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多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技术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

1.月季黑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危机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翌年4~5月份,病菌借风雨等传播。温度合适、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入危害,潜伏期7~10d,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气温24℃,相对湿度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两次发病高峰期。

北方大凡8~9月发病最重。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坑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够、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

2、菊花褐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小黑点,后扩大为直径5~10mm的圆形或椭圆形黑斑,中心灰黑色,并有黑色小点。危机时,数个病斑相连成片,整个叶片焦黑脱落,有的则卷成筒状下垂,叶面凹凸不平,一碰即脱落,整株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5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当气温合适时,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

28℃,潜育期为20~30d,在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或植株种植过密时,发病迅速。

3、大叶黄杨叶斑病

(1)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危机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产生,由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在河北地区大凡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危机,病斑扩大,出现落叶。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大凡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危机。大叶黄杨叶斑病易与介壳虫、蚜虫等相伴发生,使植株病势加重。在管理粗放、排水不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导致病害发生。4、红叶石楠叶斑病: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红叶石楠叶片受害时,先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多角病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红褐色,背面为黄褐色,病害危机时,病斑可连成块,甚至全株枯死。

红叶石楠叶斑病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红叶石楠叶片受害时,先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多角病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红褐色,背面为黄褐色,病害危机时,病斑可连成块,甚至全株枯死。

叶斑病类的防治:

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合适,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2.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扫斑800~1000倍液、双佳杀菌剂1000倍液、禾林道贝健800-1000倍液,添加光合素效果更佳。

相关知识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叶斑病的防治技术(一)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防治指南--园林植物叶部病害常见种类和识别以及防治措施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常见病虫害防治发生规律.docx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种类和防治措施.docx
园林植物常见的几种叶斑病识别及防治
园林植物锈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识别和防治
常见病虫害防治 发生规律

网址: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29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叶子上长斑点怎么回事
下一篇: 养君子兰时,当叶片出现这9种异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