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风华万象——成博16

风华万象——成博16

小满梧桐

<h1>  12月就预定了成都市博物馆2024年开年大展“风华万象——16-20世纪典藏珍品艺术展”的票——早鸟票能优惠10元,售价75元,有效期到2月下旬。所以,一放假就赶紧来看展吧。<br>  艺术与时尚像一面镜子,照应出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革新之势。每一次转折性的变化总与人们一次次对传统文化与白典义明的追问相关,以古为师,发展出一个富有活力的先锋时代。继饱含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之后,推崇理性洞察与创新进取的智慧在17、18世纪持续发力,以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重大事件开启了欧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9世纪,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革新成就了许多振奋人心的考古新发现,复古与时尚之风交织,艺术“工匠”成为“天才”,各流派争相登场,共同奏响了艺术现代性的前奏。其后20世纪初的人们见证了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兴衰,装饰艺术随之则战为新二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学风格,各种新潮流共同展现出独特而先锋的时代风范。</h1> (展厅外关于特展的装饰墙) <h1>  【烛台】<br>  1813年,保罗·斯托尔、英国伦德尔和布里奇公司,银,两依藏博物馆藏。此烛台体型较大,底坐由兽爪、树叶和古典图案构成,三面分别用英语和苏格兰语刻同样一段铭文。支柱状似一棵裟榈树,三位身穿苏格兰传统服装的高地人立于柱旁,三只苏格兰猎鹿犬伏于他们脚下,猎犬中间刻一枚家族徽章。棕榈树支柱的中心部分覆盖着莨苕叶,向上延伸支撑着10个灯座,每个灯座下也装饰莨苕叶。<br>  铭文内容译为:“致最尊敬的亨特利侯爵,戈登男爵…….阿伯丁郡的中尉见证他们的真诚和尊重……”。可见该烛台是亨特利侯爵乔治·戈登(1770-1836年)的新婚礼物。</h1> <h1>  <br>  <b><font color="#ed2308">第一单元 辉光日新</font></b><br> 法国大革命的短暂动荡后,珠宝重回历史舞台并以时尚为引领开启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文艺复兴的各种思潮、考古发现所带来的对古老形制和工艺的深入探究,以及东方异域文化的冲击,使时尚艺术设计热点频出。同时,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也为珠宝世界注入了诸多新的活力和挑战。 </h1> <h1>  【黄金珐琅镶素面石榴石腰链】<br>  约1860-1880年,麦兰瑞,石榴石、18K金、钻石。该腰链制作于19世纪中后期,在中央的黄金圆盘下,悬挂着怀表.,钥匙以及火漆印。这套腰链镇嵌着五颗大颗粒素面石榴石,与珐琅组成同心圆,并装饰古希腊回纹,颜色对比强烈,颇具19世纪维多利亚盛期珠宝的典型特征。<br>  腰链的名称来源于法语“La Chatelaine”,意思是女主人。腰链是古代欧洲家庭妇女们的一种饰物,可挂钥匙、针线工具零钱包等小部件。19世纪后,随着服装中硕大裙撑的流行,腰链从实用配饰变为装饰珠宝,后来裙撑的缩小又使其逐渐谈出大众视野。</h1><h1><br> 【黄金珐琅镶玛瑙浮雕长柄眼镜】<br> 约1860年,弗雷德里克·菲利普玉髓、钻石、黄金和珐琅。镜盒通体镂雕卷草纹,顶部及底部饰珐琅四叶草纹,边框及中间同心圆外沿饰黑白色珐琅。盒身中心一面嵌浮雕人物像,外镶一圈钻石;另一面为同心圆,中心嵌珐琅四叶纹,外围一圈黑白珐琅纹,底部有一圆扣。</h1> <h1>  【黄金珐琅珠宝套装】<br>  约19世纪40-60年代,麦兰瑞,金、珐琅。这套珠宝体量宏大,色彩鲜艳,是有400多年历史的珠宝品牌麦兰瑞家族的作品。