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设计中的插花题材
︱张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尚美之道,千古之风。”
从风尚需求开始之时,花卉题材与首饰设计的结合就如一对美之连理,在人类悠远的美的历程中熠熠生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中屈原描绘了战国时人们佩戴花卉的形象。采摘花卉直接作为饰物佩戴,是人之常情,插戴花卉应是人类较早的时尚佩戴行为。漫步郊野时触景采下或环顾屋后时摘于院中,花卉作为首饰插戴于身,取材与设计都可信手拈来,随时抒情达意。
自汉代起,在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中,花卉题材便格外受到宠爱,常集设计绝妙与工艺巧思于一身,尽显时代风尚之精粹。扬之水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步摇花和步摇管》一文提到甘肃凉州红花村出土的东汉晚期的一枝金花饰品。这是现今我国考古发现较早的黄金制成的花卉题材饰品。这件黄金花枝披垂四片肥大的叶子,叶尖做出小圆环,环内原当缀物。几条细茎擎出花蕾三个,花朵四枚,一只口衔摇曳的小鸟停在当心一茎,鸟身用粟粒点缀,尾羽上面粟粒围护一个水滴式石碗,嵌饰已不存,尾巴尖上也有用于悬挂坠饰的小环。这件饰物将黄金具有的延展性恰当运用,制作出与真实花瓣一样轻薄的金片,并将金片卷曲成花瓣叶片的自然形态,材质与工艺运用得惟妙惟肖,被视为现今考古发现的汉代金银首饰设计与工艺代表之作。我们不知人类发现黄金这一独特的金属后,何时想到用黄金材质去制作表现花卉的美,并佩戴于身。但我们可以推断,采用具有永恒特性的抗腐蚀黄金材质,去设计制作花卉题材饰物,让短暂的美永存世间,的确是一个极好的组合。
(汉) 金头花
高8厘米 围径6.4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诉说丈夫赵明诚出仕,她在家中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词中描写了闺妇在红烛灯下精心打扮自己,为自己插戴上“凤钗”“人胜”这类首饰的场景。这段描写的是古代妇女借佩戴首饰来表达其内心的精神诉求,在金银首饰中暗藏心机。词中描述的这夜,李清照插戴上“人胜”,就隐隐暗示这又是离别后的一个“人日”,又是一个初春的日子,又是一年的等待落空。按照常情常理,夜晚临睡之前,应该是除去“凤钗”“人胜”的卸妆时刻。李清照却反其道而行之,睡前精心妆饰,其用意并不是为了消磨无眠的时光,她在“烛底”的刻意打扮,是饱含着对突如其来相逢的渴望,期待着丈夫在预料之外的突然归家。相思寄予首饰,希望丈夫能在远方感应到自己的思念。中国古代的首饰设计在追求自然之美、赏心悦目的同时,古人精心琢磨的设计题材与金银材质组合,意在巧妙地将设计注入藏匿于中的小心思。这些黄金、白银制作的花卉往往是一套套的暗语,等待你去解锁。
在中国古代丰富的花卉题材金银首饰中,依据目前考古发现,自宋代开始,出现了插花首饰的设计样式。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有蕲春罗州城窖藏出土的四副宋代插花耳饰。其中金累丝瓶莲耳环一副,四棱花瓶中插并蒂莲一朵、桃花两枝。四棱花瓶束颈、双耳鼓腹,圈足平底,瓶身四面均装饰有三卷如意头。双环耳的四棱瓶,在引领风雅的仿古式花瓶,可见其意匠不俗。耳环构图繁丽精微,以剔透玲珑而别呈秀逸,一副总重仅3克。这副耳环采用宋代典型的珠粒金边为框,勾勒出精而见胜的黄金插花造型。珠粒金边采用造粒工艺制成的金珠(通常直径小于1毫米),排焊在金片剪成的细窄金条上,构成一条珠粒边,形成边框,勾勒出花瓶和花朵的形态。这种工艺用于插花首饰的设计,使得耳环既保证了佩戴时的轻盈感,也达到了描绘花卉题材时的灵动感,遥想宋代妇女佩戴时人与瓶花交相辉映,恰是宋人词中随处可见的隽雅风流,也可成为闺阁中人寄顿诗思的清物。
