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亦庄实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亦庄实践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3月12日是第四十五个植树节,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让春意更浓,让大地更绿,“植树节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建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产线智造升级、引进清洁能源、城市更新低碳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让绿色成为产业新城的亮丽底色。

  绿色工厂32家占北京市总数近30%

  新一轮绿色产业革命正在发起召唤,发展绿色产业如何降碳、减碳?如何减废提质?北京经开区正以“含绿量”的提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布局绿色能源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

  清洁能源利用,向来是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源头。引聚氢能产业,成为经开区绿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

  “氢”风徐徐,经开区氢能产业的重点项目落地进程也在加速。今年年初,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完成地基工程,逐步转入结构施工阶段。这是丰田公司第一个海外燃料电池领域的研发机构,也是其在北京的第一个实体工厂,将建设生产厂房、测试车间、实验楼、办公楼、综合站房、废品库、氢气站等建筑单体。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化普及,助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

  与此同时,该项目从引进到签约,再到落地,也成为北京经开区推进氢能产业链发展的缩影。自2020年起,北京经开区陆续引进联合燃料电池(简称FCRD)和华丰燃料电池(简称FCTS),打开燃料电池系统自主研发和推广的大门;后来又引进新研氢能总部入驻,“我们和北京经开区是双向选择。”该企业董事长洪鑫说。就在去年,新研氢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重卡级氢能电池,填补了行业空白。

  越来越多的氢能企业入驻北京经开区。不仅有依托液体火箭发动机传热等技术优势做氢能领域核心零部件的宇航推进这类“跨界”玩家,也有像三盈氢能这类深耕加氢领域多年进一步拓展上下游业务的“资深”企业。如今,北京经开区在氢能领域已形成一定基础,覆盖氢能产业的制、储、运、加、用、研等全产业链,还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迈向新阶段。

  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工厂位居北京前列

  面对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工业制造业如何减碳成为一大重点,以数字化、智能化促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便是北京经开区的破局之道。

  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一批绿色制造名单的公示,北京经开区再添2家绿色工厂。至此,经开区的绿色工厂已达32家,占北京市总数近30%;北京经开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有5家,占北京市总数近1/4。

  在和利时,设备全部联网并采集数据分析,实现了从生产管理、工艺研发、全工序生产到场内物流配送全过程的精细化、数字化、自动化;走进施耐德,新的自动化产线投入使用,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加持,实现人机协同,原本36秒生产一件产品,如今新产线的设计产能提升至24秒;而SMC,通过生产和研发的不断迭代,致力于打造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配套的“百亿企业”……

  置身绿色浪潮中,每家企业都不是单打独斗,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率先在所处行业中探索协同发展。其中,北京奔驰制定“供应链2039碳中和行动计划”,聚焦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碳排放的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如钢、铝、塑料粒子以及电池等,向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确保供应商的工艺流程、能源消耗、危废排放满足法规要求。在北京奔驰此前与宝钢股份签署的《打造绿色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中,便提出将在2023年逐步使用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的低碳钢,从2026年起借助氢基竖炉-电炉的技术路径,其车辆用钢的碳排放强度将逐步降低50%-80%,后续还将使用减碳95%的绿钢。

  推进绿色治理探索危废处理服务管家

  绿色革命的“最后一公里”,在于减废提质、末端治理。面对那些企业研发、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难以避免的危险废物,如何处理?在实践中,北京经开区企业鼎泰鹏宇探索颇多。

  “我们是在北京经开区成立的全国首家危废收集、贮存、利用试点单位,专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和利用经营活动,就像危废环保管家,帮助企业变得绿色、清洁。”鼎泰鹏宇董事长于建英说。目前,鼎泰鹏宇拥有亦庄新城内87940吨/年增量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能够暂存19类危险废物,其中包括去年新增的医废收集许可资质,已为600余家产废单位提供高效、专业的危险废物收集服务。

