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
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读图,完成1~2题。
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
扎龙湿地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示意图
1.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1—2月
B.6—9月
C.3—5月
D.10—12月
1题,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位低不易形成湿地。第2题,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蓄洪防旱、涵养水源。由图可知,扎龙湿地6月至9月降水量较大。因此,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为6月至9月。
2.B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种群的面积变动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海洋污染严重
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C.陆地向海洋扩展
D.海岸遭受侵蚀
4.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A.抗寒能力
B.抗旱能力
C.抗盐能力
D.抗病虫害能力
3题,读图可知,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种群面积不断增加,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物种群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本地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第4题,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经常遭受海水入侵。互花米草能在此处迅速扩散,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抗盐能力。
4.C
野生亚洲象食量大,每头野象需10~12平方千米的采食范围。近年来,西双版纳的勐养自然保护区中野象大量取食当地农作物,人象冲突频发。下图为勐养自然保护区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勐养自然保护区中人象冲突频发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
B.自然保护区中人类活动增多
C.高速公路阻碍野象迁徙
D.农作物属于野象的食物
6.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增加人工投食②建设生物通道③全部生态移民④国家补偿农民损失⑤建动物园圈养野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5题,根据材料可知,每头野象的采食范围较大,勐养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能够保证野象有充足的生存空间,人象冲突少。A正确。第6题,为了减少人象冲突,可以适当增加人工投食,从而减小野象的采食范围;在野象迁徙路线上建设生物通道,减少高速公路对野象迁徙的影响;对于农作物受到损失的农民,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补偿。B正确。
6.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甘草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中草药,其用途广、销量大。鄂尔多斯高原遍生甘草。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鄂尔多斯高原略图。
(1)根据甘草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其生长习性。
(2)分析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
(1)题,甘草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土壤贫瘠,据此推测甘草的生长习性为耐旱、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可知,当地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所以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滥采乱挖,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荒漠化,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高土壤肥力。
甘草耐旱、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
(2)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滥采乱挖,可以缓解荒漠化;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优质多样的甘草种源;提高土壤肥力。
关键能力提升练
图示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读1976年、1987年和2000年我国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图,完成8~9题。
8.导致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
B.修建108国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
C.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和秦岭隧道通车
D.发生了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9.关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
B.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C.国道的建成使大熊猫栖息地扩展
D.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8题,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主要
是因为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即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和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扩大。第9题,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可知,1976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大,成片分布;1987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明显缩小,碎片化严重;修建道路,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缩小;2000年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9.C
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第10题。
10.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
A.净化水质
B.调蓄洪水
C.涵养水源
D.发展航运
,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故选A。
位于江苏中部沿海的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丹顶鹤从栖息地迁徙至盐城滩涂湿地。下图为丹顶鹤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污染
D.保护生物多样性
12.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与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相比,盐城湿地的主要优势是()
A.人类影响较少
B.气候更为温暖
C.食物来源丰富
D.栖息面积更大
11题,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D。第12题,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与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相比,盐城湿地的主要优势是纬度较低,气候更为温暖,故选B。
12.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地之一,这里分布着温带榆树稀树草原。近几十年来,该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该地生态环境。下图为浑善达克沙地温带榆树稀树草原分布示意图。
(1)指出该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恶化对京津地区影响严重的原因。
(1)题,从浑善达克沙地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得出,该地的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其特征形成原因与季风环流和海陆分布有关,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夏季风影响变小,水汽越来越少。第
(2)题,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和其与京津地区距离两个角度分析。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为林地面积减少,防风固沙功能减弱,风沙快速移动,沙地面积扩大,京津地区沙源增多。从地理位置来看,沙地距离京津地区较近,并且位于其西北部,冬季西北风强劲,将沙地中的大量沙尘吹到京津地区。
分布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生态恶化造成林地面积减少,防风固沙功能减弱;沙地面积扩大,沙源增多;沙地位于京津地区西北部,且距离近;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大,输沙能力强。
相关知识
松嫩平原北部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生态安全评价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二上第16课 漂亮的花边 课件.pptx
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林植物生态位特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基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检察力量呵护生态多样之美
第二章 第二节插花器具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初探
蔷薇花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沿黄生态走廊和安全屏障已见雏形
网址: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答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548.html
上一篇: 科学网—[转载]《生态学报》20 |
下一篇: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