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9-11 10:56来源:三峡晚报
五千公里宜昌河川行 见证一江清水向东流
这一江碧水,青山可以作证。通讯员雷勇摄
8月13日凌晨0点45分,走下枝江市水政监察大队执法艇,《宜昌河川行》的采访就全部结束了。
下船那一刹那,除了熬夜的疲惫之外,就是无尽的感慨。从去年11月25日上午9点,从城区出发前往恩施利川的清江源开始,9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
9个月里,数九寒冬去踏雪寻踪觅源头,春回大地看春风又绿江南岸,炎炎夏日观水晶帘动微风起,跨越冬春夏,足迹遍布宜昌所有县市区和绝大部分乡镇,总里程4976公里,算上2016年11月1日出发“黄柏河溯源”以及2017年11月15日开始的“走读玛瑙河”,总行程超过5000公里。
跨越三年,5000公里路程,我们用脚步、用相机、用眼睛、用文字,一起见证一江清水向东流。
一处湿地 见证绿色发展的魄力
3月12日,猇亭污水处理厂前的生态湿地。
从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水抵达这片湿地后,就将开启一段1.5公里长的奇妙之旅。湿地被分隔成28个铺满石子、种着水生植物的池子,它们被称为潜流池,就像一张大大的过滤网。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出来的水,流入潜流池,水里的悬浮物、杂质以及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就可以被小石子和水生植物过滤掉。7个流池里分别种有睡莲、荷花、狐尾藻三种水生物,它们和水底的土壤一道,还将对水进行7次过滤。我们在现场了解到,这片湿地每天能够处理2万吨水,经过过滤后的水一部分将供周边企业工业生产使用,另一部分排入长江,不仅大大节约了用水,也减小了对长江水质的影响。
从湿地靠近江边的道路往上游走,一路绿树成荫、百花齐放,犹如穿行在画廊之中。一路行走一路震撼,尽管以前通过电视或报纸新闻看过这一路美景,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亲临其地,才能体会到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的那种壮士断腕的魄力。
这也是宜昌演绎“外修生态”的魄力。“外修生态”强基。宜昌183条河流和11个湖泊实现了四级河湖长全覆盖;关停搬转化工企业134家;取缔非法码头216个,关闭沿江排污口26个;长江宜昌段71个经营性码头、12个锚地岸电全覆盖,实现船舶停靠期间的零排放、零油耗、零噪声……
一艘渡船 见证环境保护的决心
6月26日,归州码头。
这也是近4年来记者第一次重返这个码头坐渡船过江,上船第一眼我们就看到原来在船头的厕所不见了,而且船头和船尾都放置了垃圾桶。“为了践行长江大保护,我们所有渡船的卫生间全部拆除。”陪同采访的秭归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赵宗政说,“这个卫生间是直排长江的,以前一天至少要使用超过百次。”
船行秭归长江大桥下,即将合龙的大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西陵峡口。在工地我们从施工方了解到,大桥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生态为先、环保建桥”的理念,没让一粒尘土撒进长江,建筑弃渣回收利用率超过80%,通过抗滑桩和岩体分离技术进行地质保护,并对建筑破坏地表进行生态还原。
同样是西陵峡口,下游的至喜长江大桥因处于“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为给中华鲟“让路”曾两次否决了建桥方案,最终增加投资两亿元,采取一跨过江、水中不设桥墩的建设方案,采用定向照射护栏灯、污水收集系统等环保措施,避免对中华鲟洄游的影响,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及长江珍稀生物多样性。
距离国庆秭归长江大桥通车还有20多天,桥下的渡船可能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在下游的伍家岗长江大桥工地不远处的艾家渡船,已于今年6月28日退出历史舞台。渡船取消,既是切实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又为中华鲟和江豚让路,将进一步改善此段长江水生物的生存环境。
