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南京以高质量湿地生态系统为美丽中国“锦上添花”

南京以高质量湿地生态系统为美丽中国“锦上添花”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提起湿地,人们不难想起地理课本上对其生态功能的简短描述,也总能说出几个曾经泛舟苇丛中、与鸟共蹁跹的好去处。作为“地球之肾”,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更是许多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家园,保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的未来,南京深谙此道并为之不懈前行。

  “人退湿进”南京打开湿地保护“正确姿势”

  芦荻随风摇曳,鸟鸣此起彼伏,鱼翔浅底,鸥鹭翔集,水清岸绿,微波粼粼……初夏的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清新动人,宛若一颗 “绿宝石”,璀璨夺目。这里是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首站,被称为长江中的“秘境之地”,因为早在22年前,这座名叫新济洲的小岛就抹去了人的痕迹,居民都离开小岛另外安新家了。在湿地保护的过程中,人向后退,湿地范围才能向前走。当然,“人退湿进”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治,积极有为才是保护湿地的“正确姿势”。这片被“放养”的土地,现在成了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集湿地保护保育、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于一体,是动植物的天堂,更是一座“生态大宝库”。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展示馆

  作为打造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样板区域,在湿地生态修复、功能再造、景观提升等一系列工程之下,如今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进展,与2016年获批国家湿地公园时相比,公园湿地率由39.98%上升到50%,维管束植物由354种增加到556种,鸟类由103种增加到208种,真正成为“生物天堂”。

  “顶层设计”南京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只是南京湿地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组织开展省、市级重要湿地巡护、提高自然湿地保护水平、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治理等一套“组合拳”和“连环招”下,2021年,南京新增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850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2%;全市实施湿地修复1900多亩,其中沿江湿地1500多亩,逐步丰富湿地类型。南京的湿地保护成效取决于硬核举措,更得益于“高位推动”。早在2013年,《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便问世,彼时,南京用实际行动在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辨析题”写上了答案。与此同时,《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也为2022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提供了很好的探索。“我们介绍了江苏南京经验,也为立法建言献策、参与了立法调研工作,为法律的正式出台贡献了南京力量。”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长江绿水湾省级湿地

  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是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人民至上、回应社会期待的必然要求。该立法有利于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伴随着该法律的出台,在这一“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南京将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率,同时加强对省、市两级重要湿地的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并持续推进湿地特别是长江湿地修复、完善湿地监测体系,全面推进新时期南京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保护湿地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久久为功、绵绵发力。南京正在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强担当、勇作为,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让高质量保护修复湿地资源,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极美南京”,为“美丽中国”锦上添花。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尹美又 供稿/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编辑/赵梦琰)

相关知识

南京以高质量湿地生态系统为美丽中国“锦上添花”
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垦区生态系统优化研究——以赣榆、射阳垦区为例
修复湿地 中国发挥重要作用
修复湿地生态 建设幸福河湖(美丽中国)——中国青年网
中国加入全球《湿地公约》30周年,高校科研筑湿地绿色屏障
湿地保护要景观设计更要野花野草
提升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海湾——东营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基于空间分析的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打造美丽宜居花城,广州要做好生态建设以强化生态系统服务
第十一章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广州样本

网址: 南京以高质量湿地生态系统为美丽中国“锦上添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58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发现啮齿动物为油
下一篇: “漂流花朵”外来务工儿童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