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围城”何止让市民人均坐拥森林440多平方米,近来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已使广州的“热岛效应”得到初步遏制。从事多年气候研究的气象专家看了前天本报头条《广州人个个都是“绿色富翁”》之后如是说。
热岛效应减缓
广东省气候研究所副所长刘锦銮告诉记者,以前每到夏天,广州市区的最低气温总是上升很快、下降缓慢,到了夜间也降不下来,比城郊明显高出2-3℃。技术人员根据对遥感影像图和城市气象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发现,近年来,广州城市“热岛效应”已有减弱迹象,温差大于1.2℃的热岛面积已停止扩大,温差大于1.6℃的强热岛面积已有缩小趋势,闹市区的“热岛效应”明显降低,特高温区减少。
“是大型绿地带给我们最大的生态效应———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气象专家认为,绿地是城市的“肺”,是天然的“空调”和“空气清洁器”,其降温效应主要归功于它能对水分和太阳进行吸收和蒸腾,并清洁空气中的毒气。夏季林区的太阳辐射量为非林区的66%,平均辐射温度可降低14.1%。赤裸的街道气温如高达40℃的话,公园林地可降低5.64℃,仅为34.36℃。
绿化里应外合
绿化是城市建设的精华,缺少绿化的城市,也就缺少了灵气。羊城人开始意识到这个城市除了需要摩天大楼外,更需要一种神韵,而“绿化”无疑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一张王牌。
事实上,20年来羊城人种下的4亿多棵树,已改善了广州的小气候。气象专家高兴地算了一笔帐:一亩面积的松林,在整个夏季可以向空气中排放142吨水分,使空气湿度增加15%到20%,可使气温下降0.8℃-0.6℃左右。
城外远郊森林围城,市区绿化遥相呼应。从“一年一小变”开始动迁造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环城围绿……一处处青翠欲滴的景观让市民们眼前一亮。
地面在忙于绿化,空中也可以搞。荔湾区将地面绿化与空中绿化结合起来,建设立体性绿化。如今,家家户户建起了“屋顶花园”,布置些小灌木,种植些花草;在街头巷尾见缝插绿建花廊,配植小叶榕、高山榕、大王椰子、刺桐、乔灌木及地被草坪,美化了空间,缓解了酷热。
内环路沿线的绿化按不同的地理条件,采用风格各异的设计,形成了以点、线、面相结合,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全线总绿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
绿肺逐日扩张
按照编制中的“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2005年,广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布局模式为“一带两轴,三块四环”———“一带”:沿珠江两岸开辟30-80米宽的绿化带,成为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胜地;“两轴”:沿新、老城市发展轴集中建设绿地。其中老城区绿轴(越秀山-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海珠广场)宽达50-100米,新城市绿轴(白云山东南部-燕岭公园-火车东站广场-海心沙)宽达100-200米;“三块”:即分布在中心城区边缘的三大块楔形绿地,分别为白云山风景区、海珠区万亩果园和芳村生态农业花卉生产区;“四环”:沿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防护绿带,其中内环路防护绿带宽10-30米、外环路宽30-50米、华南快速干道及广园东路宽50-100米、北二环高速公路宽300-500米。在中心城区东南部建设巨型“绿心”,包括海珠果树保护区、小谷围生态公园、新造-南村-化龙生态农业保护区等,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说,只要坚持像这样建绿,广州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就可减缓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的水平。
本报记者赵燕华实习生邱晓莹
------广东新闻港澳新闻尽在广东新闻中心------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相关知识
广州万绿降一“热” 绿化改善城市小气候
植物可改善城市小气候
植物可改善城市 “小气候”
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效应有哪些
城市小气候
杭州城市园林绿化对小气候的影响
城市微气候改善措施.docx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花落广州
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城市综合公园活动空间热舒适评价研究
——以沈阳市万柳塘公园为例
广州:种草变种树应对热岛效应
网址: 广州万绿降一“热” 绿化改善城市小气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1991.html
上一篇: 海口启动老城区绿化改造工作小街小 |
下一篇: 漳州:“微改造”让城市魅力常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