另一副瓶莲鸳鸯金耳环,各重3.3克。相对珠粒金边工艺,这副采用錾刻工艺制成的耳环,尺寸与金累丝瓶莲耳环相近,但金重却多了一倍。这副耳环花瓶造型为宝瓶样式,瓶口插莲花,荷叶舒展、莲实饱满。瓶耳以丝帛结颈而长带飘垂,瓶身四道弦纹分隔装饰带,上部是用锥点装饰出来的三道缠枝卷草,下部打出一周仰莲,瓶颈飘垂下来的长带分别在仰莲的两边向外卷作圆环,圆环里各一个鱼坠。花瓶的圈足下边又悬了一个小环,环里一朵并蒂莲,并蒂莲下系一个比翼鸳鸯坠,鸳鸯脚下缀流苏,花瓶里疏蕊纤枝,是夏日莲塘的一角清景。錾刻工艺在宋代首饰及金银器物制作中均运用广泛,并且开创了很多独特的工艺风貌。这一时期堪称錾刻工艺史的高峰,登峰造极的佳作层出。这副耳环因与瓶花为一对,加之对錾刻形态边缘的观察,推测这类耳环錾刻有统一的模具,先冲压出金片初形,再用金片初形上火漆或胶泥用錾子抬压形成纹样凹凸效果。用錾子剔除边沿、剔除镂空,形成镂空浮雕效果。为追求瓶身立体感与真实感,将两片浮雕合焊,形成立体的圆雕花瓶。
此窖藏与瓶花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副盆莲小景金耳环,湖北蕲春县博物馆图录中也称龟游荷叶鲤鱼坠金耳环,这副盆莲小景金耳环,各重3.5克,耳环不计金脚通长不过6厘米左右,荟萃莲塘众多意象,莲盆的造型较瓶花,可以营造的景致更丰富且生动。中间位置的方盆里耸出一柄莲花,莲叶和慈菇叶两相簇拥,莲花心内探出一根金丝,其端一只须翅毕现的小蜻蜓轻轻落在慈菇叶上。一枚龟游莲叶贴在方盆外面,莲叶的上缘一双唇吻相对的鸳鸯,莲叶下方的一对金环各一个鱼坠。莲花、莲叶、慈菇叶和蜻蜓,是南宋流行纹样满池娇中的构图元素。龟游莲叶,则是唐以来即广泛流行的传统纹样,久被视作储福纳吉的祥瑞图,又是风行于宋代的祝寿之瑞象。
花卉和瓶花是两宋诗词与绘画中多见的内容,在宋代,“插花与理学相结合,开辟艺术新境界,花材讲求品德,作品契合伦理,而有‘理念花’之产生”。但在金银首饰设计中,插花题材可见多为对瓶,且以耳饰为主,这点可知世俗生活与诗词绘画的追求是略有不同的。首饰作为随身佩戴的细物,设计巧思对人的平安祈福性更为着重。插花对瓶,源自“五供”之事,佛道两家乃至神位供奉皆有两花瓶或花觚用来插花及吉祥供奉。宋代首饰设计多采用的插花对瓶样式,取自生活居室、祭拜的五供摆放,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美之风尚的缩影。
浙江省博物馆藏临海王士琦墓出土的明代蜂蝶赶菊金累丝簪首一副,分别长6厘米到7厘米、宽4厘米到5厘米。蜂蝶赶菊是明代首饰设计的时尚题材,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就有“蝶赶菊”“蜂赶菊”各种样式的首饰描写,如“溜金蜂赶菊纽扣儿”等。这副簪首较宋元时期的细金工艺更胜一筹,明代也是细金累丝工艺发展巅峰时期。此簪首中花盆分别插一朵灵芝,三茎菊花,一蜂,一蝶,依然延续了宋代插花首饰中对称对瓶的形式。这副簪首充分利用细金累丝工艺优势,发挥出造型生动、层次纷繁饱满的插花形态。花盆为半,金素丝掐成小卷草形态平填在轮廓里,上累金素丝折线勾勒出花盆的纹理。薄金叶和细金条做成花枝、花叶。灵芝也为平填金素丝小卷草。菊花由两到三层花瓣组合,菊花花心用“吸珠”法做出点点花蕊,这类层层叠瓣、花蕊吸珠的设计与制作方式,在明代首饰中广为用于花卉题材的表现。一蜂,一蝶,身体采用錾刻工艺,翅膀平填金素丝小卷草,触角、足均采用细金丝仿生表现,力求自然逼真。簪首的金丝纤若毫发而平填得工致精细,纹样繁而不乱,一丝一缕皆清清爽爽,又特别见出攒焊的功夫以及细金累丝工艺所能达到的活泼与轻盈。一如明代袁宏道《瓶史》中所提到的:“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明代花卉题材插花样式首饰设计也依照了明代插花“参差不伦,意态天然”的风尚,并不拘泥刻板的整齐。