19世纪早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欧洲人急切想要摆脱过去的阴影,拥抱生活的快乐,于是珠宝开始变得绚烂多彩,为此,珐琅被大量使用。鲜艳的红色、绿色与白色纵横交织,营造出一片华丽的视觉效果,<font color="#ed2308"><b><u>同时,这三种颜色也是古董珠宝的经典配色,代表“信、望、爱”。</u></b></font>这套珠宝细节丰富,以项链为例,项链的镂空金球以天文学中的仪器为原型,上面的珐琅细密地绘有12星座符号,类似的款式也曾出现在16世纪的珠宝中。</h1> <h1>  【知识链接】<br>  “王后的珠宝商”法国麦兰瑞家族。自17世纪初创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客户是欧洲王室。第一个让麦兰瑞家族获得机遇的是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奇。传说麦兰瑞家族的一个成员在打扫烟囱时,无意听到了大臣们密谋刺杀刚刚即位不久、还未成年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便连忙向路易十三的母亲、美第奇王后禀报。立功的麦兰瑞家族得到王后赐予的特权,她颁布皇家法令,允许麦兰瑞家族在全国自由从商,给了他们极大的便利。机遇再次于1613年出现。年轻的让·巴普蒂斯特·麦兰瑞在凡尔赛宫的门口摆开的珠宝摊,吸引到了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注意。他从此成为这位豪奢极侈的“赤字王后”的御用珠宝商。<br>  虽然挥霍无度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六一起,在不久后的法国大革命中命殒断头台,麦兰瑞家族仍设法保住了自身的产业,并等到了他们的第三位“贵人”——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皇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第一位皇后。受到皇后青睐的麦兰瑞家族珠宝在法国贵族圈再次风靡,并且陆续获得西班牙、意大利、瑞典、荷兰和比利时等欧洲王室的青睐,成就了持续四个多世纪的传奇。<br></h1> (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1755—1793]) <h1>  <font color="#ed2308"><b>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b></font>15至17世纪,文艺复兴巨匠璀璨的艺术成就影响深远,中世纪哥特风珠宝上的圣经故事逐渐被古典神话取代,远洋航海探险所带回的丰沛宝石,激发了社会权贵对珠宝的热爱,金工工艺与绘画、雕塑同为这个时期最受人尊重的技艺。</h1> <h1>  17至18世纪,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以及新古典风格在不同地域相继流行。商业贸易的繁荣让欧洲资本新贵迅速崛起,珠宝不再是宫廷贵族的专属,逐渐出现日常佩戴、晚宴珠宝等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配饰。珠宝行业分工明确,形成了众多小而精的专业作坊,巴黎堪称当时珠宝设计的时尚中心,许多珠宝商以与巴黎工匠合作为营销噱头。</h1> (左:钱包,约19世纪80-90年代,金、钻石、石榴石,两依藏博物馆藏) (圆盒,18世纪,金/粉盒,18世纪 ,两依藏博物馆藏) <h1>  【晚宴包】<br>  约19世纪90年代,俄罗斯工匠,银、金、珐琅,两依藏博物馆藏。俄罗斯金珐琅银制钱包,饰有14种不同的黄金或珐琅图案,包括大象、伞菌、花朵、鲟鱼、竖琴、鹰、蜻蜓等,还有一枚拿破仑三世法国金币和赛马题材纹样。</h1> <h1>  【梳妆台镜】<br>  1889年,威廉·科明斯公司伦敦,银、木、丝绒,两依藏博物馆藏。长方形镜子,广泛地饰以嬉戏的丘比特、酒神巴克斯与神话野兽。顶部丘比特围绕着空白的漩涡饰框。<b><font color="#ed2308"><u>此镜制作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最为蓬勃之时。