这是宜昌“内修人文”的决心。
宜昌40万中小学生同上生态文明课,成为“生态小公民”;多名党员组成的“长江哨兵”屹立清漂船头,顺江而下,开展义务巡查;常年在长江边捡拾垃圾的“三峡蚁工”累计捡拾垃圾800多吨;“四季挖窝、三季种树”,绿意盎然的宜昌森林覆盖率达到65.16%,位居全省市州第一……
一间民宿 见证生态修复的魅力
7月19日,三峡专用公路莲沱大桥下游500米处的渔舟唱晚民宿。
停车场几辆悬挂着陕A、豫C的车辆告诉我们,这里住的客人都来自外省。店家王磊很骄傲地打开美团说,在三峡人家风景区商圈中,渔舟唱晚民宿的口碑以及入住率都位居榜首,节假日不提前数周根本预订不到房间,“这都得益于长江岸线码头整治以及生态修复,不然我们条件再好,顾客来了看到沿岸都是砂石料场,肯定不会给好评的。”
在王磊的民宿对面是一家废弃的加油站,同行的乐天溪镇分管河长制的镇党委宣传委员杨龙说,这里也已通过招商,即将建设类似的精品特色民宿,“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乐天溪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我们通过打生态绿色牌,把三峡大坝和三峡人家两座5A级景区的游客留在乐天溪。”
生态修复的魅力,正在变为新的发展机遇:从长江宜昌段最后一村枝江七星台马羊洲村大力发展民宿,到枝江市打造“三峡水乡·田园枝江”旅游品牌;从宜都青林寺村借助清江和长江的美景打造“中国谜语之村”,到点军区牛扎坪村发展乡村旅游;从屈原镇、归州和水田坝利用山水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到兴山县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一群河长 发出长江大保护宜昌好声音
2018年11月25日到2019年8月13日,每一条河流边,无论我们抵达何处,总会有一群可爱的河长们在身边,他们或者是镇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或是分管河长制的镇领导,又或者是村党总支书记的村级河长。这些基层河长们,用自己持之以恒的行动,发出长江大保护的宜昌好声音。只要我们的采访提纲发到一个地方,镇级以及村级河长们都会立即根据采访日期调整行程,将我们《宜昌河川行》的采访当成一次例行巡河。
这些河长们陪着我们探寻源头。在襄阳保康县歇马镇油山村,他们陪着我们踩着10厘米厚的积雪,踏着泥泞,在半山腰直到无路可走才停下;在点军车溪的源头,他们陪着爬上陡峭的悬崖上,下来时靠着踩肩膀才勉强站稳,其中一人掉进了水里感冒数日……
这些河长们带着我们一路巡河。在当阳与荆门交界处,他们发现了一处生活垃圾,没有推诿责任,当即通知保洁员现场处理;在高坝洲库区巡河,发现有人钓鱼,立即靠岸进行劝导,面对垂钓者的牢骚甚至谩骂,一直心如止水耐心劝导,直到对方离开……
正如此前我们所说的那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如今人们在河畔公园散步,在岸边烧烤踏青,感叹于河流变得美丽,享受着一河好风景,都不知道背后是一群可爱的河长们努力:他们为了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几天都在围绕着集镇下水道查看,哪怕臭气熏天也丝毫不在乎;他们为引导别人关闭养殖场,吃闭门羹,遭冷嘲热讽,依旧“厚着脸皮”上门直到对方签字;他们为劝说停止网箱养殖,遭遇恶狗撵追,20多人次险些掉入冰冷清江水中……因为这群可爱的河长们,有河湖长制,才有了河湖长治,有了宜昌一江清水向东流。
高峡平湖 两岸青山增秀色
秭归三峡库区水田坝消落带的生态复绿,犹如给岸边铺上了绿地毯。黄善君 摄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近年来,宜昌持续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率先启动长江岸线及全域生态复绿,修复生态增颜值,让绿的底色更浓厚。
全市高位推进,精心编制《宜昌市全域生态复绿总体规划(2018—2020年)》,全域推进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岸线复绿、公路绿色通道提升、精准灭荒、关停废弃矿山和工程临时占地复绿,3年完成复绿52745亩,造林336.9万株。
