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以花为媒“五链”协同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花为媒“五链”协同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记者王俊星/摄

昆明信息港讯 (昆明日报 记者徐剑) 昆明是一座有着千年花卉栽培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花卉已深刻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城市的记忆基因、文化标识和美学徽章。当前,昆明市大力推动“五链”协同发展,打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美”纽带。

延伸产业链

融万商共聚“亚洲花都”

昆明市每年生产鲜切花超100亿枝,2022年综合产值超过360亿元,从业企业19859家,生产合作组织700余个,对全省花卉产业形成有力支撑。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的鲜切花交易量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集拍卖交易、旅游会展、物流金融和大数据信息功能于一体,形成鲜切花育种、大宗交易、艺术品制造、科普教培、时尚美容、主题景观及休闲旅游全产业链,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

斗南“美丽经济”吸纳100余万人务工经商,每年吸引300多万市民和游客赏花、食花、购花,带动市场周边交通、生态、文化、旅游、商业及住宅快速崛起,物流、信息流、人流、现金流辐射全国全省。2022年7月24日,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与武汉国际贸易城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汉口北共同建设华中斗南花卉城;2022年8月19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分中心落户北京;2023年3月3日,在“春城飞花”昆明市花卉产业招商推介会上,来自全国的400多家企业、商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43个花卉产业类项目签约……这进一步带动大江南北跨省际、跨区域人员大交往、物资大交换、信息大交流、产业大交织、格局大交融。

优化服务链

融众企共享智能化云花产业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拥抱数字化时代,积极探索构建“花卉集成交易和一体化服务+花卉物流服务中心+花卉大数据中心”的花卉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已成为“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拍卖交易”“互联网+电子统一结算”“互联网+对手交易”4种模式并存的全球唯一花卉交易市场,一笔大宗交易在几秒钟内就可完成。“数字云花”大数据中心储存40多个大类、1000多个花卉品种长达18年的交易数据,涉及产区、生产群体、品种、质量、等级、价格、市场流向。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每年定期发布推介流行趋势,为产业政策制定、市场开拓提供依据,把研发机构、育种商、销售商、种植基地链接起来,共同领跑市场;建设采后处理中心,制定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发布花卉产业主打品种团体标准,打造“斗南严选”品牌,鲜切花溢价0.2~0.6元/枝,推动整个产业呈现“标准”提品质、塑品牌的良好态势。

提质创新链

融众智共育千亿级云花品牌

昆明市政协牵头,建立健全花卉产业链工作机制,成立产业链推进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强链、壮链和补链工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云花”全产业链中的“卡脖子”问题,注重前端发力攻关,重点发展育种育苗、现代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文化挖掘、花旅互促。

昆明324家科研及咨询机构与国际和省内外育种企业开展合作,选育研发出55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研发数量稳居全国首位,有力推动高附加值花卉衍生产品开发。同时,昆明组建花卉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产业链企业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中国花协、中商智库研究院及金融机构等开展多次调研座谈和产业联盟活动,推进花卉向主题公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花卉电商、物流、创意设计等业态渗透,开掘高附加值源头活水,涵养全产业链从“铺摊子”向“上台阶”转型升级。

壮大民生链

融城乡共促产业百花齐放

昆明清晰定位14个县(市)区花卉产业方向,形成6个花卉主产县区大品类顶天立地、其他县区小精品铺天盖地,乡村振兴路上“花样百出”,共绘春城百花图的盛景。安宁市八街街道成立全省第一家食用玫瑰协会、专业合作社、龙头加工企业,推行“公司+订单+合作社+农户”“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打造云南省规模最大的食用玫瑰生产、加工基地,企业、村集体、村民深度交融共享产业链红利。

昆明重点引导晋宁区花卉产业在综合产值增加、花农增收上做加法,在一、二、三产融合上做乘法;引入40余家高端花卉企业、众多科研团队和科技企业入驻,建成一批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玫瑰花年亩产从3万枝提高到14万枝;带动13个“一乡一村一品”专业村共同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使晋宁区成为“中国鲜切花生产第一县”“高原花都”,花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结合山区、半山区分布广的特点,昆明广泛发动涉农村组利用特殊小地貌,发展多肉、城市景观花、农作物花、本土食用花、高山杜鹃花、稀有品种花等专、精、特、新小品类花卉种植,打造百花齐放,集游、赏、食、购于一体的百花园,山区、郊区、市区“链”成一张网,共享云花产业盛宴。

系牢价值链

融万众同心共绘一城春光

如今,“一园一品”花卉主题公园、“一路一景”鲜花大道在昆明城中星罗棋布,催生如蓝花楹IP等现象级城市打卡网红地。

昆明市各级主管部门以花事为载体,升华花卉美学意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劳动美、诚信美、生态美、家乡美等主题文化活动,筑牢引领城市精神的价值主阵地;宣传部门连续主办4届全民拍花大型城市活动“春城飞花令”,邀请市民上传赏花照片、短视频、绘画作品,全民共话对共同家园美好生活的热爱,活动在学习强国、抖音、微博等平台全面上线,前两届活动累计吸引25万人投稿,征集到投稿1.7万余件。

在共青团昆明市委主办的“春城飞花 青年添彩”青年先锋队助力“六个春城”系列活动中,来自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的团员代表和少数民族文明旅游志愿者向全市团员青年发出倡议:主动作为,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展示风采,做文明城市“宣传者”;投身一线,做志愿行动的“推动者”。

昆明主城各区大力开展“共赴一场盛大花事、共育一腔家国情怀、共享美好幸福生活”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官渡区沿袭太和街道“和”文化精髓,在春城路蓝花楹树下举办“微光市集”爱心公益活动,聚齐汉服国潮、古琴香茗、棕编瓦猫、文创好物、非遗传承等多元文化体验,打造“和礼”“和爱”“和阅”“和乐”“和学”“和趣”,把蓝花楹美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完美融合,引导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同心同德、和睦和顺,共建共有精神家园。官渡区东站实验学校连续举办4届蓝花楹艺术节,组织各族学子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向美而行。

相关知识

昆明以花为媒 “五链”协同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花为媒“五链”协同 昆明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西山区“以花为媒”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官渡:以花为引 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官渡区以花为引 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花为媒以花兴产 斗南花市谱写团结花开新篇章
迎接成都世园会 这场花卉产业研习营以花为媒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花为媒 情相牵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第四届“山海花语——两岸花植设计嘉年华活动”在昆启幕
以花为媒:促进中外文化经济交流

网址: 以花为媒“五链”协同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853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开从化,第三届广州国际(流溪)
下一篇: 走出鲜花超市,来到第四站1号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