  在技术创新加持下,鼎泰鹏宇在智能收运管理、仓库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软硬件升级,自主研发打造了危险废物管理软件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面向中小企业,鼎泰鹏宇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进行试点,推进危废在园区内实现集中收集、集中贮存、集中转运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危废种类多、年产量小、无贮存场所等问题。同时,鼎泰鹏宇还在亦创高科创新科技园规范危废管理制度,搭建园区企业收集社群,提供危废同品类一车集中收运一站式服务。

  在北京经开区,各个环节的环保服务管家还有很多。以入选“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北京经开区也逐渐形成核心产业绿色升级带动全产业链减废提质、危险废物管理的“管家式”服务、服务工业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以“无废园区”打造城市绿色循环枢纽等六大“无废城市”建设经验模式。

  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可期,路程尚远。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和若干优势环节的绿色技术研发,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产业创新集群高地。

  融媒体中心孙艳平

  新增备案光伏项目39个打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

  近日,北京经开区“双碳”工作最新成绩单出炉:2022年绿色发展资金兑现3552.18万元,2022年以来新增备案光伏项目39个,其中2023年新增7个……一项项新能源项目在这里落地,一个个“碳中和”试点从这里诞生,北京经开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我们重点聚焦新能源提升利用,并积极推广‘碳中和’试点项目,坚持以创新科技持续推动低碳建设。”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悉,其承建的北京经开区某绿色智慧低碳示范园项目建设进度已达90%,预计将于今年4月完工。“项目采用高效地源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替代传统燃气锅炉和冷水机组,新增0.45兆瓦光伏发电、0.1兆瓦储能,以源头脱碳、过程减碳、数字管碳为手段,可实现快速安全减碳,达到节能、减排、降废的目标。项目完工后,京东方能源将继续负责园区能源供应、管理、设备运行维保工作。”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北京经开区加快促进光伏项目落地,全年新增备案光伏项目32个,总装机21兆瓦,预计并网后年发电量可达2000万度,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超1.2万吨;完成光伏项目申报市级补贴,总装机11兆瓦,年发电量超1000万度,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超6000吨。

  一个个项目的顺利落地还要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支持。北京经开区自2021年纳入国家整区光伏试点项目后,通过绿色发展资金政策,给予分布式光伏项目奖励,吸引了一批项目落地。据介绍,2022年经开区共完成绿色发展资金政策节能减碳领域99个项目奖励资金的审核和兑现,支持资金3552.18万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超6万吨。

  前不久,施耐德电气(北京)低压电器有限公司荣获钛和认证“零碳工厂”,标志着北京经开区“金风零碳”模式的进一步扩大。“我们积极复制推广‘金风零碳’模式,在碳中和方面,已经完成了8个试点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8万吨。”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北京经开区在节能减碳和“双碳”培训方面持续发力,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指标分解考核、碳减排评估以及能源审计等工作,实施区级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开展四期“双碳公益课堂”培训及“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为主题的节能减碳宣传活动,为区内企业普及“双碳”知识,提升绿色发展理念,共惠及100家企业,约500人次。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成绩虽然亮眼,但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今年,将进一步创新“双碳”工作机制,重点聚焦提升新能源利用和试点开展净零碳工程,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整区光伏试点工程,全力保障新能源项目安全稳定运行;鼓励企业参与绿电绿证交易,加快与北京电力中心对接,探索通过市场化交易的方式引入绿电,提高区内绿电使用比例。二是持续复制推广“金风零碳”模式,鼓励企业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车间”,打造“零碳产品”;加速“双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从智慧低碳能源供应、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等方面将亦庄新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三是继续加强重点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工作,通过绿色发展资金政策调动企业节能减碳积极性,开展重点企业节能减碳指标分解考核,实施清洁生产、能源审计等工作,深入挖掘节能减碳潜力。融媒体中心许淑芳

