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天然植被恢复技术

天然植被恢复技术

   天然植被恢复技术

    围栏封育保护

    封育治理是一种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可以大面积使用的植被恢复和培育措施。就草地而言,封育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将草地用一定设施管护起来,不加利用,给牧草以休养生息,种子成熟和繁衍更新的机会,进而达到提高它的生物再生产能力。对于大面积的天然草地,特别是水热条件较差、尚无力改良和建立人工草地的地方,采取封育保护的办法是恢复天然植被的一项十分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对严重退化与沙化草场,采用保护性的封育措施,严格控制利用强度或禁牧,尤其值得提倡。如我县科技、林业、畜牧等单位,对我县瓦切乡镇数十万亩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场采取围栏封育禁牧措施后,使植被盖度提高30%-60%,牧草产量提高15-80%。

    一、草原围栏封育类型

    草原围栏封育是将草地封闭一定时期,禁止放牧利用和其他经济活动,为草地牧草提供休养生息的良好条件,调节牧草供求平衡,促进牧草更新,恢复和提高草地生产力。一般情况下,草地生产力没有受到根本破坏时,采用草地封育方法,可收到明显的效果,达到培育退化草地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的目的。

生产实践证明,草地采取封育措施,短期内就能取得良好效果,通常封育一个生长季节,就能提高产草量0.5-1倍,封育1-2年牧草产量成倍增产。

草地封育类型主要根据草地不同的立地条件、天然植被状况,以确定封育目的、封育年限以及所采取的封育措施。根据草地所处的地貌条件或利用方向和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根据围封草地地形地貌,可分为封滩育草、封山育草、封沙育草。按照利用方向和目的,可分为放牧草场、人工草场和放牧打(贮)草兼用的封育类型。

   围栏封育的形式

    为了达到预期的封育效益,又要考虑近期利益,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封育形式。可分为全封、半封、轮封三种。

    (一)全封:是一种较长期的封育形式。在封育期间,禁止放牧、采伐、砍柴、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植被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具体封育期限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种封育形式适用于严重退化或沙化以及恢复植被较困难的宜封草场。

    (二)半封:既季节性封育,是在封育期内,在不影响草地植被恢复的前提下,在一定季节(一般在秋冬季)可组织群众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割草或放牧利用。

    (三)轮封:即分区划片,进行轮流封育,轮封轮牧,使整个封育区都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在植被退化较轻的草地,可实行轮封轮牧,可采取季节内轮封或年度轮封。如草地划区轮牧,打草场轮割。在干旱缺水,风蚀沙化严重的地方,封育年限可长些,一般3—5年或更长。

    二、围栏封育草地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封育地是决定封育成败的关键。封育地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且有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可能。封育地块应选择在草原植被还没有被破坏殆尽的山地、丘陵、沙地、滩地等宜封地块。要求草地权属、界限清楚,封育后无争议,草畜矛盾较小,封育地块要相对集中。

围栏封育地块的选择,要根据利用目的、植被类型和草场的退化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为了培育打草场,应选择地势平坦、植被生长较好,而且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草场;若为培育退化草地,应选择退化严重的草地进行封育,恢复原生殖被;为了固沙,可选择流动沙丘或半固定沙丘草地。

    三、草地围栏封育规划

   草地封育规划应以乡为单位在土地综合区划或草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和实地调查,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其他项目规划一起进行,并列入生态建设规划。

   (一)规划内容:包括封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封育地点、范围、面积、封育条件、经营目的、封禁方式、封育年限、投资概算、资金筹措、劳力及机械用工、效益估算等。

   (二)绘制规划图:以乡为单位,将规划内容按比例绘制在1:5万或1:10万平面图或地形图上。在图面上标明封育区位置、面积、实施年限。

    四、草地围栏封育期内的其他措施与管护

    单一的草地围栏封育措施虽然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若与其他培育措施相结合,其效果会更加显著。单纯的封育措施只是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机会,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能力还受到土壤渗透性、土壤肥力、供水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因此,要全面地恢复草地的生产力,最好在草地封育期内因地制宜采用综合培育改良措施,如草地松耙、补播、施肥和灌溉等,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水分状况,个别退化严重的草地还应进行草地补播。此外,有些类型的草地封育以后牧草生长很快,应及时进行刈割,以免植物便粗老,营养价值降低。

    为了防止牛羊进入封育的草地,设置保护围栏。封育草地设置的保护围栏应因地制宜,以简便易行、牢固耐用为原则。草地封育后,要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建设牧户,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任、义务和权利。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草原法》、《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草原监理职能,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封育区管理,对擅自在围封区内放牧以及其它各种破坏草原行为,坚持依法惩处。采取举报、巡回检查、相互监督、奖惩等措施,对群众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奖励,保障封育草地的恢复,使其持续发挥作用。

补播改良

    补播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地上播种一些适应性强、饲用价值高的牧草,以增加草群种类成分,增加地面覆盖,提高牧草的产量与质量,这是草地治标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植被恢复与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补播地段选择

    原有植被稀疏或过牧退化的地方;滥垦、滥挖使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或风沙危害的地方;清除了灌木、毒草及其他非理想植物的地方;原有植被饲用价值或种类单一,需要增加豆科或其他优良牧草的地方;开垦后撂荒的弃耕地等。

    补播的地方,要求土壤质地能保证植物发芽生长,有一定的土层,年降水量不少于150mm,播后有一定的保护与管理条件的地方都可补播。如果土质太差、过分干旱及无法管理,补播很难获得应有的效果。

    补播牧草品种的选择,根据其适应性、利用目的、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放牧用草地主要补播下繁草,刈割用草地补播上繁草,防风固沙的要求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水土保持的则应根系发达,最好是根茎型或匍匐型,易形成草层。

    二、补播时间与播种方式

    可在5月中旬-6月初或9月中下旬适时播种。,为减少对天然草地的破坏,制作呈锥型的插钎,播种时划破草皮4-5厘米,播种后取出插钎,用脚将草皮踩紧压实即可。

    三、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补播后不加管理或管理过于粗放,常会造成前功尽弃。鼠、虫、鸟类对不覆土的种子或刚出土的幼苗会造成伤害,事先用农药拌种会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刚出苗的新播牧草因根系浅,家畜又极喜食,如过早放牧很容易连根拔出而危害它的生长,在此阶段应适当禁牧。对于补播牧草,凡有条件的应尽可能辅之以施肥、除杂草、灌溉等,既促进新播牧草生长,也为优良的原有牧草种子成熟或营养繁殖创造条件。

相关知识

天然植被恢复技术
植被恢复技术
植被恢复技术.pdf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植被抗旱建植方式——播种植被恢复技术
生态修复中自然植被的恢复技术
恢复自然植被.pdf
水生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方案
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pptx
植被恢复与动物恢复关系

网址: 天然植被恢复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10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福建三明边坡复绿草籽花籽客土喷播
下一篇: 成都龙泉山“最孤独的树”,快有伴