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水、林、田、湖、草、湿地、滩涂、海岸线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标杆、世界陆海统筹型自然保护地典范,确保“一河清水东入海”。
初冬时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大批越冬候鸟在此迁徙中转。在黄河三角洲,鸟类由原来的187种增加到373种。鸟儿钟情于此,是因为这里有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适合栖息觅食。但是,这片河口湿地也一度面临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威胁。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师王建步介绍,互花米草在2010年之后进入自然扩张的加速期,2015年左右在全国的面积增速达到顶峰,之后才放缓。放缓仅仅是因为“能长的地方,差不多都给占上了”。
东营湿地总面积为4567.7平方公里,湿地率达41.6%。到2021年,黄河三角洲有超过13万亩的滩涂被互花米草侵占,本地盐沼植被、盐地碱蓬和海草床的生存空间被大量挤占,海淡水交汇的潮沟堵塞,底栖生物迅速减少,鸟儿失去很多栖息觅食的空间。
为治理互花米草,东营统筹海洋生态、湿地修复等各类资金4.4亿元,连续3年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实验项目,创建“刈割+围淹”“刈割+翻耕”等治理模式,并研制和改装了适合潮间带滩涂作业的机耕船,将割草机与船相结合,进行水陆两栖作业。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仁卿称,从目前来讲,互花米草的治理给当地一些物种,比如芦苇、盐地碱蓬等的恢复让出了空间。碱蓬出来了,芦苇有了,湿地恢复了,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鸟类多了,对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0年至2022年,我市累计治理互花米草10547.4公顷,恢复盐地碱蓬5万余亩,修复海草床1500亩。根据监测,互花米草治理区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生物种类增加近30%,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有效维护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黄河口晚刊记者)
相关知识
大河之洲 扬起互花米草防治前行风帆
提升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海湾——东营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黄河口“治草”记:互花米草治理专家眼中的“大决战”
黄河口治“草”记——山东东营持续加强互花米草综合防治与生态系统修复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丨黄河口“治草”记:互花米草治理专家眼中的“大决战”
江苏盐城专题研究互花米草治理
《人民日报》聚焦东营|山东东营持续加强互花米草综合防治与生态系统修复—— 黄河口治“草”记(一线调研)
《人民日报》聚焦东营|山东东营持续加强互花米草综合防治与生态系统修复——黄河口治“草”记(一线调研)
防控外来物种 保护海洋生态(美丽中国)
江苏东台全面启动互花米草治理工作
网址: 东营市人民政府 聚力推动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新突破 加强互花米草治理 守护大河之洲生态底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539.html
上一篇: 基于空间分析的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 |
下一篇: 江苏南通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