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江中心的江西彭泽县棉船镇金星村的沙化土地。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行走在我国水草丰美的南方地区,不难发现一些小型沙漠隐藏于秀水青山背后。这些星罗棋布的沙化土地,被当地称为“湿沙”。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土地沙化呈现点多、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等特点,不仅造成生态失衡,而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并呈现面积扩大的态势。
南方土地沙化触目惊心
在鄱阳湖腹地,江西都昌县多宝乡新屋刘村本来雨水充沛,然而这里却深受土地沙化困扰。半月谈记者不久前走进新屋刘村,原本一路的青山绿水到此戛然而止,变成白沙满地。一踏上这块土地,明显感觉嘴里很快含上了细沙,只要走上几步,鞋子内就会出现沙子,让人仿佛一下子置身西北沙漠。
记者看到,靠近多宝水库的1.5亩农田已沉积了2米多深的沙土,连根草都难以生长。附近一些农田种上的油菜稀稀疏疏,花都快谢了还不过20公分高,而村公路边的路基被洪水冲刷出的半人深的沙沟沙壑清晰可见。
60岁的村民刘仙贞告诉记者,他们的村庄和农田遭遇到山洪冲击后因缺少资金治理,泥沙沉积越来越厚,可耕种的农田人均不到7分地。
长期以来,土地沙化、荒漠化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北方干旱区的问题,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很少能与土地沙化沾边。但是,通过监测和记者调查发现,南方土地沙化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福建省东南部的平潭县南城乡上楼村,记者看到,平整出来的田地里大部分都是白花花的沙地,一脚踩上去鞋子很快没入沙中。上楼村村民告诉记者:“因为下雨少,沙化严重,灌溉困难,沙地里只能种点花生、马铃薯等。”
湖北省老河口市位于南水北调中线的丹江口大坝下游,目前全市沙化土地面积达到31.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记者来到汉江河道中间的王甫洲,看到防洪堤外面的汉江河道非常宽阔,裸露的沙化河床远远超过水面面积。
国家林业局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统计显示,我国南方的湿润沙化土地分布广泛,面积达到0.88万平方公里,包括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东等12个省区市的260个县市区。
尽管总体沙化土地面积不大,但由于分布范围广,人口密度远高于北方沙区,沙区沙害较严重。江西、福建等地沙区群众告诉记者,春夏季节受季风影响,当地暴风雨大而急,在水蚀作用下,流沙每年都要吞噬周边良田。
土地沙化扩大危及生态安全
我国南方土地沙化具有典型的湿润沙地特点,表现出明显的“亲水”特征,主要集中分布于河流、湖泊地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等异常天气频繁,增大了南方土地沙化风险。
江西省林业厅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俞东波说,近几年,江西遭遇连续干旱气候,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五河”水位下降明显,风带沙向沿岸日积月累移动,扩大了沙化土地面积。据江西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沙化土地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0.4%,但涉及全省30个县(市、区),占总数的近1/3。
水库截流导致下游水位降低,也增加了沙化风险。受修建丹江口大坝的影响,老河口市汉江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河床裸露成为沙地。据当地测算,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老河口段水位还将平均下降0.8米~1.3米,会进一步增加沙化土地5.65万亩。
“如果不去治理这些沙化土地,沙丘就会移动、蔓延,造成物理侵蚀,在极端大风天气下会扬沙,而鄂北岗地素有‘旱包子’之称,沙地的蒸发量大更会加剧地方旱情。”老河口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方坦担忧。
人为破坏加剧了土地沙化的速度和治理难度。俞东波介绍,约占江西沙化土地总面积1/4的赣江源区域沙化土地,主要是因植被破坏严重引起水土流失而形成的,如采用化学药物不合理地开采稀土矿,致使土地退化,寸草不生,加之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沙砾被大雨冲刷,顺水流而下,聚集在山谷,形成新的沙地。
由于非法采沙、滥放、滥开垦、滥挖树等行为难以制止,导致局部地区存在固定沙地向半固定沙地转移、轻度向中度和重度转移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生态失衡,容易引发泥沙淤积和洪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沙区群众生活。
治理“湿沙”面临三大挑战
记者采访中发现,当前防沙治沙面临诸多挑战。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理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一些南方省份的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资金被相继取消,给当地治沙增添了难度。俞东波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2006年江西彭泽县启动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是目前全省唯一的沙化土地专项治理项目,但每年仅有几十万元投资,远不能满足治沙需要。
“这些年国家有治沙项目,每亩有上百元的免费树苗,带动了百姓投入。如果取消了治沙项目,新的沙滩没了无偿苗木,老百姓肯定没有积极性,就没人去治理了。”湖北省老河口市王甫洲田园果品合作社理事长秦国安担忧。特别是近几年劳动力、苗木、肥料等价格不断上扬,治理沙化土地的成本大幅攀升,治沙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仍难杜绝。福建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高级工程师王梅松说,近年来,随着港口、码头、钢铁等临海项目建设的迅速增长,征占用沿海基干林带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驱动,群众开展水产养殖、围垦造田、乱采石、挖沙、取土等破坏沿海防护林现象屡禁不止,造成防护林、湿地和红树林不断被非法占用或蚕食,不利于植被保护和沙化土地治理。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沙化风险。根据气象部门评估报告预测,未来20年南方平均气温将普遍升高,到2020年,一些省份平均增温约0.6℃,降水量增加10%左右。专家分析,频繁的干旱和洪涝将使南方沙化土地扩展的风险不断增大,若不加快治理,还将进一步增加潜在的生态威胁。(记者 王志 甘泉 涂洪长 袁志国 周科)
扩展阅读
不应被忽视的“江南伤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相关知识
蒙草生态以科技抑制乌拉盖草原生态隐忧
活动报名|人文园林旗下花点园艺五周年庆活动月来啦~古法香丸、柚子茶、无患子手工皂、圣诞花环DIY
扩绿 兴绿 护绿——松原市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走笔
河南:以建设生态强省为目标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
浙江九龙山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更新类型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大全11篇
各地各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参与者和推动者
沙埋对隐花植物多样性及其结皮生态功能的影响
这些芳香花草,能祛湿浊醒脾胃,你知道怎样用吗?
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修复“绿色布局”
网址: “湿沙”之患:南方土地沙化调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858.html
上一篇: 浅谈生物入侵及防治对策 |
下一篇: 小农水哺育现代大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