</u></font></b>受自然主义以及文艺复兴和中世纪珠宝复兴风格影响,幻想和创新成为这一时期珠宝艺术的典型特征,人像、天使、纹章等都是常见的使用元素。</h1> <h1>  【梳妆台镜】<br>  约1880年,阿尔弗雷德·梅纽、宝诗龙巴黎,18K金,两依藏博物馆藏。镜框通体镂空雕刻花叶纹,环绕着放大镜。顶端及底部均以饰带装饰。镜子整体由饰以叶纹的交叉脚支撑。</h1> <h1>  【冠冕】<br>  1911年,卡地亚巴黎,铂金、钻石,卡地亚典藏。这顶冠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其花环风格的造型灵感来自十八世纪的花卉纹样。<b><font color="#ed2308"><u>Kokoshnik风格的冠冕是以俄罗斯传统女性头饰为灵感制作的皇家或贵族头冠,通常由珠宝和贵金属制成,呈宽带状结构。</u></font></b>这样的冠冕在皇室婚礼、贵族活动和其他正式场合上经常被佩戴,象征着荣誉和地位。</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大放异彩的19世纪。</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796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后,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物流入法国,他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在欧洲掀起了新古典主义抽象艺术的浪潮与浮雕首饰的复兴之风。两年后他远征埃及,又将斯芬克斯、金字塔等古埃及文明的装饰母题带回了欧洲设计领域。</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茶与咖啡套具】</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99-1908年,安蒂普·库兹米切夫、蒂芙尼镀金、掐丝珐琅,两依藏博物馆藏。整套器具包含茶壶、咖啡壶、奶罐、糖钳、滤茶器和带把手的托盘,运用掐丝珐琅工艺制成。该套具在俄罗斯生产,纽约蒂芙尼公司售卖。</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置物盒】<br>  1921年,嘉瑞德,18K金,两依藏博物馆藏。该盒盒体为长方形,正中嵌珐琅制英国伦敦市市徽,盒身两侧刻花押字母ML。底座为卷草足,带宽阔花状平纹与贝壳纹边框。整套置物盒带有浓郁的洛可可风格。ML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之女H.R.H玛丽长公主缩写,即后来的哈伍德伯爵夫人。此盒是玛丽公主结婚时,由伦敦市嘉瑞德公司赠送的新婚礼物。</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受浪漫主义和园艺学影响,19世纪欧洲名阶层对新的花卉品种和花语含义充满了热情,几可乱真的花束、藤蔓及浆果等为主题或造型的珠宝应运而生。1855年巴黎世博会麦兰瑞等巴黎珠宝设计师也以其花束珠宝作品大放异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晚宴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约20世纪初,蒂芙尼,金、弧形石榴石、皮革,两依藏博物馆藏。金色长方形晚装手包,以鼠尾草叶花环为背景,扣锁为凸圆形石榴石。</span></h1> <h1>  【化妆盒】<br>  约20世纪10-20年代,金、钻石、红宝石,两依藏博物馆藏。化妆盒呈圆形,盒身上层为有一祛红小圆盒,中心嵌钻石花体字母“W”,周围绕一圈花环;盒身下层为粉盒,嵌一圈钻石枝叶与红宝石花卉。该盒配金质链,连接一唇膏盒。</h1> <h1>  【粉盒】<br>  约20世纪10年代,卡地亚巴黎、伦敦、纽约金、钻石、蓝宝石,两依藏博物馆藏。粉盒或化妆包诞生早期被设计为圆形或长方形的小包,悬挂于指环连接的各种装饰链条上,上方还常常带有柱状支架。这个金制粉盒以拉丝纹为底,盒盖中间嵌有钻石组成的圆形花卉纹,四角嵌蓝宝石,按扣处配链与环。</h1> <h1>  1836年,考古复兴风格领军者、罗马珠宝巨匠卡斯泰拉尼获准参与了伊特鲁里亚文明切尔维泰里等地区的考古发掘,并将收藏家坎帕纳的古希腊、罗马珠宝一并翻模存档保护。