对应每棵树都外延一条小毛管,一亩地只需供水5立方米。而如果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一亩地需供水约100立方米,是滴灌的20倍之多。除了滴灌,根据作物种类、经营模式,赣榆区还设计了喷灌、微灌、小管出流、低压管道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规模化高效节水农业加速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向大户集中,土地产值效益大幅提高,也为农村留守人员创造了就业就会。据黑林镇负责蓝莓大棚种植的沃田大树基地经理陈家锐介绍,普通大棚的蓝莓价格80元/斤,亩产值能达到16万元,暖棚所产蓝莓品质更高,价格可高达380元/斤。散户种植的蓝莓亩产值也能达到3万元,而过去靠天吃饭的农作物,每亩收益仅为几百元。

保肥、减排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黑林镇河西村猕猴桃产业园,能听到舒缓的音乐,随风飘荡在农田上空。“我们这的猕猴桃是喝着泉水、听着音乐长大的,口感不一般呢!”连云港友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勤首次涉足农业,但信心十足,当地政府敢于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手笔”,投资人又有何惧?

“当初我们设想投入40万元做一套简易的水利配套设施,财政和水利部门主动帮助我们设计并建设了一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在看来,还是政府提供的更加标准和高效。”刘勤告诉记者,目前采用的是水肥一体化灌溉,节水率达70%,节肥率为50%。

据了解,传统灌溉方式采用混凝土衬砌渠道,大量使用导致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倒逼农药增加使用量,增加农业面源污染。而滴灌只将作物所需水量和肥料滴在根部,土层只有根部湿润,土壤仍保留巨大持水潜力。在一次滴灌后,突遇小雨或中雨,大部分降水会被土壤吸收,不会引起深层渗漏和田间排水,从而避免农药肥料流失,实现小雨、中雨保肥力、不排放,大雨、暴雨减肥损、少排放。

“政府对农业企业不仅‘扶上马’,还‘送一程’,这样一来,我们也更有信心去投入,把自己有限的资金去投入生产,不用为基础设施操太多心。”刘勤称,产业园猕猴桃今年5月挂果,9月成熟,没有特殊情况亩产1000斤,明年不仅能收回成本,而且还能产生投资回报。

创新、改革建立长效建管机制

资金是有限的,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无疑成为考验财政部门的难题。江苏财政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过去主要支持工程建设向工程建设和维修养护并重转变,从过去资金平均分配向以奖代补、鼓励先进转变,发挥财政资金导向、激励作用。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由2011年的12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9000万元。江苏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胡明保直言,为了公平、公正,江苏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由第三方社会评估机构进行考核,省专门制定了重点县资金绩效考评办法,对优秀市县以奖代补,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下一轮项目申报挂钩。

“项目建设好了,接下来便面临着谁来管、谁来修的问题。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成为我们今后推进改革的重点。”胡明保如是说,作为财政部门,“资金再紧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2013—2016年,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在维修养护补助上投入近7亿元。同时,拓宽工程管护资金投入渠道,创新农田水利投融资体制,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金参与其中。

下一步,江苏省将深化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基础、明确使用权为前提,以落实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合同为核心,以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管护经费和强化监督考核为重点,借鉴试点地区和先进地区改革经验,全面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工作。2017年底前,农田水利工程明晰产权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0%以上,所有工程都要落实管护主体,促使管护经费建得好、用得起、长期发挥效益。

相关知识

秦川园区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精准“滴灌”浇开“致富花”
现代风小院子植物怎么设计?来个实景案例解析一波
关于启动2020第四届中国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与行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江苏现代快报
产学相融,育花育人——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提升学生竞争力
唐山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绩溪县花千田种植家庭农场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
种好生态田搞活生态游算准生态账
40平小花园“庭院设计”案例,5步打造简约现代小院,美翻了!

网址: 小农水哺育现代大农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85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湿沙”之患:南方土地沙化调查
下一篇: 世界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