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与国内高校合作,研发了一种用于棉花黄萎病防治的新型纳米农药,并解析了其增效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棉花的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棉花黄萎病是影响棉花生产的最主要病害,病害一般会导致棉花减产10%~3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甚至绝收,被称为“棉花癌症”。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低毒杀菌剂,但由于施药次数多,残效期短,活性成分易降解等缺点,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严重受限。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甲基硫菌灵纳米杀菌剂,使农药粒径从834纳米减小至86纳米。试验结果显示,纳米制剂可以显著提高甲基硫菌灵的毒力和持效期,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降低棉株病情指数并提高棉花产量,为顽固性土传病害的杀菌剂研发供了一种新策略,有利于促进我国农药减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
相关知识
纳米农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课程.pptx
棉花枯、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拮抗菌和生物有机肥防治棉花黄萎病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RNA农药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及其应用场景
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
农药制剂研发的精细化、功能化与农业生产高效利用
Bi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英文)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区别及防治技术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网址: 科研进展丨科研人员研发防治棉花黄萎病新型纳米农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2505.html
上一篇: 高效生物农药技术获推广 并达到国 |
下一篇: 生物农药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