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江河。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环绕,次级河流纵横交错,湖库众多,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任务艰巨。
重庆以改善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核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绿色本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美丽山水城市,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重庆坚决把握好三条底线:确保长江重庆段水质流出好于或不低于流入,主城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左右,不发生重大环保事件。
工业污染治理
60个市级工业园区年内全覆盖
3月底,巴南工业园区麻柳组团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已经完成了设备的联调联试工作,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1万吨,主要采用铁碳内电解结合生化处理的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
鸡冠石污水处理厂
“铁碳内电解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法,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伏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麻柳沿江开发区环保安全部部长鲜思淑介绍,由于该园区目前入驻的8家企业仅有1家正在试生产,因此该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始运行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投入正式运行。
同样是在巴南工业园区,地处巴南区木洞镇的木洞组团污水处理厂已经于2016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主要承接木洞组团各企业的生产及生活污水处理,并将处理完成后的尾水达标排放至五布河。鲜思淑介绍,该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也是每天1万吨,主要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良型氧化沟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对产生的污泥则采用机械浓缩脱水一体化工艺进行处理。
巴南区对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仅仅是重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严格环境准入,设置禁投清单,结合三峡工程蓄水,完成库区1397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的一个缩影。
目前,重庆工业企业入园集聚度达到78%,60个市级工业园区已累计建成55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今年内,全市60个市级工业园区将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截至2015年底,重庆国控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综合达标率为98.5%,化工、造纸等17个涉水主要行业国控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COD、氨氮排放达标率均为100%。
生活污染治理
乡镇污水处理厂2017年全覆盖
2016年11月,草街华川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使用,并将于近期移交给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巫山大昌湖湿地花卉园发展生态旅游
据了解,随着草街街道华川片区的不断发展,在此片区就学就业、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排污问题成为了头等大事。一直以来,华川片区采用雨污合流系统,场镇内产生的雨水、生活污水以及少量工业用水未经任何处理即排入河道,严重影响了周边的水质。为此,合川区于2015年3月动工兴建了该污水处理厂,并于2016年10月底通过完工验收。
华川片区产生的生活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顺着污水管道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厂内经过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CAST生物处理池、兼氧FMBR膜技术污水处理器、接触消毒池等工艺流程,成为可以用于绿化的再生水,排入周边沟渠。
据了解,华川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5.8亩,总投资约1300万元。目前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2500立方米/吨,远期建设规模为4000立方米/吨。投入运营后将达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能有效地保护当地水资源和改善草街华川片区人居环境,惠及周边群众3万余人。
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重庆将持续推进2017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重庆市政府专门组建市水务资产公司和市环保投资公司分别负责城市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9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61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3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约400万吨/日;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58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4座,垃圾处理能力约1.6万吨/日。
截至2015年底,与“十一五”末相比,重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67%提高到78%,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74%提高到88.6%,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
防治农业污染
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除了强力推进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外,重庆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实现了由点到面,从“十一五”末以主城9区为主拓展到全市36个区县,累计完成270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黔江区濯水镇甘家坝,“美丽乡村”引客来
截至目前,重庆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95座,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车2600余辆、垃圾箱(桶)12万个,直接受益人口700余万人。
在北碚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污水处理站,周边6300多名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汇集至处理站后,通过沉淀、截滤、植物吸附、微生物反应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一些固体颗粒物和部分溶解的有机污染物,再经过人工生态湿地的过滤、厌氧生物反应和植物吸收去除污染物质,最后经过回灌系统就可用于浇灌农田或农作物了。
重庆北碚区环保局副局长李勤介绍,这样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在重庆北碚有176个,这些污水处理站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分散、难以集中处理等问题,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