其中,长江干流岸线复绿7130亩,长江支流岸线复绿26581亩,公路绿色通道提升3862亩,精准灭荒11810亩,关停废弃矿山复绿1637亩,工程临时占地复绿1725亩。
据统计,经过持续努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宜昌已复绿长江干流岸线88公里、5223亩,复绿长江支流岸线180公里、26859亩,干支流岸线共计268公里32082亩。
作为坝上库首第一县的秭归,在今年5月完成了年初规划的906亩岸线复绿任务,为库区两岸青山增添秀色,让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在西陵峡两岸舒展开来。
链子崖下工人挂安全绳种树
7月的一次雨后,我们《宜昌河川行》驱车来到秭归县。
下了翻坝高速进入秭归县城外围时,路旁的银杏树在雨水的拍打下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迹象,不难想象等到杏叶变黄时,这里又将是长江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采访组来到秭归县翻坝物流园,公园的树木苍翠欲滴,绿草挂满水珠。自该处起,往上游5.5公里共计43.9亩的江边公园,是今年初当地投资300余万元的生态复绿项目,由秭归林业部门负责实施,在5月份已经完工。“上有灌木,下有草本,四季有色,处处是景的规划。”陪同我们采访的秭归县水利和湖泊局工会主席、河长制分管领导向雪莉说。
冒雨走完这段生态复绿的地段,地势也逐渐告别了平缓,陡峭的悬崖林立,这也是秭归西陵峡畔的地形特色,给当地的生态复绿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县城上游30多公里的链子崖,林业部门的复绿人员就遇到不小的困难。“这个地方坡度大,地表土壤薄,风大,而且存在村民散养山羊的情况,植树复绿难度大。”秭归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说。
我们在路边看到,链子崖一些陡峭的地方,很多岩石之间的小空地都有绿色的植被覆盖,有些此前植下的小树已然长大,在风雨中坚强屹立。
这些树得来并不容易,至少经过了5次的重复种植,期间不是因为地表土壤薄无法存活、被风吹断,就是因为村民放牧导致树被破坏,“我们有巡查员,经过这里发现树无法存活的,立即联系复植,好在今年3月复植之后就存活了下来。”
我们非常好奇,这么陡峭的地方,有些地方坡度甚至达到了80多度,没有路也没有太多落脚的地方,脚下就是滚滚长江,工人是怎么去植树的。“工人系着安全绳下去的,挖坑和种树时至少都是2个人,路边就有至少4个人固定安全绳,确保安全。”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说,“天气好的时候还好说,风大的时候非常危险,如果不是安全绳固定,工人们就有生命危险。”
如今,在三峡库区乘观光游轮欣赏西陵峡美景,“两岸青山相对出”的诗句会不由自主地浮上脑海,只是这青山上的那抹绿,是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守护的,也正是这抹绿只能增添了峡江两岸的颜值。
香溪河口银鱼重现出口创汇
链子崖往上,经郭家坝轮渡我们抵达了归州,在渡口检查站的路口遇到了乘船巡河归来的归州镇镇长、长江归州段河段长刘卓。这次巡河他是从上游的良斗河进入长江,然后在西陵峡口进入香溪河。
在刘卓的盛情邀请下,我们跟着来到香溪河畔的全国文明村万古寺村,沿途种满了大理菊等花儿,迎风摇曳。这里的生态复绿完成后,已经成为当地一景。“我们形容是一片绿色的地毯,踩在上面这里软绵绵的,非常有感觉。”刘卓说,“我们经常说,以后归州欢迎远方尊贵的客人,铺上了天然生态的绿地毯,让客人在绿地毯上看香溪河两岸的归州好风光。”
说话间,我们被一个小轮渡带到了香溪河右岸的万古寺村下方香溪河畔。走在刘卓口中“绿地毯”上,觉得脚下顿时柔软无比,这种感觉舒服极了。“香溪两岸消落区的生态复绿项目,是我们与三峡大学共同合作进行攻关的,可以说我们融合了生态和科技两种方式,确保这岸边常绿。”刘卓说。
不远处,一艘小船在渔夫的划动下,平静的水面激起了一道道涟漪。
在很多年前,香溪河以及上游的长江支流良斗河中是桃花鱼的,这几年经过整治,两岸居民都期盼着桃花鱼归来。尽管目前大家还没看到桃花鱼,但是惊喜地发现一度在香溪河中看不到踪影的银鱼又回来了,而且种群数量非常大!
