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你不知道的树木文化(一)历史文化篇

你不知道的树木文化(一)历史文化篇

  提到树木,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它能给我们提供木材,其次是可以绿化,为人们提供绿荫;林业专家学者以及林业业内人士可能会想到它还能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炭释氧等生态功效。提到文化,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吃喝玩乐文化即饮食文化、饮酒文化、旅游文化、戏曲文化等等,但提到树木文化,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实际上,树木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生命等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树木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我国的"四大发明"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从我国的"文字造字"到"诗词歌赋",从借树木"桃李"比拟"教书育人"到医者"杏林"的代称,从"文成公主带柳进藏"到"众人寻祖洪洞",从"坟地栽树的讲究"到"阳宅植桐",我们的一切生活哪一点离得开树木?所以说,"树木文化"与我们无时无刻相生相伴!

  不是树木"没有文化",只是我们没有深入挖掘罢了!

  笔者就把多年来的学习,总结归纳为十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树木都有哪些文化,本期就先来一起看看树木的历史文化篇。

  树木与姓氏  追根可溯源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这一规定,主要是防止近亲结婚,以提高后代人健康繁衍。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

  姓氏来源于多个方面,或来源于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或来源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野生动物和地上长的花草树木,或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烟酒茶,或来源于封地,或来源于皇帝赐姓等等。在众多的姓氏中,这里仅介绍一下与树木、植物有关的姓氏。我们粗略回想一下与树木、植物有关的姓氏就有杨、柳、榆、槐、桑,松、柏、栾、栗、林,李、梅、花、叶、桂等姓氏,可以说,姓氏与树木息息相关。

  树木与地名  缘自《周礼》篇

  据《周礼.地官司徒》记载:设其社稷之遗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意思是说在其居住之地栽植树木,栽什么树就叫什么地名。北京至今还有很多地方以树木起的地名,如五棵松、垂杨柳、大榆树、大柳树、七棵树、枯柳树;槐柏寺街、枣林前街;桃园、杏园、梨园、桑园、松园、槐园、苹果园;檀峪、松树峪、酸枣峪;椴木沟、梨树沟、柳沟等。

  树木与权力  意在字里边

  权杖是象征王权和皇权的用具。考古材料表明,古埃及和中国都发现了权杖,形制不同,材质不同。权杖地位等同于我国后世的玉玺。中国发现权杖的材质有木质,金质,青铜和玉石。  

  "权杖"二字之所以都用"木"字作为偏旁,实际上也说明了谁拥有的土地、树木多,谁就拥有更多的资源,谁的权力也就最大。所以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权杖"这两个字时,都用了"木"字旁。在后面讲"封建"的"封"字时,还会介绍树木与封地疆土的具体含义。

  坟地树木别乱栽  一些学问要明白

  早在周朝,对于不同等级的人在死后对修建坟墓的高度和种什么树,都有严格等级规定。据《周礼.春官冢人》记载: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春秋纬》:天子坟高三仞(古时7尺至8尺为一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坟,是地表以上的土堆;墓,埋葬人的墓穴。

  在周朝以至其后很长时期,普通老百姓死后下葬是不允许起坟头的,只能在墓穴旁栽几棵杨柳树做标记,以便后人将来上坟时辨认。

  这个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即逐渐演变成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我们到颐和园就能看到,在仁寿殿也就是皇帝办公的院内栽植的都是松树,而在大臣们候朝的院内栽植的都是柏树了。

  住宅栽树有讲究  一些文化要传承

  住宅院内栽树也有讲究,古人云: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这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常识。另外,还有一句谚语,即:桑松柏梨槐,不进活人宅。从坟地上栽树的讲究看,栾树也是不能栽到我们的住宅的。关于住宅种树,民间流行很多谚语:如门前有槐,荣贵丰财;右树重抱,财禄长保;屋顶枯树,必出寡妇;右树红花,娇媚倾家;左树右无,吉少凶多;枯树当门,火灾死人;独树当门,寡母孤孙;前有死树,失财倒路。

  封禅始于秦 盛于乾 最高礼遇为龙颜

  封禅,多指皇帝对作战或其他有功之臣的封赏,对树木的封禅并不多。然而,在北京就有几棵树受到了皇帝的封禅。

  北海团城上有3棵有封号的著名松树,分别是"遮阴侯""探海侯"和"白袍将军",其封号均是乾隆皇帝所赐。传说有一年夏天,乾隆皇帝来到团城,正直中午,室内又闷又热,便命人摆案于树荫之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气全消。于是乾隆皇帝就效仿秦始皇登泰山避雨后封"大夫松"的故事,封这株松树为"遮阴侯"。乾隆皇帝还在门头沟潭柘寺为2棵古银杏赐号"帝王树"和"配王树"  ,至今皆长势良好。

  封禅,在远古时期,是两个不同的意思。封,是指祭天仪式;禅,是指祭地仪式。千字文里有:岳宗泰岱,禅主云亭。即在泰山祭天,同时在泰山南面和东南的云山和亭山祭地。

  重耳感念忠臣意 御命寒食不饮炊

  相传寒食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割肉给重耳吃,从而救了重耳一命。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派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晋文公听了属下"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 的建议,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还是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烧死了救命爱臣,疼痛不已,就把介子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自南北朝以来,每到寒食节,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祭奠活动,有上坟、踏青、荡秋千、吟诗等,其中还有一项就是"插柳"即"插柳于坟""插柳于衣袋"。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民间还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2013年寒食节,感念介子推,于是,我有感而发,写下了:

  清明时节柳枝垂,几人遥祭介子推?

  重尔感念忠臣意,御命寒食不饮炊!

  绵山古柳年年绿,哀伤化作追思泪。

  忠臣自古千千万,割肉奉主还有谁!

  (本篇结束,其后待续。)

文/施海

相关知识

你不知道的树木文化(一)历史文化篇
如何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
南京城市历史文化名片——《神韵金陵》
中国花卉审美文化研究丛书
国兰的悠久历史文化及赏兰、鉴赏
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的着力点
探寻历史的文化记忆
兴义街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
园林树木冬季修剪要点(一)
花瓶摆放禁忌与讲究多,细数你不知道的花瓶风水!

网址: 你不知道的树木文化(一)历史文化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70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木文化琐谈之七:由花说画——若
下一篇: 金华市的花卉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