该家族工坊几乎只生产黄金珠宝,潜心研究出土文物的造型及金工技艺,最大程度复原了已失传两千多年的累珠工艺。<br>  考古工作持续引发大众对古老灿烂文明的向往,也预示了19世纪各种复兴珠宝的热潮。至1869年,得益于苏伊士运河竣工和尼罗河谷的考古发掘成果的发布,尤其是1922年图坦卡蒙墓的发现,为古埃及风格珠宝的流行和埃及主义珠宝的形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支撑。</h1> <h1>  【晚宴袋】<br>  约1910年,维维尔巴黎,金、祖母绿、珐琅、钻石,两依藏博物馆藏。晚宴袋通体以金丝编织,开口图案以珐琅作装饰,并配以绿宝石。亨利·维维尔(Henri Vever)是新艺术时期的珠宝大师,他的金工工艺在当时颇受赞誉,同时他还是一名评论家和珠宝设计史学家,撰写过《19世纪法国珠宝设计》等著作。</h1> <h1>  【晚宴袋】<br>  约1900年,卡地亚,金、蓝宝石、钻石,两依藏博物馆藏。晚宴袋通体以金丝编制,袋身装饰一钻石字母“G”,周围有蓝宝石环绕,字母上嵌一皇冠图案。</h1> <h1>  20世纪初,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热潮,使考古复兴主义风格盛行。这一时期的装饰艺术风格常带有埃及、波斯、印度等异域色彩。</h1> (手提包,约20世纪初,金、红宝石、钻石,两依藏博物馆藏。) (晚宴包,约20世纪10年代,杜瓦尔,金、布料、钻石,两依藏博物馆藏) (晚宴袋,1950-1960年,金、珐琅、布料、钻石、青金石,两依藏博物馆藏。) (粉盒及唇膏盒,约20世纪初,银、银镀金、绿宝石、红宝石、蓝宝石,两依藏博物馆藏) <h1>  <font color="#ed2308"><b>第二单元 灼灼生辉</b></font><br> 进入20世纪以后,以欧洲为开端,女性在追求独立和个性解放的过程中,逐步争取到更多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走出家庭外出工作、参与选举等为女性的社会身份赋予了新的含义。她们兼顾事业与生活,在展现自我风采的同时,结合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引领着时尚设计的新理念与潮流风格。珠宝设计大师以生活为灵感,为满足新时代女性的时尚需求。搭配各式流行服饰的珠宝及钱包、晚宴包、粉盒、香烟盒等应运而生。<br> 尽管受到经济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20世纪的珠宝设计仍然充满创造力。卡地亚以顶级宝石、精美设计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最经典的首饰,与宝诗龙、梵克雅宝、莫布森等设计师的作品一起,成为时尚的先锋。此后绿松石、珊瑚等富含浓郁异国情调的材质的运用,促进了珠宝艺术向着国际化迈进,逐渐走向抽象的几何图案则预示着机械时代的到来,受立体主义等多方面影响,装饰艺术在一战与二战间隙时期发展至巅峰。<br></h1> <h1> 【粉盒1】<br> 约20世纪50年代,卡地亚,金、钻石,两依藏博物馆藏。金制方形粉盒的盒盖中心为钻石镶嵌的花卉,盒面琢出放射形几何纹理。20世纪中叶,装饰艺术兴起,偏爱几何图形与色彩对比,追求简单与个性是装饰主义时期珠宝的特征。设计师们将不必要的装饰减到最小,创作出以圆形、三角形、菱形等为主的构图,更像是艺术创作,而非简单的珠宝设计。<br>  【粉盒2】<br>  约20世纪40年代,蒂芙尼和史隆伯杰,金,两依藏博物馆藏。该粉盒为枕形表壳,圆形切割钻石增强角饰有纹理叶子图案(正面刻有“Noel1957”),以贵金属加工成曲线编织纹,体现出史隆伯杰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为基调的设计风格,盒内侧置有一斜面镜及隔层。让·史隆伯杰是20世纪最有才华的珠宝设计大师之一, 1956年加入美国珠宝品牌蒂芙尼,创作出“石上鸟”“黄钻缎带项链”等经典珠宝。<br>  【百宝匣】<br>  约20世纪60—70年代,梵克雅宝,金,蓝宝石。两依藏博物馆藏。该百宝匣呈长圆形,以弧形斜间条交错装饰,按扣以蓝宝石镶嵌装饰。