银鱼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近海以及各大水系的河口,而且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长快。“只要是水质不好,生存环境有所变化,银鱼种群就会消失。”刘卓说,“消失了许多年的银鱼重回香溪河口,说明经过几年来的治理,我们香溪河和长江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银鱼种群消长快,消失快,重现也快。这几年来,水质以及流域环境的变化,银鱼在香溪河口的繁殖也是极快的,在当地已经成了一个产业。“归州香溪河口的银鱼曾经送去检测,钙质、高蛋白水平都超过国内很多地方,以至于引起了日本客商的注意,这几年主要销售到日本去,深受欢迎,供不应求,我们本地人想吃都有点难,每家的存货不多。”刘卓告诉我们,“因为水质的改善,也让我们库区百姓增收有了新的途径,也恰恰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一方好水,保护好这一片青山。”
峡畔山腰不再让色彩污染半空
从归州折返秭归县城,在路上遇到了正在巡河的茅坪镇镇长、长江茅坪段河长向青松。夏天雨季巡河,是很多镇级河长的必修课。
长江的茅坪段,既有平坝也有峡谷,每次巡河开车都是走走停停,一些陡峭的地方还得站在路边探着身子查看。
这次巡河结果还不错,没有发现问题。“以前像一些缓坡的地方,必须得仔细查看,甚至要下到旁边去查看,因为有墓葬在这里,挂了清明吊。”向青松说,“有人曾经开玩笑说,船过西陵峡看两岸青山,飘扬着‘万国旗’。”“万国旗”的话语让茅坪镇的河长们下定决心移风易俗。
除了推广村级公墓之外,就是在长江沿岸以及支流沿岸禁鞭,“不仅污染空气,纸屑随着雨水冲刷会污染河流,在山区还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我们下大力气推行禁鞭,从2019年春节的情况来看,总体效果不错。”
当地从源头上管控“万国旗”。在秭归茅坪的各大市场,禁止商家销售不可降解的祭祀物品,“期间我们联合多个部门进行几次检查,特别是春节、清明节等节假日是重点,我们的人员几乎就是遍布各大市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像今年清明节前夕我们就查处了几户商家,所以节日期间几乎看不到集镇有商户销售不可降解的祭祀用品。”
在集镇源头进行管控之外,对各村的小卖部、农村超市等也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但凡发现情况当场处理。“移风易俗仅靠堵肯定不行,在杜绝不可降解祭祀用品进入库区辖区外,当地还发动各社区以及村,倡导居民鲜花祭祀。”向青松说,“我们还推出各种方式的祭祀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每家每户。”
在路边,向青松指着一处山腰说,前几年这里也曾“万国旗”飘扬,影响观瞻不说,很多不可降解的祭祀用品随着雨水冲进了长江,“如今这里只有鲜花翠柏,可以说我们茅坪段的长江两岸以及支流两岸都不再有‘万国旗’飘扬了。”
山平水阔 一草一木皆风景
莲沱大桥下,原来是砂石料堆积之地,如今已复绿,成为一处小镇居民休闲好去处。
从西陵峡层峦叠翠,到江汉平原的平畴沃野,保护修复的实践,在长江宜昌段从未停歇。
为集中力量“治”长江,宜昌构建“指挥部+专班”工作体系,打响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做足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宜昌市全域生态复绿总体规划(2018—2020年)》提出,经过3年努力,全域生态复绿采取“建点、连线、扩面”统筹,“乔、灌、藤、草”结合,“本土化、彩色化、景观化、效益化”并举,“山、水、林、田、湖、草”共治,把生产线变成生态线,把生活线变成景观线,建设功能完备的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实现宜昌全域生态大保护的目标。
