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近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河南南部、四川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渍涝的气象风险高,易形成农田渍害,需加强防范。
7月21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水土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陈皓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发生连续性降雨或短时集中暴雨时,如果农田排水不畅,会导致田面积水过深或土壤湿度过大,超过作物耐受能力,形成水灾,即渍涝灾害。其中,田面积水超过作物的耐淹深度或耐淹时长的为涝灾,地下水位过高导致作物根系土壤湿度过大的为渍害。
面对农田渍涝灾害,该如何科学应对?陈皓锐表示,首先,要及时排除田面积水。立即疏通畦沟、围沟和腰沟等各级沟道,排除渍水,或采用机泵等设施,在作物耐涝时间内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作物长时间浸泡。目前,玉米大多处于拔节期,需水量增大,抗涝能力相对较强,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基本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对于播种晚的玉米,若出现田间积水要迅速排涝。对于淹没时间较长的稻田,阴雨天气可以一次性排干水,若遇烈日高温天气宜逐步排水,先让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夜间脱水调气,日灌夜露,以利于水稻恢复生长。
其次,要强化田间耕种管理。及早进行中耕,破除土壤板结,散墒通气,防止沤根,兼顾除草,同时进行培土,增强抗涝、抗倒能力。对于倒伏较大的植株,排水后及时扶正培直,并洗去表面的淤泥,以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受涝区域容易造成土壤肥力流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以叶面喷肥为主,植株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根部施肥。灾后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极易诱发病虫草害,还要加强灾后病虫防控。
“尤为重要的是,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防患于未然。”陈皓锐强调,水利、气象与农业部门应建立农田气象与水文监测站,实时监测降雨量、土壤湿度等关键指标,推进雨水情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根据降雨监测和预报信息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送预警信息,指导提前做好防涝准备。根据洪涝灾害预演结果,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科学运用沟塘、闸泵、堤防、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保障区域排水系统有序调度,提升渍涝灾害预防的科技支撑能力。
陈皓锐建议,针对积水严重、产量无法挽回的田块,可在灾情过后,重新整地进行时令作物的补种和改种。如选用早、中熟早稻品种作晚稻直播种植,或改种山芋、早熟玉米、红绿豆、芝麻等旱作物,也可改种胡萝卜、萝卜、马铃薯、大白菜、速生叶菜等时令作物。
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宋迎波表示,水产养殖户需做好进排水系统检修工作,疏通排水管道,加固塘埂及围栏围网,谨防漫堤决堤导致鱼虾逃逸。另外,各地还需加强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于婷婷
相关知识
防范应对农田渍涝灾害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黄淮海平原涝渍分区与排涝标准研究
关于印发《棉花涝渍灾后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渍涝胁迫的调控效应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文件通知 关于印发全市应对台风“梅花”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南阳市科学院专家支招科学应对花生涝灾——排水降渍防治病害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今冬明春应对拉尼娜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果、棉、茶、烟、蚕桑应对强降雨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社科院郑艳: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灾害风险?
园艺作物应对高温暴雨洪涝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网址: 应对农田渍涝灾害有“诀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6517.html
上一篇: 每逢暴雨必被淹,花店劫难如何渡 |
下一篇: 家庭盆栽花草施肥篇:薄肥勤施是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