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姚雨蒙
在《拥抱消失的生物——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建设与经营(二)》中,我们说过,恢复本地生态,让本土植物回归城市。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城市鼓励和支持生物多样性?
三、城市应如何鼓励和支持生物多样性?
3.逆转传统思维,城市空间要“再荒野化”
“再荒野化”是指将一个地区恢复到原始的、未开垦的状态,摆脱长期以来为人类需求控制和管理自然的做法。“再荒野化”经常出现在相对荒野的区域,许多项目旨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通常是通过重新引入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物种,并稳定位于底端的物种。最著名的野化案例之一是1995年将狼重新引入黄石国家公园。
在大部分城市地区,大片的草坪中整齐点缀着一些树木,几乎已成为城市绿地的标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相同的景观模式和植物重复出现。这种高强度人为介入和绿地管理不仅使得生物栖息地消失,生物种群面临困境,也使得城市居民丧失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机会。
因此,在城市提倡“再荒野化”,其核心在于通过修复物种和生态过程,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从而提升景观的荒野程度,保持或提升生物多样性,强调自然力量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不过,城市地区的野化并不一定需要大量投资,减少修剪城市公园绿地草坪的频率,就能增加本地蜜蜂和其他传粉媒介的数量。墨尔本市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一项关于昆虫多样性的研发现,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中层(中小型灌木),其次是乔木层,然后是高大的草原。草坪的修剪区域支持最低水平的多样性。因此,许多城市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创建“无割草区”或“城市种植区”,进一步减少割草计划。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无割草区”
图片来源:Flickr
对城市绿地来说,使用正确种类的灌木丛也可以打破大片单一草坪景观,以更多的结构和多样性增强栖息地功能。
事实上,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受其组成(构成空间的物种)和结构(多个植被层)的影响很大。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发现,以果树和灌木丛为特色、杂草丛生的角落往往比精致整洁的私人花园对昆虫更友好。因此,为减少对本地传粉媒介物种的影响,仿照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地周围种植的大片草甸,英国城市中新增了更多的荒野草甸区块。
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自由生长的荒野草甸
而不管是减少绿地草坪的修剪频率,还是增加灌木丛,其本质都在于维持城市自然绿地的异质性。在景观尺度上,绿地异质性增加了植物物种种类,以此形成的多样化绿地类型为不同动物群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而在局部尺度上,绿色空间内的生境异质性增加了多种类群的物种丰富度。
因此,对现有绿地中植被管理的简单变化,就可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积极影响。
案例一:芝加哥市Lurie Garden构建城市绿洲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 Lurie Garden占地三公顷,是芝加哥市中心千禧公园的一部分。花园以草原为灵感,结合了自然种植和生态敏感性,兼顾了景观建筑、花园设计、生态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教育,为城市居民和野生动物创造了一个城市绿洲,在多植被和多结构的城市公园构建上做出了好的范例。
花园整体设计分为两个板块,展现了芝加哥的历史发展景观,一部分是遮荫为主,茂密且潮湿的环境,一部分是充满阳光的、干燥的草原化形态。中间穿插的水景用木板路分开,代表了芝加哥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交汇,在一年四季中展现与众不同的自然魅力。
花园把草和成千上万的多年生植物缝合在一起,通过稍微下沉的路径来产生观景效果
图片来源:全景网
花园中共有植物超300多种,包涵乔灌木、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其他草本植物。其中大多是本土原生植物,非常挺拔而有韧性,能够达深水位和储存雨水很长一段时间,对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层种植设计实现了复杂性和连贯性的统一,起到了空间放大的效果。
图片来源:Flickr
为处理好各种植被和多结构的平衡,花园还引入了动态地理信息系统,对植物群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及其在整体设计中的作用进行可视化监测。
这些多样性植物种类的栽植在满足公园绿化、美化功能的同时,如此原生态的自然气候也吸引了候鸟、有益昆虫等很多野生小动物的到访。比如帝王蝶、甚至偶尔还能在树叶下发现鸟蛋。
作为生物多样性友好花园的城市典范,Lurie Garden为各种植物、动物和昆虫提供了健康的栖息地。
图片来源:Flickr
除了城市绿地,长期以来城市里的河流,不管是用于通航、防洪甚至是绿化,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问题。
在天然河流中,曲流、深潭、浅滩等丰富的地貌构成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为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而当蜿蜒曲折的天然河道被截弯取直,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化河流时,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灰白色的堤防护岸,极大影响了水体的可达性和景观质量。而采用混凝土、块石等材料浇(砌)筑护岸及河床,造成河槽严重硬质化,割裂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联系,隔断了生物交流,破坏了植被丛旱生向水体的过渡生长,从而使该区域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带消失。因而,河流的“再荒野化”对于恢复河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案例二: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这一时期城市中大量修建混凝土排水与运河系统以防患大范围的洪水。作为新加坡最长的河流,加冷河贯穿中心岛,是城市供水系统的一部分。碧山宏茂桥公园建于1988年,建造最初目的是作为绿色缓冲带,并提供休闲娱乐空间。然而,加冷河排水管道犹如一条粗线,将公园明显的分割开来。
2008年以前的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2009年,加冷河的修复工程启动,设计团队与公园和水利部门决定拆除运河混凝土沟渠,修复自然河道。
改造后的河道蜿蜒曲折、宽窄不一,如同自然河流般拥有着多样化的流动形式与流速,为野生动植物群落塑造出极为宝贵、自然而又多元化的栖息地。