做好守护三峡生态屏障区夷陵人,呵护一江春水向东流。夷陵区近年来,取缔非法码头37家,转运砂石120万立方米,生态岸线复绿23145米,复绿2.38万平方米,用实践与实效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之道。
集中建水池,留住乡愁保护了长江
8月中旬的一个中午,夷陵区太平溪镇伍相庙社区港口路居民点非常安静,生人靠近时犬吠声声。
社区文化广场旁的活动室大门紧闭,但是屋后却人声鼎沸,这里有数十个水池,是社区的集中洗衣洗菜的地方。53岁的村民老黄,嘴上叼着一支烟,正在清洗韭菜,
每天清晨是集中水池最热闹的时候,居民点的人都在这洗衣服。
这个洗衣池却是宜昌长江流域最早的居民集中洗衣点,已经快10年的历史了。“2010年时,这个居民点的居民向我们提出要求,建一个集中的洗衣池。”伍相庙社区党总支书记谢东说,“几千年来形成的习惯要在河边或溪沟旁洗衣服,在家里洗衣服老百姓觉得洗不干净。”
接到居民的反馈之后,伍相庙社区以及太平溪镇政府非常重视,开始在居民点周围进行水源勘测,最终选定将风箱树沟湾的一处溪沟进行筑坝拦水,然后引水到居民点的蓄水池,建成一个又一个一平方米的水池,就如同大集体时代的水池一样还修建了水泥搓衣板。“全镇就我们这个居民点有水源,所以我们率先建起了这个集中洗衣点。”谢东说,“当时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污染问题,在集中洗衣点的水泥地下有一个巨大的沉淀池,经过沉淀后再引入到污水处理厂。”
集中洗衣,不仅重现了昔日乡愁,也让邻里关系在拉家常中得到改善和巩固。“也是看到伍相庙社区的点效果之后,我们太平溪镇开始对集中洗衣点进行推广,在有水源的村以及社区先行建设。”太平溪镇规环所负责人杜小年说,“后来就有了其他地方集中洗衣点。”
说话间,一个大婶带着抹布这些东西来到洗衣点,只见她轻轻扳下洗衣池外壁下方的闸阀,清澈的山泉从洗衣池右角的白色塑料管中喷涌而出,她将抹布打湿抹上肥皂,轻柔地在水泥搓衣板上搓揉,哗哗的水流声和滋滋的搓衣服声,犹如一道绿色交响曲,响彻天地间。
沿路种樱花,百里赏樱长廊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太平溪往下,经八河口来到江边的宜大路国道两旁,都种满樱花。
这里是夷陵区打造的“百里樱花长廊”的一部分,全长16.4公里,一共有3300多株。“去年3月栽植后,存活率达98%。”杨龙说,“当年就有部分树开花了,今年开花树更多,吸引不少市民开车过来玩”。
这个地方,原来的样子只能通过图片才能看到:护坡下都是光秃秃的一片,岸上也很难看到大量植被,加之拖运砂石料的大车经过带起漫天灰尘,一幅“光灰现象”。
自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夷陵区大力开展“绿满夷陵”专项行动,以推进“清水绿山、靓城洁村”为载体,大力实施“绿化美化”行动,稳步推进“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系统开展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乐天溪这段樱花长廊就是“绿满夷陵”的一部分。按照乐天溪镇的规划,16.4公里的“长廊”还会往上游和下游延伸,让“百里长廊”名副其实。“比如我们在这里打造一个婚纱摄影基地,在春季樱花盛开的时候,吸引全市乃至其他地市的人前来拍婚纱照。”杨龙说,“乐天溪山美水美,不仅在樱花丛中拍婚纱照可以留下纪念,其他有山有水的地方都可以,以带动休闲游和乡村游。”