受20世纪中叶装饰艺术与抽象珠宝艺术的影响,该盒由对称的弧形斜线交错装饰,十分简约,颇有现代主义风格。<br></h1> (右上:粉盒、百宝匣;左下:粉盒) (晚宴袋[大中小],约1900年,金钻石、红宝石、蓝宝石,两依藏博物馆藏。) <h1></h1><h1> 【车型化妆盒】<br> 约20世纪20年代,银、珐琅,两依藏博物馆藏。化妆盒为汽车造型,采用彩色珐琅装饰。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新艺术运动珠宝由早期的几何机械美学,发展至后来丰满多元的风格,加入带有趣味的装饰元素。在这个车型化妆盒前,身旁一个女生匆匆一瞥便下论断:“……这肯定是个男的用的嘛。”这还是受女性固有的思维限制了想象吧,哈哈哈。<br> 右5:粉盒。约20世纪50年代,金、钻石。上6:粉盒。约20世纪30年代,卡地亚,金,红宝石。上7:粉盒,1932年,梵克雅宝,金、蓝宝石。上8:约20世纪40-50年代,卡地亚巴黎,金,钻石。</h1> <h1>  【化妆盒】<br>  约20世纪30-40年代,梵克雅宝,金、蓝宝石,两依藏博物馆藏。“Nécessaire”一词来自法语,意思是“必需的”或“必要的”,在20世纪30-40年代用来指代一种紧凑的、可容纳粉饼、口红、镜子等用品的便携式化妆盒。这个法语术语为化妆盒增添了一丝精致感,并暗示里面的物品对于人们的日常美容或个人护理至关重要。</h1> <h1>  左1:粉盒。约20世纪20年代,卡地亚,银、珐琅。上3:粉盒。约20世纪30年代,铂金、金、钻石、蓝宝石和珐琅。</h1> <h1>  【黄金镶松石珐琅胸饰】<br>  约1900年,勒内·拉利克,绿松石、珐琅、金。这件作品的设计师是勒内·拉利克——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珠宝风格的发起者与领导者。大自然是新艺术风格珠宝的重要灵感来源,该作品就呈现出高度抽象化倾向。妖娆多变的线条像藤蔓一样爬满整件珠宝,生动演绎了新艺术风格最显著的特色鞭索曲线(whiplash line)。这充满生机的曲线环绕着素面绿松石,与多彩的珐琅共同演绎出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刻有拉利克的签名。</h1> <h1>  【许愿井彩宝钻石胸针表】<br>  约1925年,布迪埃,彩色宝石、珐琅、钻石,铂金、18K白金。该胸针表采用许愿井造型,利落的线条与对比强烈的色彩是装饰艺术(Art Deco)时期的典型特征。两侧盘根错节的锦簇花团不仅中和了许愿井硬朗的线条,还为整件作品增添了几分东方情调。花朵由红、蓝宝石和祖母绿组成,皆为素面,与钻石坚硬冷冽的质感形成了鲜明对比。</h1> <h1></h1><h1> 【伊索寓言白水晶凹雕胸针】<br> 约1910年,凹雕部分:勒内·拉利克,边框部分:路易·卡地亚,白水晶、蓝宝石、钻石、铂金。这件作品外框由铂金制作并围绕镶嵌玫瑰切钻石,点睛之处是外框左右两边各镶嵌一颗方形切割蓝宝石,优雅简约。中间镶嵌着一块以寓言为主题的水晶雕刻,描述了伊索寓言中鹳雀和狼的故事。路易·卡地亚是卡地亚品牌创始人之孙,自1898年起,就与其父一起经营店铺,是推动卡地亚从巴黎走向世界的重要人物。他颇具珠宝设计天赋且慧眼识珠,发掘并重用了卡地亚传奇设计师贞·杜桑。<br> 【知识链接】<br> 鹳雀和狼的故事。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终于它遇见了鹳雀,谈好酬金,求它帮自己叼出骨头。鹭鸶把长长的脖子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骨头后,向狼索要酬金。而狼回答道:“喂,朋友,你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居然还要讲报酬?”拉利克将这则故事和珠宝设计完美结合起来,为这枚晶莹剔透的水晶胸针赋予了一抹文学趣味。</h1> <h1>  <font color="#ed2308"><b>西方时装的发展。</b></font>十九世纪后期,女性着装开始简化,逐渐摆脱宽大的裙摆,也不再束腰,随性的仿男士衬衫也因其便利舒适而开始在女装中流行。以可可·香奈儿为首的开创性女性时装设计师以现代主义的见解打破了19世纪女装的设计规范,设计出女性的运动裤装、女式西装裤、男装化的宽松上衣及兼顾时尚与舒适的优雅小黑裙,引领了20世纪的时尚风潮。 </h1> <h1>  【连衣裙】<br>  1880年,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这款女士礼服由黑色公爵缎(又称真丝素库缎)制成,上衣V领设计,领口与前襟有19世纪80年代传统刺绣与褶皱装饰,肩袖为黑色细蕾丝材质,腰间的覆盖式褶皱裙摆两侧点缀有蝴蝶结装饰,裙身则采用褶皱荷边设计与骨架结构。</h1> <h1>  【连衣裙】<br>  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连衣裙上身为20世纪50年代原版,裙身由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制作。黑色天鹅绒上衣为心形领口设计、饰有钉珠礼花,搭配黑色蕾丝裙。到了20世纪50年代,受玛丽莲·梦露、索菲亚·罗兰等影星影响,突显女性轮廓的服饰再次兴起。</h1> <h1>  【鸡尾裙洋装】<br>  1955年,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这款鸡尾酒洋装由乳白色薄纱和塔夫绸制成多层的蓬松裙摆,上绣有金色几何图案。上衣部分在胸部有扇形的薄纱褶皱,并且中间还有一根缎带蝴蝶结装饰。<font color="#ed2308"><b><u>鸡尾酒洋装与鸡尾酒文化的出现息息相关,</u></b></font>1927年《Vogue》首度提出鸡尾酒洋装概念,而后不断发展。1947年,法国设计师克里斯蒂安·迪奥推出新风貌(New Look)风格,一反战后紧缩政策下女性工作制服等简朴风貌,为二战后低迷的时尚市场与纺织业带来新力量。同时期,鸡尾裙洋装也出现了更加突显性感、优雅的纤腰、蓬裙设计。</h1> <h1>  【连衣裙】<br>  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连衣裙上身为20世纪50年代原版,裙身由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制作。上身有钻饰,薄纱裙与腰带处有钻饰、珠饰等。</h1> <h1>  【晚礼服】<br>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20世纪30年代的原版晚礼服,于2014年由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修复。这件无袖连衣裙以纯米色丝绸制成,上身绣有菱形图案及深浅银线与乳白色珠饰绣成的花朵纹样,宽松裙摆缝入上衣并由三角形褶边固定。 </h1> <h1>  【连衣裙】<br>  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美国的“摩登女郎”与法国的“女男孩”成为20年代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之一,她们穿着突破传统的短款直筒裙装(FlapperDress)参加各种活动。这些没有曲线的“长方形布料”为设计师的亮片和珠饰元素提供了装饰设计的沃土,其无袖宽松的剪裁、下拉的腰线和轻盈透气的面料直接地指向了这个十年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br>  这条裙子上绣有绿色珍珠贝母,交叉排列形成蜂窝纹饰,并用金线与嵌饰绣成垂直条纹。随着爵士乐和查尔斯顿舞的兴起,社交在“咆哮的二十年代”成为城市生活新的关键词,女性在着装上追求舒适和灵活,胸罩与束腰专注于扁平化身体曲线,梳着波波头的时髦女性被称为Flappers,原意为“刚刚会飞的小鸟”。</h1> <h1>  【晚宴包】<br>  其一:约1912年,卡地亚,丝绸,金。其二,约20世纪40-50年代,宝诗龙巴黎,银、金、红宝石。金制方形粉盒的盒身采用蕨刻,盒盖镂雕花鸟纹,花蕊镶嵌蓝宝石。外置暗红色晚宴手袋。</h1> (晚宴袋,约1920年,卡地亚,金,蓝宝石/金,钻石,蓝宝石) (手拿包,约20世纪40-50年代,卡地亚,金,红宝石,丝/约1930年,卡地亚,织物,玉石,钻石) (晚宴袋,约1910年,金,红宝石,钻石/约1930年,金,珍珠) (晚宴包,约20世纪50-60年代,梵克雅宝,金、钻石) (手拿包,约20世纪60年代,迈斯特,金、钻石) (粉盒,约20世纪60年代,迈斯特,金、钻石) (药丸盒,约20世纪60年代,迈斯特,金、钻石) (香水瓶,约20世纪60年代,迈斯特,金、钻石) <h1>  【粉盒和烟盒】<br>  约1939年,弗拉托,银、珐琅、金,两依藏博物馆藏。