  四种城市更新模式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连日来,在位于北京经开区北环东路6号的“海尔智造·未来创新中心”城市更新项目工地,中建五局的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钢筋绑扎,为不久后的土方开挖做着准备。

  去年7月12日,在首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上,北京经开区“海尔智造·未来创新中心”等多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完成现场签约。该项目总用地面积达2.64公顷,作为达到中国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项目,“海尔智造·未来创新中心”将通过城市更新构建海尔北京研发中心、海尔智能制造基地、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北京销售中心四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通过浮光照明等方式体现园区的科技感及未来生活体验感,打造魅力特色街区。同时,该项目拟将“双碳”理念、绿色建筑理念、节能建筑理念融入园区设计及建设运营全过程,借助主动式节能设备、物联网智能控制、太阳能光伏设施以及BIM技术等,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碳,旨在将其建设成为低碳园区。

  “海尔智造·未来创新中心”项目只是北京经开区城市更新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202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出台,近三年来,探索出了平台公司收储回购、多元主体合作、产权单位自主以及政府引导等四种城市更新模式,总结出了坚持“工”改“工”、融入绿色“双碳”理念等城市更新创新经验,走出了一条产业用地更新的良性循环之路,初步形成了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城市更新模式。截至目前,经开区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土地275公顷,提供454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空间,带动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引入500余家优质企业。融媒体中心齐美娟

  万元GDP水耗4立方米擦亮绿色生态底色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北京经开区的发展定位一直与“绿色”紧密相联。近年来,北京经开区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载体,认真践行绿色发展要求,加大生态建设与修复力度,不断提升亦庄新城的宜居指数,更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亦城,不仅有滨河公园、南海子公园、博大公园、企业文化园等生态公园,还有像亦城时代广场等各具特色的公共绿地,与周边绿化、楼宇景观相融相通,提升绿化功能性,成为一张张产城融合的“绿色名片”,描摹出“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的生态蓝图。

  曾经让市民头疼的凉水河通过生态治理,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面貌。2020年,凉水河经开区段正式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之一,3年来,国家级示范河湖示范效应持续凸显。除了河流治理,经开区还积极探索特色节水之路。北京奔驰涂装车间送风空调在夏季模式下,平均每天会产生200立方米的无污染冷凝水,就近补充到制冷站的制冷塔内进行循环再利用,此举每年为冷却塔节水约80%。而这只是经开区在节水方面的一个生动缩影,万元GDP水耗持续保持在4立方米左右;高品质再生水达到年度工业用水总量的40%以上;海绵城市建设实现40%的面积将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一连串亮眼成绩的背后,无不显示着经开区从政府到个人,从企业到社区为奏好“节水乐章”所付出的努力。

  要碧水也要蓝天。近年来,通过移动源治理法治化、深化固定源监察执法、扬尘污染管控精细化、狠抓污染物全过程管理,并通过全面推广与使用新能源车辆,经开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见成效。经开区PM2.5全年平均浓度从2020年的37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2微克每立方米,看似只是5微克的差距,却是经开区打好蓝天保卫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土壤环境质量保障上,经开区突出源头治污理念,聚焦重点风险企业,强化监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无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土壤安全利用率100%。

  通过坚持绿化让城市更美丽、绿色发展让城市更清洁、合理配套让城市更宜居,经开区不断打造一座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融媒体中心史明阳

相关知识

低碳向未来!高质量绿色转型的徐矿实践
唐山: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色动能”
商南金丝峡5A景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了更绿色的非洲——中企助力非洲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李七庄街顶层谋划发展 构筑整体协调发展新格局
变伙伴!太仓供电服务低碳发展实践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路线图”更清晰(锐财经)
锻造绿色转型发展“金钥匙”——辉南县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储能,石油企业绿色转型新风口
践行绿色发展诺言 中石油四川销售公司铸就绿色能源标杆

网址: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亦庄实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2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叫响绿色品牌 赋能绿色产业
下一篇: 嘉源康恒所属嘉兴市绿色能源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