杨龙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了几张今年春天,樱花少量绽放时候的场景,一侧是江水绿如蓝,一侧是樱花粉似霞,“未来这里就会成为我们乐天溪乃至夷陵区休闲游的一个金字招牌,也依托这个樱花长廊,我们乐天溪要建成长江最美岸线,吸引更多的人来体验宜昌三峡风光,感受夷陵风情。”
取缔砂料场,绿树和鲜花陪伴一江清水东去
沿着宜大路一直往峡口方向走,很快就到了三峡专用公路的莲沱大桥下。几乎与宜大路平行的一个桥梁上,我们看到上面还有一些小石子,以为这是当初建设的时候用来装饰的物品,结果被告知这是取缔砂石料码头后剩下的小石头,“当年的砂石料堆到这么高了。”
这些小石子或许是无意留下来的,或许是作为一种见证被当地保留。“这也是一种对比,仅仅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无法让人感受到我们夷陵区这几年取缔砂石料场的力度。”夷陵区河湖长办专职副主任周宝书说,“到了现场,通过站在路边看平行位置的桥梁上的石子,这种直观的感受更具震撼力。”
桥下,砂石料场取缔后的复绿已经接近尾声,空地有草坪和绿树,也有亭台和楼阁,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会变成一个公园,成为莲沱这一块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莲沱大桥下,沿着横溪河这条支流往上游走,沿岸的生态复绿也已经初具规模。以前这里也是砂石料场,还有一些非法的采砂场。
近年来,夷陵区以“河岸共治”为抓手,开展了长江夷陵段码头专项整治,对岸线的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企业实行取缔和关停,取缔一处,生态修复一处。当地取缔非法码头37家,其中乐天溪镇已全面完成9个码头的清理、覆绿、封堵工作。
杨龙告诉我们,横溪河的长江河口往上游几公里,生态复绿已经初步完成,“我们不仅要做长江最美岸线,也要把横溪河的河口装点成最美河口。”
按照当地的设想,以后每年乐天溪镇都要联合宜昌市的单位组织植树活动,在横溪河畔以及长江边,种植以樱花和红叶石楠为主的树木,“我们要让绿树和鲜花一直伴随着河流前行,伴着一江清水东去。”
●总策划:靳鹏、柯冬林、颜复毅、李国全
●撰文:聂烽
●摄影:景卫东
●通讯员:熊先春
链接:http://sxwb.cnhubei.com/HTML/sxwb/20190909/sxwb10.html
http://sxwb.cnhubei.com/HTML/sxwb/20190909/sxwb11.html
http://sxwb.cnhubei.com/HTML/sxwb/20190909/sxwb12.html
相关知识
携手荆楚行 合作促共赢——2024“国际商协会荆楚行—走进宜昌”活动侧记
三峡坝区现“花廊”景观 扮靓三峡守护长江
宜昌种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让文化之花绽放宜昌大地——宜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综述
宜昌花木产业托起“美丽经济” 在繁花中绽放“诗和远方”
三峡植物园引种“植物灯笼” 增添新年色彩
2024宜昌春节报春花节时间
(一)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假观测资料,可以——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植物保护焕发长江光彩
三峡大学成功举办第七届桃花文化节 4万余市民校园赏花
网址: 【三峡晚报】宜昌河川行之长江(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528.html
上一篇: 邢晟:“红色+生态” 涉县乡村振 |
下一篇: 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