银制仿信封样式小盒和烟盒,加上金黄色珐琅作邮票图案,再用金丝作索绳。对于吸烟的女性来说,一个扁平的香烟盒尤其便于随身携带一些香烟,而其中内置琥珀、象牙或合成树脂制成的长烟嘴使吸烟看起来既优雅又保持双手清洁。<br>  下右2:化妆盒,约20世纪20年代,卡地亚巴黎、伦敦、纽约,金、珐琅、缟玛瑙、钻石。上左3:粉盒和唇膏盒,约20世纪20年代,卡地亚巴黎,,金、珐琅、缟玛瑙。上右4:粉盒、烟盒和打火机,约20世纪70=80年代,卡地亚伦敦,金、钻石。</h1> <h1>  【粉盒和香水瓶】<br>  约20世纪40年代,勒内·博万,银、珐琅、绿松石,两依藏博物馆藏。该粉盒在黑色珐琅上点缀绿松石,配置菠萝形的香水小瓶。随第三产业日益发展,除田地、工厂或商店外,打字员、电报员等新兴岗位上诞生了更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女性对香水的审美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与粉盒配套的香水瓶也因此备受青睐。这一时期,皮革调香水等更多中性香开始风靡市场,香水设计拥有了更多去性别化的创意空间,也成为特殊的时代韵味。</h1> <h1>  这个时期的手袋较小,只够放一些硬币、钥匙和化妆品等。对当时追求时尚的女性来说,含有蜜粉、镜子和口红的化妆盒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一些化妆盒被嵌入手袋内,而另一些则制成小巧且繁复的套盒。成套的粉盒唇膏盒满足了人们时刻保持精致的需求。</h1> (粉盒及唇膏盒,约20世纪50-60年代,卡地亚法国,金) (粉盒及唇膏盒,约1945年,梵克雅宝,金、钻石) <h1>  应运而生。20世纪20年代后,女性开始流行中性短发,戴着极具装饰艺术风格的几何图形束发带、数个手镯或最时髦的铂金腕表、挂坠表,穿着垂直无腰线的新式晚装和设计大胆的无袖露背装展现风采。这些时尚潮流也掀起了将项饰和项链佩戴于背部而非传统胸前的新风潮,放置各类珠宝、配饰及各式精致的补妆专属容器则在这样的时尚风潮中应运而生,成为最具时代特点的艺术装饰器具。</h1> (化妆盒,约20世纪60-70年代,萨巴蒂尼,金、钻石、丝) <h1>  实话实说,展览看到这里,有点小小的兴趣缺缺。主要还是自身的问题——两相比较,还是更喜欢老祖宗留下的彩陶啊,青铜器啊,陶瓷啊……等等这些。对首饰与首饰盒,好像兴趣一般,加上还有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自己对文化背景了解不多。由此可见,“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好吧,想想特展预告上还有许多文物还没看到,精彩的还在后面,那就,继续看展去。</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相关知识

万科·时代风华 | 全绿色景观空间,遇见生活之美
海口万象城巨型玫瑰花墙❗️满分约会。万象城真的是懂七夕浪
金华万象花卉田园休闲俱乐部
杭州萧山(招商·博奥花宸里)首页网站丨招商·博奥花宸里_价格_户型_地址@详情
万象花卉田园休闲俱乐部(AA)
园林绿化生态综合感知监测系统“万象”持续优化,监测能力稳步提升
南宁万象城花店鲜花速递实体店二十四小时服务
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天然展|专注组织国内外展会16载|沃德博森
“菊荟万象”第39届深圳菊花展精彩纷呈
金华市第二届“万象花卉杯”花卉摄影艺术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网址: 风华万象——成博16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753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学的魅力:揭秘植物世界的奥秘与
下一篇: 20180415 周日杂谈 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