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微专题:如何突破关于沼泽湿地的地理难题?

微专题:如何突破关于沼泽湿地的地理难题?

四本书 2023新版均已发行 ,点击链接看简介

也可加微信购买: 牛老师 736491854

从今年6月实施的《湿地保护法》,到近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湿地”作为热点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可以看出沼泽湿地也是高考常客,它的类型、成因、功能、保护等内容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为了更好的复习这个内容,我们今天就来总结有关沼泽湿地的知识点。

昆明甸尾水杉 | 航拍摄影:李双福☝

01

思维导图

02

概念及分布

沼泽是 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 湿性植物沼泽植物,有 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 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地球上除了南极地区还没有发现沼泽外,其余各地都有沼泽分布。

总的来说是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与北美洲的亚北极带、寒带和温带地区。南半球的沼泽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

世界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区在 西伯利亚西部地区,它南北宽800公里,东西长1800公里,堆积了全球40%的泥炭。我国的沼泽则主要分布在 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等地。

03

成因

一般沼泽的形成原理:

进水多,出水少,留存水多。

进水多:降水多、径流汇入多(如河流泛滥、冰雪融水、地下水汇入等)

出水少:蒸发弱、下渗少(如地下有冻土层、不透水层等)、径流流出少(如地形低洼、河流受阻、地下无法排出等)

04

类型

根据沼泽发育的地貌条件,可以把沼泽分为 平原沼泽、高原沼泽、山地沼泽等。

(1)平原沼泽

三江平原☝

平原沼泽是发育在平原地貌的沼泽,常呈大面积分布于河网之间。可以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入海口、沿海滩涂地区。

平原地区沼泽形成一般进水考虑降水多,径流汇入多,出水考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下渗少等。像我国的三江平原沼泽地、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地都是典型的平原沼泽。

(2)高原沼泽

若尔盖湿地☝

发育于高原环境的沼泽。

高原沼泽的形成一般进水考虑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多、降水多,出水考虑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下渗少;内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像我国的若尔盖湿地就是典型的高原沼泽。

(3)山地沼泽

发育于山地环境的沼泽,一般规模较小。

山地沼泽的形成一般进水考虑高山冰雪融水多、迎风坡降水多,出水考虑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下渗少;局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像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分布有典型的山地沼泽,发育着我国少有的落叶松-狭叶杜香-泥炭藓沼泽和落叶松-越桔-泥炭藓沼泽,山地沼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泥炭资源。

05

形成过程

(1)湖泊沼泽化

由于 湖泊的淤积湖水变浅, 出现水草丛生的过程称湖泊沼泽化。沉积物首先在入湖口处形成三角洲,并逐渐向湖心扩大,从而使湖底填高,水体变浅,植物生长,湖泊缩小,直至变为沼泽。

(2)河流沼泽化

河流沼泽化过程 多发生在进入老年期的中、小河流和河床平缓、河曲发育、流速缓慢的河段,也发生在河源附近。河流沼泽化过程与浅水缓岸湖泊沼泽化过程相仿,只是沼生和水生植物的带状分布不如湖泊明显。

(3)草甸沼泽化

草甸沼泽化主要分布在 河漫滩、湖滩、洼地等地段。 草甸沼泽化是由于 地势低洼, 地表常年过湿, 或地下水位高 ,在地表水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共同作用下,土壤孔隙长期被水充填,通气状况恶化,形成厌氧环境,导致有机残体难以矿化,养分减少,进而一些草甸植物逐渐减少,而要求养分较少的喜湿密丛型莎草科植物逐渐增多,即由草甸演变为沼泽。

(4)森林沼泽化

森林沼泽化一般发生在林区 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和排水不畅的地段。这些地段,水分容易汇聚,加上土质黏重,有的地区还有冻土层隔水,使地表积水既难排出又难入渗,形成地表常年过湿或积水。林下松散的植物枯枝落叶层的不断积累,又可拦蓄和保持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加剧了地表和土壤的长期过湿。

06

沼泽的功能

沼泽是湿地的重要组成类型, 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降解污染物等众多生态功能。

同时沼泽中的泥炭,含有大量的植物孢子和花粉,对研究古气候、古植被的形成与演变,古地理的发展规律等方面,具有 科学研究价值。

沼泽中有许多动、植物资源,如芦苇是造纸原料和人造纤维和编织等原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沼泽中的泥炭可以作为燃料,也可以作为花卉种植等的土壤,沼泽还可以发展旅游,所以其 经济价值也比较高。

07

开发与保护

由于 沼泽的生态功能突出,同时又具有 极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不能单纯的只是开发或保护,而是要根据沼泽类型和分布地区的特点,把 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不能开发的应 建立自然保护区

08

试题链接

(2014全国卷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020年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图7),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千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有需要课件的老师,请打开下面链接,每个都精心设计:

新教材必修一课件: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22个地理课件合集

新教材必修二课件: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的进程与影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的进程与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云花种业,如何突破“卡脖子”难题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绿色中国:小微湿地激活自然生命——重庆梁平小微湿地修复的探索实践
湿地、入侵互花米草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
江苏淤泥质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扩张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湿地与花坛设计与施工
湿地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类型?湿地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国内外湿地旅游产业的介绍
世界湿地日
湿地的生态保护

网址: 微专题:如何突破关于沼泽湿地的地理难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120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和养护
下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