此外,重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关闭禁养区内养殖场2385个,主城区二环以内养殖场搬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1243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位于北碚区金刀峡镇响水村的重庆鑫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坝生猪养殖场年产生猪6000头左右,目前已较好地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据养殖场办公室主任贺光辉介绍,养殖场将养殖废水及猪粪进行固液分离,猪粪发酵后制成有机肥料,废液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养殖场日常的燃料,实现了零排放,彻底根治了养殖场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养殖场经固液分流后的沼液还能用于灌溉养殖场周边1200多亩蔬菜基地,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蔬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治理流域污染
主城56个湖库岸绿水清
作为重庆主城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近年来,九龙坡区持续实施彩云湖桃花溪流域综合治理、公园景观打造以及人文品质提升工程,使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市民可亲可近的“桃花源”。
生态文明建设让璧山秀湖公园从昔日水库变身湿地公园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83.1公顷,是九龙坡中心城区的“城市之肺”、长江上游支流桃花溪的“活水源头”。自2010年正式开园后,成为许多市民休闲出游的首选地。
从2013年开始,九龙坡区全面开展桃花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3个阶段实施了彩云湖市政管网建设、湖体清淤、河道人工湿地、流域生态修复等工程。
2016年9月,九龙坡区全面投用新技术改善彩云湖水质:一是运用单株生物机制,其本身具有吸附作用,能为微生物提供生存载体,利用微生物来削减污染物;二是安装超声波处藻仪,主要放在湖湾里,共安装了5组20台,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粉粹藻细胞,直至其死亡,尤其是春夏之交藻类比较多的时候运用其除藻;三是设置浮动围堰,主要用来分水、分流部分水质,改变湖湾水体质量。
目前,重庆已基本完成主城区56个湖库整治工程,彩云湖、化龙湖等一批湖库重现水清岸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重庆全面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纳污总量核定,明确污染物总量限排意见;累计实施整治项目8000余个,开展28条受污染支流重点整治,支流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由“十一五”末的78.7%提升到“十二五”末的83.2%;推进玉滩湖、长寿湖、酉酬水库等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桃花溪、一品河等部分河段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开展船舶污染治理,3500余艘船舶安装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三峡水库清库工程共计清理处置生活垃圾306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260万吨、危险废物1.9万吨、废放射源18枚;库区支流清漂和消落区垃圾清理累计投入工作经费逾8亿元,打捞漂浮垃圾约196万吨,清理消落区垃圾约48万吨。
严格环境监察执法
对环境违法“零容忍”
1月18日,荣昌区环保局接到举报:安富街道通安河河段水质疑似遭受污染,水面呈红色。环保执法人员随即赶往现场并对周边环境排查后发现,安富街道绕城路雨水井和安富街道青年路金富苑小区外人行道雨水井均有红色不明液体倾倒痕迹。
环卫清漂工人在碧津湖作业
荣昌区环保局随即联合区公安局进行调查。经调取相关监控视频并查证,1月17日20时至1月18日2时,车辆渝C692XX驾驶员罗某在为四川隆昌红动玻璃有限公司渔箭分公司转运一批喷釉废水时,在上述雨水井内3次倾倒喷釉废水,倾倒量约9至10吨。
荣昌区环境监测站分别对四川隆昌红动玻璃有限公司渔箭分公司循环沉淀池内废水、雨水管流入通安河交汇处废水、运输车辆内残留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并于1月20日、22日出具了两份监测报告。监测结果显示,采样监测废水中均含有六价铬和总铬,且均超标3倍以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项规定,该案件已涉嫌“严重污染环境”。荣昌区环保局于1月25日正式将整理完毕的案件相关证据材料移送至区公安局,由区公安局对相关人员实施了刑事拘留,并在3月13日将该案件移送至江津区检察院。
近年来,重庆先后组织开展了工业园区、在线监控、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火电、涉危险废物等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坚持“零容忍”惩治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近5年全市环保部门共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9436件,罚款金额共计5.3亿元,实施按日连续处罚40件,查封扣押89件,责令限产停产99件。近几年,重庆还严厉查处了一批环保违法大案,得到环保部通报表彰。
提升监管水平
乡镇环保机构全覆盖
近日,在云阳县蔈草镇养殖场里,面对前来进行搬迁回访的盘龙街道环保科科长黎逸一行,养殖户沈云连声说着“谢谢!”
三峡库区水质保持稳定,小三峡生态游吸引世界游客
2014年底,黎逸在检查中发现,盘龙街道下辖的永兴村畜禽禁养区内,有14家小型养殖场违法排污。随后,这14家养殖场被立案处理,相关部门要求养殖户在一个月内将猪全部卖掉,养殖场关停搬迁,并对每户做出了5000元的罚款。
在黎逸及环保科其他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下,2015年3月,14家养殖户终于全部搬迁完毕。沈云就是在那时将养殖场搬迁至蔈草镇饲养区。如今,沈云的养殖场发展到100多亩,还配套修建了沼气池、雨污分流等设施,养殖规模也从过去每年出栏20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头,去年仅这一项就给他带来了100多万元的收入。
基层环保机构在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保护三峡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环保机构全覆盖,并配备环保执法车辆和设备,专兼职环保员从2012年的169人增至3988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区县、乡镇三级环境监管网络基本形成。
此外,重庆全面推进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环境监测通过国家认证,市级监察、应急、宣教、信息、辐射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并在全国率先设立环保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市环保系统全部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并建立市、区两级执法数据库。
截至2016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长江培石出渝断面水质优于长江朱沱入渝水质,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相关推荐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重庆环保
— THE END—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今日视点 | 长江生态持续向好 一江碧水向东流
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焕发新风采
展现生态之美 弘扬长江文化 江宁区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
长江保护法今起实施守护一江碧水,重庆各部门这样干!
数载“点绿成金” 今朝“生态富民”
【三峡晚报】宜昌河川行之长江(三)
一江碧水串起绿色岛链——重庆江心岛“生态留白”调查
中新网湖北 湖北新闻网 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屏障 解读荆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修复工程
万州:青山绿水带笑颜 消落带综合治理显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桂林交出“两个保护”新答卷
网址: 今日视点 | 长江生态持续向好 一江碧水向东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7951.html
上一篇: 重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 |
下一篇: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禾本科植物资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