故宫博物院藏金累丝镶珠宝翎顶如意簪、银镀金镶珠宝平安晋爵簪、银镀金累丝点翠盆景簪,透过这些清代金银首饰的名称,我们便知珠光宝气的这些清代首饰取材之富丽。清代金银首饰在设计上追求色彩的丰富性,宫廷或豪门金银首饰点缀珠翠宝石,民间金银首饰也烧蓝镶仿制宝石,风尚推崇缤纷异彩、琳琅满目。银镀金镶珠宝平安晋爵簪蓝宝石雕刻而成的花瓶,绿松石托座,瓶里插珊瑚枝,四周绕着金累丝点翠如意、灵芝、戟、柿子,又一个“安”字和一个嵌珍珠的字符。宝瓶旁边一个天生成孩儿模样的大珍珠,浅浅点出眼眉,成一副偏着头的神情,一双手被“点珠成金”,腕上带了金镯子,双手捧着金点翠桃式盘,托盘上放着金爵盏。清代的瓶花有鲜花插瓶,也有珍宝插瓶,多是依凭物件的谐音搭配出吉祥寓意。万年平(瓶)安、平(瓶)升三级(戟)、事事(柿)如意、金爵(晋爵)盏。
银镀金累丝点翠盆景簪如一微缩盆景,簪高10.7厘米,宽12.7厘米。银镀金累丝花盆体采用素金丝铜钱锦纹饰上累金珠点缀,盆敞口以金素丝卷草排底,点翠朵云和莲瓣缘边,上嵌珍珠三颗。盆内或素金丝卷草平填累出莲花,或金片嵌花丝细金边点翠莲花与莲叶。蝴蝶、蜻蜓身体均为细金累丝而成,触角、足部用素金丝仿生形态制成。所附黄签云:“银镀金盆花面簪一块,嵌饭块小正珠十颗,红宝石一块,假珠石,共重一两七钱,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收,睦答应交回。”见出风中莲叶的俯仰开合。清代花卉题材金银首饰整体多以金丝曲线或弹簧状金丝为骨架,营造颤动之感,以簪首、钿子为多,佩戴时随人悦动,由心欢喜。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设计中的插花样式虽以工巧见胜,但更引人入境的是隐喻美好愿景,达到一种向上的精神诉求的满足感,赏心悦目的首饰是人与物的两相欢。借鉴中国古代的金银首饰题材与工艺,会给今人的创作以明示。2019年是祖国70周年华诞,创作《祖国万岁》胸针首饰时便运用了古代花卉题材的设计思维与工艺方法。取材和田玉料是祖国山川的精粹,新疆和田玉的青花料是表现万年青叶片墨色的绝佳载体。源自祖国海洋馈赠的红珊瑚珠是中国古代首饰中吉祥题材常用的珍贵饰品,红珊瑚珠酷似万年青单颗种子的浆果球形,以古代冠饰多用的弹簧状金丝连接每粒珊瑚果实。连接果实的金丝工艺,正是自宋元到明清通常表现蝴蝶的触角、花蕊等赋予自然之感的素金丝效果。作品的整体结构由金丝编织的绸带萦绕其间,借鉴了古代瓶花首饰绕绸带的飘逸感,在《祖国万岁》艺术首饰创作中,绸带表现国庆的喜悦之情舞动心弦。展陈形式上同样借鉴古人插花清供的语言,让首饰《祖国万岁》在吉祥繁盛的“悦”意中焕发光彩。
礼赞·祖国万岁
和田玉、珊瑚、黄金胸针
长9厘米 宽7厘米 高3.5厘米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编辑:刘谷子)
︱全文刊载于北京画院《大匠之门》㉛期︱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古建筑中的生态设计
科学网—关于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建议
浅析陶瓷装饰中的梅花题材
万缕织金时迭新——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传承出新
现代金报
插花学习:花艺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
花道 | 隋唐插花艺术之东渐
插花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论花卉题材油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
综合材料在花卉题材中的运用与表现
网址: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设计中的插花题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8889.html
上一篇: 插花的常用辅材 |
下一篇: 花卉学题及答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