硬质化河岸被拆除,增加了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等多样化的河流形态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在河流生态恢复过程中,景观团队引入12种生物工程技术,在一条60米长的支线排水道旁进行了为时一年的研究,以测试植物的适应性与生长状况。
从混凝土排水渠中拆除下来的混凝土块被用于重塑河床,砌筑群落生境、步行道等,使其花费比运河改造设计减少了15%。
回收混凝土块铺设的步行道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景观设计团队并没有刻意将野生物种引入公园,然而自河流再野化之后,公园内的物种多样性增长了30%,迄今,已有66种野生花卉,59种鸟类与22种蜻蜓在此安家落户。2015年,水獭一家五口在此安家,在此之前,它们仅在沿海地区生活,它们的出现证明了河流再野化的实现与成功。
同时,河流也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增加了社区对城市水系统的亲和力。传统设计手法中大量使用护栏,隔绝了人与河流的关系,带来对水体的恐惧,而如今温柔美丽的河岸景观则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这让人类活动空间有了12%的增长。
蜿蜒曲折的河道改造让公园的蓄水能力提升了40%,超过了其目标承载能力。当遇到极端灾害性洪水时,加冷河水体上涨,滞留大量雨水,再缓缓地排向下游地区。这一过程仅耗时数小时,其后河岸地区将再次开放,供人游玩,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生态廊道对于来说有多重要吧?它是解决动物近亲繁殖的良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03/18/69274514_903647210.shtml 2.为什么要花3000万为野生动物造一座桥 http://k.sina.com.cn/article_2659261621_9e811cb500100y3yy.html?display=0&retcode=0 3.生物多样是城市本应具有的状态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2924283 4.The seven lamps of planning for biodiversity in the city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275117314245 5.Challenges to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Urban Area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19328/ 6.Biodiversity in the City: Fundamental Ques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y of Urban Green Spac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https://academic.oup.com/bioscience/article/67/9/799/4056044 7.Creating space for nature in the city: Inclusive Ecology https://thecityateyelevel.com/stories/creating-space-for-nature-in-the-city-inclusive-ecology/ 8.Urban Nature: How to Foster Biodiversity in World’s Cities https://e360.yale.edu/features/urban_nature_how_to_foster_biodiversity_in_worlds_cities 9.What actions are successful in activating cities to implement urba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olicies, campaigns, and projects? https://www.thenatureofcities.com/2021/04/30/what-actions-are-successful-in-activating-cities-to-implement-urba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policies-campaigns-and-projects/ 10.2016 ASLA 通用设计类荣誉奖: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 https://www.gooood.cn/2016-asla-bishan-ang-mo-kio-park-by-ramboll-studio-dreiseitl.htm 11.Green roofs in Basel, Switzerland: combining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measures https://climate-adapt.eea.europa.eu/metadata/case-studies/green-roofs-in-basel-switzerland-combining-mitigation-and-adaptation-measures-1 12.All those “weeds” add up to a lot of urban biodiversity https://envirobites.org/2020/05/19/all-those-weeds-add-up-to-a-lot-of-urban-biodiversity/ 13.Cities are the next frontier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https://www.oursafetynet.org/2020/05/27/cities-are-the-next-frontier-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 14.“貉以为家:公民科学和城市生物多样性”入选COP15“100+全球典型案例”生物多样性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012A0DKX700 15.“神奇”的动物在上海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07558 16.网络热门倒霉鸟类研究——全国首份鸟撞建筑调查报告 https://www.sohu.com/a/492091588_121118996 17.Glass Collisions: Preventing Bird Window Strikes https://abcbirds.org/glass-collisions/版权声明
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拥抱消失的生物——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建设与经营(四)
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简谈建设生态城市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文
浅议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北京建设花园城市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园林建设
科学网—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
网址: 拥抱消失的生物——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建设与经营(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9544.html
上一篇: 候鸟迁飞路线主要栖息地现状与管理 |
下一篇: 科研人员在云南发现大花石蝴蝶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